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日尔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尼日尔国旗

中文名称:尼日尔国旗

外文名称:Flag of Niger

所属国家:尼日尔共和国

颜色:橙、白、绿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59年

尼日尔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中央有一橙色圆轮。[1]

国旗简介

尼日尔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6。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一橙色圆轮。橙色象征撒哈拉沙漠;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美丽富饶的土地,也象征博爱和希望圆轮象征太阳,还象征尼日尔人民为保护自己的权力而不惜牺牲的愿望[2]

国徽

尼日尔国徽中央的绿色盾徽闪耀着太阳的光辉,尼日尔河两岸人民沉浸在它的光芒里,意气飞扬,向未来进发。后面左上角交叉的剑和矛,是当地撒哈拉游牧民族的标志,也是对历史上古老的尼日尔王国的纪念;右上角的玉米是尼日尔主要的粮食作物,代表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后面下部的牛头图案突出了以农牧业为主的特点。盾徽两侧迎风飘扬的国旗正召唤人民团结一致,迎接未来。盾微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写有法文“尼日尔共和国”字样。

尼日尔共和国简介

尼日尔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

尼日尔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至2013年以来尼日尔政局逐渐趋稳,政府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实行吸引投资政策。受自然条件恶劣、市场容量狭小和先期资本投入较大等因素限制,该国发展经济和吸引外资存在一定困难。

尼日尔基础设施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对外来投资依赖较大,仍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在广泛的领域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爱沙尼亚、尼日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国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3]

国名

尼日尔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iger;法语:La République du Niger)。[4]

首都

尼亚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约250平方公里。位于国土西南部尼日尔河左岸,在当地哲尔马语中,“尼亚美”意为“母亲汲水的河岸”。人口100万(2010年)。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4℃,年平均气温28.9℃。年降水量350~750毫米,每年6~9月为雨季。

气候

尼日尔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气温30℃。4、5月份为最热季节,白天气温可达50度;1、2月份为最凉爽季节,夜间气温可低到10度以下。全年分旱、雨两季,6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资源,截止2014年已探明铀储量3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磷酸盐储量12.54亿吨,居世界第四位,尚未开发。煤储量600万吨。还有锡、铁、石膏、石油、黄金等矿藏。

据尼政府公布数据,已探明铀储量45万吨,石油11.8亿桶,天然气186亿立方米,磷酸盐12.54亿吨,煤炭9000万吨,水电286兆瓦。此外,还有金、银、铂、锰、钨等矿产资源。上述能矿资源除铀矿和石油外,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投资潜力较大。[5]

旅游景点

尼日尔国家博物馆

尼日尔国家博物馆坐落在首都尼亚美尼日尔河畔的小山上,该博物馆依山傍水,一座座乳白色的展厅,错落分布在风景秀丽的山坡上。这座博物馆从1959年破土动工,到1972年落成,历时14年,占地约24公顷。 尼日尔国家博物馆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

阿伊尔和泰内雷自然保护区

非洲最大的一个保护区,占地约七百七十万公顷,整个区域只占总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该地区包括阿伊尔火山断层,一个小萨赫勒地区,这里的气候、植被和动物与撒哈拉沙漠是不同的,以有不同的景色、多样化的植物和野生动物而著称。

“W”国家公园

位于尼日尔南部,占地面积220000公顷,毗邻塔穆(占地75600公顷)和多索(占地306500公顷)的动物保护缓冲带,具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与人类不断相互影响而发展的生态系统。公园里养育着在西部非洲中属最庞大的有蹄动物种群。

泰内雷沙漠

泰内雷沙漠(Thai desert nere)是非洲著名沙漠之一。位于尼日尔东部,西邻阿伊尔高原,西北连阿哈加尔高原,东北接贾多高原,南向乍得盆地敞开。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占尼日尔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名出塔马谢克语,原义即“沙漠”之意。

阿伊尔高地

在尼日尔中部古老的商旅小镇阿加德兹以北不远的地方,延伸着一片炭灰色高地,它从撒哈拉大沙漠冒出来,就像漂浮在奶油海洋中的一叶装满煤炭的小舟:这叶“小舟”就是阿伊尔高地。 阿伊尔的山峰和高原历经漫长岁月的雕琢逐渐成形,由一系列种类复杂的岩石混合而成,包括岩浆环状岩墙、花岗质侵入岩、古生代砂岩和近代的熔岩流。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日尔共和国1974年7月20日建交。1992年6月19日尼过渡政府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尼外交关系。1996年8月19日中尼复交。此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4年至1992年间,中方共承建农业合作、特腊水库、埃尔地区打井、农具车间改造、蒂亚吉埃尔下垦区、综合体育场、沼气项目、加亚垦区等项目。1996年中尼复交后,中方又完成恩东加节制闸工程、修复特腊水库部分设施、社会住宅建设、体育场维修、尼亚美大学教室和纺织印染厂扩建、津德尔市政供水工程等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有尼日尔河二桥和体育场技术合作等项目。

两国签有经济贸易合作协定,设有经贸合作混委会,2002年9月在尼举行了混委会第二次会议。2006年7月在北京举行了混委会第三次会议。2007年两国贸易额为3078万美元,同比减少57.7%,几乎全部为中方出口。中方主要向尼出口纺织品、机电产品和茶叶。

中国公司于1988年进入尼承包劳务市场,已完成尼亚美古代尔水坝、古代尔坝船闸、中尼合资纺织印染厂仓库扩建和车间土建等工程。主要涉及电信、打井等领域。

中尼两国政府签有文化和教育合作协定。自1978年起中方向尼提供奖学金名额,目前尼在华留学生33人。

两国签有中国向尼派遣医疗队议定书。中方自1976年起向尼派遣第一批医疗队员29人,截至1992年共派出8批医疗队员。两国复交后,中方于1996年12月恢复向尼派遣医疗队。现为第17批医疗队员共36人,分别在尼亚美、马拉迪和津德尔三个医疗点工作。

2010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节目在尼日尔马拉迪市、津德尔市和阿加德兹市正式开播。

尼在香港设有名誉领事馆。

参考资料

  1. 尼日尔 The Republic of Niger,2345实用查询
  2. 尼日尔国旗,
  3. 爱沙尼亚等5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澎湃,2019-06-08
  4. 尼日尔国家概况,外交部,2019年12月
  5. 尼日尔国家概况,中国驻尼日尔使馆经商处,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