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尹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尹鸿

尹鸿(1961年– ),生于重庆合川。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编剧委员会指导委员[1]

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著有《通变之途: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产业》《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新中国电影史》等20多种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近300篇文化和文艺评论。

先后在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任教。曾为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大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基地等機構客座教授、研究員[2]

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担任多家媒体顾问,参与过数百部集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策划。兼任《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英国)《传播与社会研究学刊》(香港)等学术刊物编委[3]中央電視台、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江蘇衛視等多家電視媒體顧問。

媒體應該客觀理性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認為,媒體本身應該客觀理性,維護社會的基本倫理,不該誇大助長人性的醜惡。應該在體制上改革,改變媒體結構,有效減少媒體間惡性競爭。

河北某影視頻道播出的《我給兒子當孫子》,被證實是虛構編造的故事。全中國有100多個類似欄目,為提高收視率,出現獵奇、窺視、媚俗等傾向,並隨意編造一些「真人真事」節目內容。對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表示,媒體需要告知公眾,節目內容是否虛構,不能混淆視聽。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媒體的功能非常複雜,當然首先是應該幫助公眾認識社會,儘可能的客觀的認識社會,所以我們講文化和文明,它一定建立在一個理性基礎之上的,所以我們通常說媒介要有一定的倫理要求和規制。」 對於中國媒體不擇手段追求高收視率,尹鴻認為,媒體要維護社會的基本倫理,不能放大人性的醜惡,助長人性的醜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媒體的競體壓力,它一定還會有各種各樣子的方式來衝擊媒介倫理隱私底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媒體的惡性競爭,通過媒體結構的改變,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減少導致媒體的過度同質、過度競爭,可能從體制、機制上做一些改革。[4]



視頻

清华教授尹鸿:美国奈飞公司或将成为下一个“迪士尼”
清华教授尹鸿:为什么传染病频频出现在灾难片中?



參考資料

  1. 尹鸿. 爱思想网
  2. 尹鸿. 人 民 網
  3. 尹鸿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 中國媒體為提高收視率節目造假. 2011-10-03. 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