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尧的传说

增加 68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尧的传说''',流传于 [[ 山东 ]] [[ 菏泽 ]] [[ 牡丹区 ]] [[ 山西 ]] [[ 绛县 ]] 的民间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 [[ 圣王 ]] ,后代传说他号陶唐,姓 [[ 伊祁氏 ]] ,故亦称为 [[ 唐尧 ]] [[ 《尚书》 ]] [[ 《史记》 ]] 都说他名叫放勋。尧寓村存有的古石碑、庙宇等遗址及遗迹,据说都与尧王有关。每处关于尧王的民间传说内容都十分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代表作品有《尧王兴拜年》《埋人的说法》《娥皇女英拜寿》等。 鄄城县境内与帝尧相关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有尧王"箕山访许由""历山访舜""尧嫁二女""智试娥英""尧葬谷林"等十余种。
2008年,鄄城县人民政府将"尧的传说"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尧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山西省绛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尧的传说"项目列入菏泽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07d5149ce9b9ee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守护非遗传承“尧的传说”研讨会在鄄城举行] , 快资讯 2019-12-03 </ref>
==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帝尧名放勋,姓伊祁氏,是轩辕黄帝五世孙,尧和父帝喾、兄挚都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 [[ 《史记》 ]][[ 《帝王世纪》 ]] 称尧为五帝之一,史称帝尧,民间俗称尧王。鄄城县境内关于"尧的传说"文化资源丰富。<ref>[https://www.ppzuowen.com/book/zhongguoshenhuagushi/153422.html 尧的传说] , 中国神话故事 </ref>
同时,鄄城县不仅是尧帝的诞生地,也是尧帝的归葬之所,境内与帝尧相关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在鄄城流传的有尧王"箕 [[ 山访许由]]"、"历山访舜"、" [[ 尧嫁二女]]"、"智试娥英"、" [[ 尧葬谷林]]"等十余种。且"尧的传说"在该县境内都有对应的实际地名存在,而这些地名大多都有经考古发现证实的文物遗存。
自东汉光武帝 [[ 刘秀 ]] 于建武二年(26年)始祭谷林尧陵,至清 [[ 光绪 ]] 三十一年(1905年)的1800多年间,历代帝王祭祀谷林尧陵未曾间断。"尧的传说"源于山东鄄城,广为流传于鲁西南民间及中国各地。
根据山西省绛县尧寓村村民世代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尧王出生在尧寓村。该村有陶唐遗风、巍严配天、创建寨记、古驿道碑等古石碑,还有东尧岭的尧王庙、西尧岭的全神庙、村前的三官庙、中尧岭的尧王出生秘洞等遗址,据说都与尧王有关。东西尧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也有许多与尧王相关的遗迹,如尧王坐过的石椅和用过的石桌、尧王洗澡潭、尧王祭天坛、尧王点将台、尧王祭天塔、南天门、锅锅门、青龙岗等。
中国自古有"三皇五帝"的说法,然而"三皇五帝"指哪几位,历来众说纷纭。在角逐"五帝"人选的上古先贤中,尧帝入选了大多数版本。
按照 [[ 《史记 》130 》]]130 篇第一篇《五帝本纪》记载,尧叫做放勋,他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帝喾高辛,五帝中的第三位。本来帝喾死后,尧的异母兄挚成为帝,但干得不好,被弟弟放勋取代了,称为尧帝。
[[ 《五帝本纪》 ]] 写道,"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这是对尧品行的歌颂。尧具体功绩有什么? [[ 《史记》 ]] 写道,尧命令羲氏、和氏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等人到四方,按照天时指导民众耕作。如此看,尧通晓天文,也和古人所说上古之人皆知天文吻合。
更高明的是尧选人用人的能力。 [[ 《史记》 ]] 中对尧的记载大部分是讲他对下属的判断和选择。在治水问题上,下属推荐鲧,尧认为他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可用。大家要求让鲧试一试,尧也同意了,最终证明尧对鲧的判断准确,鲧治水失败。最终完成治水大业的是鲧伟大的儿子禹。
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他否定了共工,认为他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又否定了自己的儿子丹朱,认为如果"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更好的选择是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即便放弃家族继承,尧也不愿意"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尧这种以天下苍生为重的意识,开创了古人推崇的"禅让制"。但尧选择舜,也不是拍脑袋,首先舜贤孝名声在外,是当时的知名人物。尧为进一步考察舜的品行,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这两位就是娥皇、女英。之后,尧对舜的考察长达20年。20年间,舜的表现得到天下人的信服。
尧的襟怀和舜的贤德,让尧和舜成为后世典范。尧舜的时代成为古人心目中的理想时代。
临汾作为帝尧的都城,流传着众多与尧王有关的民间传说,如 [[ 《尧王出世》 ]] 《尧王嫁女》《帝尧和浮山》 [[ 《尧王拒礼》 ]] 《尧王访蒲伊》《尧王让贤》 [[ 《尧都村的传说》 ]] 等,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尧的高尚人品、美德以及在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主要内容包括:以 [[ 《尧王访舜》 ]] 为代表的以德治国、礼贤下士传说;以《尧立诽谤木》为代表的替民解忧、关怀民生传说;以《尧王夜观天象》为代表的制定第一部历法传说;以《尧王嫁女》为代表的尧舜平民化和生活情趣故事;以《六月六接姑姑》为代表的尧舜风俗儿歌传说。
===内容分类===
亚型I"赤龙感应"型
[[File:尧的传说1.jpg|缩略图|尧的传说1]]
亚型II"青龙转世"型
类型二:"年少智勇 "型
"神孕异生"型传说充满着浓郁的传奇色彩,主要描述了帝尧神异的出生过程。比如 [[ 《尧王出世》]](《尧都故事》1989)的传说,就在尧的出生中融入"龙"的意象,这既是对传统的"真龙天子"降生的附会,也体现了地方民众对帝尧的期盼和尊崇,包含着征兆、预示等民俗信仰。同时,这一类型特别强调了庆都的十四个月孕期,所谓"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 《帝王世纪》 ]] 如此孕期之长也使帝尧的降生非同一般,为其登上帝位作了铺垫。这一点历史上也曾有帝王附会,据 [[ 《汉书·外戚传》 ]] 载:"拳夫人进为健仔,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日:"闻昔尧 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可见,这是以相同的十四月孕期为基础,将钩弋夫人比为尧母,亦将汉昭帝比为贤明的帝尧。
"年少智勇"型传说,更多的是一种"常人化"的叙事。这类传说主要流传于绛县一带,集中见于绛县尧文化研究会的内部资料 [[ 《侥王故里》]](2009),具体包括《实话实说》 [[ 《童年尧的传说》 ]] 《抓鱼脱险》《食兔》《制陶》《洗澡潭石椅石桌趣事》等篇,这些传说讲述的是帝尧从小就具有的谋略胆识与仁爱品质,其中不乏生动的童趣情节,这种英雄年少的经历,为其日后的建功立业确立了心理认同。
二、帝尧家事传说
"神奇的配偶"型传说,是以帝尧婚姻讲述为目的,是帝尧人生的必经阶段。从表面上看,此类叙事难逃才子佳人的模式,但实质上,帝尧寻觅的"佳人"同时也是事业上的助手,直接或间接地带给他治理国家的福气,这些充分体现了地方民众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祝愿。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传说中,帝尧的择偶对象并没有限定于史书的记载:"尧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帝王世纪》他的首任妻子非散宜氏,而是民间想象的鹿仙女或九凤姑。其中鹿仙女的传说流传更广,主要集中于临汾一带。相关的传说有侥王和鹿仙女》(《临汾市民间故事集成》1989)《乌龙潭》(《尧都故事》1989)等。英雄巧遇神女,而神女终将离去而寻不得,这是中国传说传统的情节单元,表达了地方民众对尧王的喜爱和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从而也使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改造教育"型传说,是依据"丹朱之不肖"、"顽凶"衍生而来,这类传说包括 [[ 《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丹朱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侥王葬于尧井的故事》等。丹朱是帝尧之子,理应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但他却有失常理地行事,该类型的传说正体现了民众的传统观念:一是个人要能够安身立命进而建功立业,二是对男儿后嗣的倚重。正因为帝子丹朱的不可教,尧王便开始访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类传说为帝尧传位不传子、开启禅让制度作了很好的注解。
"难题选婿"型传说与地方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娥皇女英面对的难题是根据家务琐事、社会矛盾所作的智慧考验,表现出民众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不断积累的知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社会发展时说过:"一个社会在它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采取最好的办法自己加以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需要经受考验的挑战。"此类传说的内容正是基于日常难题而设定的,是借二女的行为来表达一种生活思考。相关传说广泛流传于临汾、洪洞、翼城和运城等地,如 [[ 《侥王嫁》]](《尧都故事》1989)《舜王的传说·争大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等。地方民众有意区分二人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反映出民众尊大的观念,以及对家庭女性的要求,即心灵手巧且勤俭持家。
三、农业事功传说
帝尧在践履王位后,开始帮助人们发展农业生产,这些传说流布于晋南更广阔的地域,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帝尧不畏艰难,消除水旱灾害和妖怪,帮助民众建立正常的生产耕作秩序;二是"发明"对民众有用的对象,如井、日历、砂锅等,以利于民众的生活。
 
[[File:尧的传说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类型一:"己身除患"型
亚型I"智慧造物"型
"己身除患"型传说表现了尧王勤劳质朴、无私无畏、爱民如子的品质。在危难时期,尧作为帝王身体力行,不畏艰险,充分证明了帝尧的高尚人格,亦由此体现出地方民众对帝王治理能力的信任与期待。这类传说包括 [[ 《尧都村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王降妖》(《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石蛙吐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
"神灵相助"型传说显示出帝尧神性特征,如治理水患的传说包含着"神龙显灵"的要素,这既暗示了龙是帝尧作为皇帝身份的象征,同时也符合民间传说中龙王管水的职责;帝尧遇到危难时,神人、动植物都会及时显现、化解困境。这类传说不仅体现了帝尧无私奉献、英勇搏斗的精神,而且以神佑帝尧的叙述,说明在强大的外部力量面前,帝尧仍能得到超人间的力量支持,显示了民间一贯的正义性原则。相关的传说较多,如《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井亭》(《尧都故事》1989)《尧山龙井》(《尧都故事》1989)《尧都村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泥漫泊池泥不满》(《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帝尧与浮山》(《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神山与凤凰城》(《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等。
"百物化生"型传说体现了帝尧对世间万物的影响。其中"智慧造物"型传说,是对帝尧功绩的生活展演,从我们在身边的一些事物或日常生活中,即可感知帝尧的伟大,如 [[ 《翼城砂锅》]](《临汾市民间故事集成》1989)等。"皇帝口封 "型传说,主要流传于临汾、浮山一带,是在尧王访贤的基础上展开叙述的。正因为访贤所在地出现了一些风物的变异,才产生了尧王口封的传说,包括《尧庙村里没簟草》(《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酸枣刺》(《尧都故事》1989)《圪蚂河的传说》(《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尧王嫁女》(《尧都故事》1989)《舜王的传说·争大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九色泉的传说》等。这类传说是将帝尧的权威扩展于生活中,甚至一些生物都要服从命令,一方面表现了民众对帝尧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民众对皇权的敬畏之心。
四、政治功绩传说
亚型II"神助治乱"型
"招贤纳士"型传说是帝尧政治功绩的重要内容,符合帝尧治世的主题,由此体现了帝尧时期的民主之风,以及帝尧清正廉明、不徇私情的精神。这类传说虽化用历史典籍,但其叙述又富有民间特色。其中"访贤问政"型传说是讲尧王四处访贤、一心治国,这种为政方式既能观察政令施行情况,又可随时请教高士贤人,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该传说正表明了地方民众的意愿,即他们希望帝王能够倾听民意,从而实现与民同乐。同时,传说叙事中的民间高士,如 [[ 壤父 ]] 、许由、 [[ 巢父 ]] 、蒲伊、 [[ 尹寿 ]] 、王倪等人,他们的行为还侧面反映了广大民众自给自足、对权势淡然处之的心态,如《的由来》(《尧都故事》1989) [[ 《尧王访席》]](《襄汾民间故事集成》1987)等。"才力考验"型传说由"访贤问政"型传说发展而来,是帝尧考验帝位接班人的需要,从而得以禅位于舜。如《舜王的传说》(《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等,其叙事与史籍记载基本一致,亦包含了以下的情节:"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史记·五帝本纪》)
"诚敬献宝"型传说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和现代气息,是流传于晋南地区的典型传说。这些传说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依据,如 [[ 《列仙传》 ]] 日:"仅全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可知倔全是位仙人,仙人赠送给帝尧宝贝,以帮助帝尧养生长寿。又如 [[ 《拾遗记》 ]] 所载的"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是一个宝物,它能够"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故成为帝尧时代的祥兽,国人常"望重明之集",献此宝于帝尧的传说叙事亦见于晋南地区。不同的是,典籍中的传说意在状祥瑞之物或描述仙迹,而晋南民间传说重在叙述"献"的动作,表现帝尧的尊贵地位和民众的爱戴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教化礼仪以及知恩感恩的淳朴风俗。
由上可见,帝尧传说在晋南的传承过程中已经地方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叙事特色。从传说类型来看,帝尧出生、帝尧建功、帝尧出访、帝尧家事等关键情节,基本涵盖尧的一生,立体地展示了帝尧的形象。尧作为帝王,其王道威仪贯穿传说叙事的始终,在现世发挥了最大的功用,如"百物化生"、"平定混乱"等类型。同时帝尧还是集宽爱、仁德、智慧于一身的圣王,他情系百姓、爱民如子,种种善举无不遂人心愿,如"己身除患"、"招贤纳士"等类型。从传说主题来看,帝尧传说在典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风物、文化传统等,突出了帝尧的祖先和英雄神只地位。帝尧由于生长于此,被地方民众视为祖先,如"神孕异生"、"年少智勇"等类型;由于德行出众,顺应天道、得天之助、深得民心,被民众举为英雄,进而成为护佑一方的神灵,如"诚敬献宝"、"神灵相助"等类型。这些不仅使帝尧传说更加真实可信,而且符合地方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充分体现了邪不胜正的伦理、清正廉洁的规范、勤俭朴实的美德、质朴自然的基调乃至浪漫的感情等。
===保护措施===
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研会联合下发了编辑出版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通知后,临汾市开始全面普查,搜集采录民间文学资料,各县市出版了"资料本",继而临汾市又先后出版了 [[ 《尧都故事》 ]] 《尧都传说》等等,之后又搜集出版了 [[ 《尧舜禹的传说》 ]] 《尧的故事》等,以启蒙教育走进学校,并且开展了修复尧庙、尧陵,恢复了祭尧等活动,使继承和弘扬尧文化的优良传统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起,鄄城县开始对"尧的传说"项目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重要活动
2012年,牡丹区编排了大型历史传说剧 [[ 《圣祖尧王》 ]] 对这一传说进行演出宣传,还在胡集镇建设了"中华祖源旅游区"。
2012年初,鄄城县对尧陵清代"谷林云日"石坊进行了保护性发掘。2013年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尧陵的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帝尧陵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2015年经考古勘探在尧陵地下发现了14万平米的龙山文化遗址,并举办了多位中国国内专家学者参加的尧陵历史文化研讨会。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j0516czud0n|480|270|qq}}<center> 题目尧的传说 洪水泛滥,五谷不收,猛兽逼人,民不聊生</center>
</center>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