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各馬可倫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尼各馬可倫理學》,古希臘倫理學著作。西方倫理學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統的倫理學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亞里士多德(見「亞里士多德全集」)著。約成書於公元前335—前323年間,相傳由亞里士多德之子尼各馬可編訂。成書後由亞里士多德的弟子收存。公元5世紀始有阿拉伯文譯本問世,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傳遍西歐。193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向達根據英文版轉譯的中譯本,名為《亞里士多德倫理學》。

內容簡介

共10卷,132章。論述了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論及自我實現論的基本思想。首先,否定柏拉圖的所謂唯一的、真實的、超越具體之上的「善的理念」,明確提出倫理學就是以研究至善為目的的科學。至善不是先驗的,而是存在於現實之中,至善就是幸福。指出至善不僅是個人的至善,還有國家的至善,只有至善才有幸福。其次,提出中庸之道的實踐道德原則。認為人的心靈分為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心靈中的理性部分又分為理智理性和實踐理性兩部分,實踐理性能夠指導和支配人的道德行為,其原則就是中庸之道,這就是德性的特點。而德性的實現則需要訓練、教育知識、選擇和意志自願多種條件。還對實踐德性的性質作了詳細概括和規定。再次從中庸原則出發,對道德規範和範疇,作了系統的歸納。論證了勇敢、節制、樂施、慷慨、自豪、榮譽、義憤、友愛、和諧、整體與部分、目的與手段、動機和效果。有死與不朽、私德與公德、人的價值等規範和範疇,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德目表。最後認為人類有實踐上的德性,還有一種更高尚的理智上的德性,就是「沉思真理」。「沉思真理」是通向「神性幸福」的途徑。這就導致了神秘主義。全書開卷就是至善和幸福,最後又歸復到至善和幸福。書中關於至善和幸福,德性是合乎理性的觀點,成為西方倫理思想發展的主要淵源之一。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尼各馬可倫理學 相關視頻

《尼各馬可倫理學》 如何做一個好人
唐有伯授課《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十五周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