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尼木县

增加 4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尼木县'''(藏语:སྙེ་མོ་རྫོང་,藏语拼音:Nyêmo Zong,威利:snye mo rdzong)是中国 [[ 西藏自治区 ]] 的一个县,隶属 [[ 拉萨市 ]] ,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 [[ 雅鲁藏布江 ]] 中游北岸。面积3265.9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2003年)。县政府驻塔荣镇。
==县名来历==
尼木,藏语意为" 麦穗"
在吐蕃王时期(公元七世纪),为" 乌如" 所辖,九世纪后,吐蕃王朝结束,此地是贵族" 悉囊氏" 的势力所辖。十三世纪,属香万户的势力范围。
元世祖时代尼木既已设宗。元朝时译为" 聂摩"
明朝时尼木被译成" 聂母"
清朝则称作" 尼莫" " 尼穆" " 尼木" " 尼冒" 等,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一个宗。
民主改革前尼木境内分设尼木宗和麻江宗。
==地形地貌==
 
尼木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地势是北高南低,尼木河两岸为代表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8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穷母岗峰,海拔7048.8米,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为3701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到2013年,尼木县有林地1.707万公顷,主要为灌木,部分为人工林。草场面积26.5万公顷,水流域面积800公顷。
矿藏资源: 截止到2013年,尼木县矿产资源主要有 [[ ]] [[ ]] [[ 泥炭 ]] 等。 [[ 尼木县 ]] 帕古乡拥有丰富的铜矿和石材资源。县境 [[ 大理石 ]] 资源丰富,潜在开发资源巨大。
生物资源: 截止到2013年,野生动物主要有 [[ ]] [[ ]] [[ 狗熊 ]] [[ 野鸡 ]] [[ 猞猁 ]] [[ 黑颈鹤 ]] [[ 贝母鸡 ]] 等。野生植物主要有 [[ 贝母 ]] [[ 虫草 ]] [[ 黄连 ]] [[ 雪莲花 ]] 等。农作物主要有: :[[ 青裸 ]] [[ 春小麦 ]] [[ 豆类 ]] [[ 油菜 ]] [[ 豌豆 ]] [[ 玉米 ]] 及其他杂粮等。经济作物以 [[ 油菜 ]] 为主。主要饲养 [[ 牦牛 ]] [[ 犏牛 ]] [[ 绵羊 ]] [[ 山羊 ]] [[ ]] [[ ]] [[ ]] 等。
==风俗特色==
1300年前,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在尼木县创造了藏文字。它与凝聚着藏民族智慧的,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还有 [[ 藏香 ]] [[ 雕版 ]] [[ 藏纸 ]] ,并称为" 尼木三绝" 。民族手工业主要生产 [[ 氆氇 ]] [[ 藏香 ]] [[ 藏纸 ]] [[ 陶器 ]] 等。县内3个乡有地下温泉。白面具藏戏是延续五世达赖时期创作的,哲蚌寺雪顿节演出均以尼木县白面具藏戏为序幕和收场。尼木县土特产品主要有 [[ 白青稞 ]] 、藏纸、藏香、高原畜产品与高原鱼类。
===文字之香===
关于藏 [[ 文字 ]] 的起源,佛教界认为系 [[ 吞弥·桑布扎 ]] 所创; 西藏本土 [[ 宗教 ]] 苯教则认为是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的智慧成果; 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其中,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的观点被普遍接受。
[[ 佛教 ]] 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等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藏王 [[ 松赞干布 ]] 委派,前往天竺(今 [[ 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唯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 [[ 梵文 ]] [[ 天竺文 ]] ,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 “[[ 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 [[ 文法根本三十颂 ]] 》等,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如今的尼木县就是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并保有其故居,属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而" 尼木三绝" 的藏香、藏纸、雕刻均与吞弥桑布扎有着万千联系。2012年,中国工商总局向尼木县颁发了藏香源产地地理标识,尼木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 [[ 藏文字博物馆 ]]
尼木县吞巴乡的村民依靠这里独特的水源、气候、资源、工具及独特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生产出了闻名遐迩的" 尼木藏香" 。吞巴乡成为藏香生产专业乡,有数百人从事藏香生产。
藏香原理出自藏医的熏疗法, 配方来源于诸佛菩萨续宝典,具有医疗效用。藏香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十几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吞弥·桑布扎又被当地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 富贵平安佛" 。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外,藏香一直就与西藏藏药中的" 熏疗法" 一脉相承。因为,在藏香里包含了大量名贵的植物药; : :[[ 藏红花 ]] [[ 檀香 ]] [[ 长松萝 ]] [[ 安息香 ]] [[ 冰片 ]] [[ 干草 ]] 等。它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香味四溢,更对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各种传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尼木藏尼纸===
作为中国 [[ 造纸 ]] 技术的分支,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据现存资料考证,尼木县藏尼纸产生于公元7世纪40年代,随着社会对纸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 [[ 佛经 ]] 印刷用纸量大增,刺激了西藏纸业的发展,藏尼纸业得到了一定的传播。由于藏尼纸具有久经岁月不遭虫蛀、无酸性、质地坚韧、耐折叠、耐磨、耐腐蚀等特点,所以僧人特别喜欢用它来抄写经文。
[[ 尼木藏纸 ]] 生产 [[ 历史 ]] 悠久,至今仍完全按照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来制作。它的制作原料是当地的一种叫 [[ 狼毒草 ]] 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语叫" 日加" ,造纸时主要是使用它的根部,所以采摘时对环境有所影响,采后需要5-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长。尼木藏纸制作共有六道工艺,全由手工完成,基本采用家庭式世家传承生产,要长期操作才可学会,而且制作都是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操作。尼木县人民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对制作藏尼纸技术的保护力度。
塔荣镇雪拉村藏纸制作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制作工艺特殊,在原材料中主要使用了尼木县本地一种叫日加的毒性很强的草,使藏纸的保存时间可长达上千年。现在尼木县将藏纸的制作手工艺技术作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加以保护。
===普松雕刻===
[[ 普松 ]] 是著名的" “[[ 雕刻之乡" ]]” 。雕刻在尼木县普松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普松乡群众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项古老技艺,作为在全区享有盛誉的传统技艺,雕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钻研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雕刻服务范围已从过去为旧西藏上层进行宗教活动服务,发展成为旅游产品,雕刻内容也从最初的体现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普松雕刻形式多样,应用广泛,不仅有单一的文字雕刻,还有图文并茂的图案; 不仅应用于藏传佛教活动,还应用于印经幡,西藏很多山口悬挂的经幡,都是用普松雕版印制的,在 [[ 拉萨 ]] 市场,它们占有90%的份额。随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 普松雕刻 ]] 艺人队伍发展迅速,有106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占全乡人口的28.73%。
==风景名胜==
===著名寺庙===
[[ 宁玛派 ]] 的早期圣地 [[ 托噶 ]] ,据说可以追溯至公元8世纪 [[ 莲花生 大师]] 来藏弘法时期。 [[ 巴古比如宇那寺 ]] 有1200年前莲花生 大师 修建的三个修行洞。 [[ 日措卓瓦曲旦寺 ]] [[ 元代 ]] [[ 佛塔 ]] 。尼木的名胜古迹还有 [[ 赤松德赞 ]] 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切嘎却德寺。切嘎却德寺系8世纪赤松德赞修建,199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吞巴乡吞达村===
距拉萨市138 公里, 距尼木县城塔荣镇14公里,紧邻申尼公路,是传统藏香生产地。
吞达村位于美丽的吞达沟谷底部。谷底溪流成网,绿树成荫,良田依溪流分布,与树林交错镶嵌,村舍散落林间,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与周围中高山地的荒芜粗犷雄浑形成鲜明对比,俨然一个" 世外桃源" 。吞达村最负盛名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水磨生产 [[ 藏香 ]] ,至今还完整保留藏香水磨135座,沿河流自然曲线分布。
===吞弥·桑布扎故居===
藏文文字创制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在尼木县吞巴乡。2003年,公元7 世纪创造藏文字的藏族学者吞弥·桑布扎的故居被发现,是吞巴乡村民自玛桑珠居住了30 多年的农家院落里。约60 平方米的古宅纯朴稳重。屋内四壁都绘有 [[ 壁画 ]] ,壁画保存完整, 颜色鲜艳。其中一幅描绘了吞弥·桑布扎向松赞干布敬献经书的情景,吞弥·桑布扎的故居是一栋典型的藏式建筑,曾经有两层,现只存一层。
===米珠通门林寺===
位于塔荣镇尚日村,距离尼木县城主干公路2 公里,距离中尼公路10 公里。始建于1240年,创建人为拉曰年布,具有代表性的活佛是尼达旺扎。 [[ 米珠通门林寺 ]] 是拉萨地区唯一一座苯教寺庙。1986年经尼木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寺庙占地947.9平方米,寺内有珍贵文物十余件。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具有苯教特色的壁画和一副藤制古盾牌。
===日措卓娃塔===
位于塔荣乡日措村的一小山脚下,传说是一块石头自地下自然长成。塔原有两座, 一天一位孕妇来此,在其中一座石塔上坐着歇息、了一会儿(想当时塔还未" " 成, 比较矮),结果那石塔竟被坐死, 停止生长, 只有另一座塔" " 了起来。后来又有了另一个传说, 说是不孕的妇女,只要绕塔转上几圈,即可怀胎,塔名遂扬。传说信不信由人, 不过其中所含的原始生殖崇拜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
塔址处原本无寺,1994年,一位境外的尼木籍藏胞捐资八万余元, 当地百姓又凑集钱款,并且投工投劳,建起了这座 [[ 卓娃塔寺 ]]
===尼木铁索桥===
15世纪上半叶,古代西藏著名的桥梁专家 [[ 唐东杰布 ]] [[ 垃萨河 ]] 上架铁索桥,历经六年,才把拉萨河铁索桥造好。他站在拉萨铁索桥上向后藏方向射了两支箭,一支射到了尼木,另一支射到曲曰山上。第一支箭被尼木流浪艺人拣到送了回来,唐东杰布认为,这是在尼木修建铁索桥的吉兆。第二年,他为平生要修建的第二座铁索桥携徒弟到了尼木。开始并不顺利,却德寺有三名喇嘛不相信他们,说他们是招摇撞骗,故意为难他们,让唐东杰布用诗词讲一段经典,唐东去!只布毫不迟疑地用诗词吟咏一段经典经文,喇嘛听后对唐东杰布崇拜得五体投地。尼木的群众昕说要在尼木河上修桥,便积极捐钱捐物,派遣铁匠,唐东杰布还亲自帮着铁匠鼓起皮风箱,抡起大锤。铁匠们看到这位大智大德者如此热心,更加卖力地干活,很快就打成了4 条40 多尺的铁链,仅仅几个月,从塔荣到恰古的尼木河上便架起了一座铁龙一般的索桥。
===麻江穷母岗日峰===
从草八井经尼木县的麻江到雅鲁藏布江大竹卡渡口,有一条古老的峡谷通道,中尼公路也曾经通过这里。在麻江一带,可以望见北方海拔7048 米的穷母岗日峰,那是 [[ 念青唐古拉山脉 ]] 南端的最高峰。
===安刚热水河===
在距离尼木县塔荣镇大约10公里的安刚区,有一条几乎全部由温泉泉流汇集成的河流,人们称为" 热水河" 。河水温度一般在81.5℃, 误入其中非常危险,附近地温也在57℃左右。热水河流出几公里以外,水温仍在20℃以上。县内三个乡有地下温泉,卡如、林岗两个乡的温泉可以饮用,续迈乡的温泉可以洗温泉浴。温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著名人物==
[[ 吞弥·桑布扎 ]] ,生活于 [[ 松赞干布 ]] 时期, 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松赞干布为尽快发明本民族的 [[ 文字 ]] 以促进吐蕃王朝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选派了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往印度取经学法,其中之一就是吞弥·桑布扎。因劳累饥渴,有三位大臣先后死于途中, 仅吞弥·桑布扎取经学成归来,并创制了藏文,被誉为" 藏文之父"
==视频==
709,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