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尾崎行雄

尾崎行雄

图片来自ozakiyukio

尾崎行雄(1858年12月24日-1954年10月6日),号咢堂,日本政治家,有“宪政之神”、“议会政治之父”之称。

目录

生平

尾崎行雄早年曾受到福泽谕吉赏识,曾在工学寮(今东京大学工学部)就读,但他厌恶理工科,喜好文科,亦以辛辣笔法作社论投书报社得到好评,故就读不满一年便于1876年退学,此后他开始从事新闻行业,21岁便成为报社总编辑,23岁开始担任官职,但因政见与当权派相左而多有沉浮。

1890年7月1日,他在第一届众议院选举中于三重县选区当选众议员,此时他仅年满31岁,被称为“政坛麒麟儿”。1898年6月21日,又在板垣退助支持下,于大隈重信内阁中担任文部大臣,此时他还不到40岁。然而,同年8月31日的一次茶话会上,他批判当时以财阀为中心的金权政治,借实行共和制美国举例子,却被误解为想在日本实行共和制,触怒反对派,而不得不于10月24日称病辞职,此后大隈内阁很快倒台。

1903年至1912年任东京市长。由于原配夫人逝世,与同姓但并非亲戚的翻译家尾崎英子(英文名Theodora)结婚。由于英子是日英混血,这段婚姻曾招来不少误解。

1914年4月16日,随着清浦奎吾组阁失败,大隈重信再次登上首相宝座,与之交情匪浅的尾崎再次入阁,担任司法大臣直到1916年10月9日解散。然而此后尽管尾崎一直担任众议员,却再也未曾担任任何内阁大臣或众议院议长。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游览欧洲时被战后的惨痛景象所震撼,尾崎成了一位反对扩军、拥护平民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政治家。他还争取所有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这于1925年实现。

尾崎在1920年代便因强烈地支持宪政民主而逐渐与主流政党不合,终于离开所属政党,此后近三十年不曾再加入任何政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人势力干政越发明显,而五·一五事件后,明治以来日本的政党政治宣告终结。尾崎对现状表示忧虑,一度曾写下遗言公之于世。中日战争爆发后,尾崎更隐居山庄,不去东京的帝国议会议政,尽管如此,他仍能当选议员,并积极活跃地为其他候选人站台助选。他甚至在1943年(那时候他仍是众议员)为候选人田川大吉郎助选时用一首短诗揶揄裕仁天皇治下的时局,差点以大不敬罪名陷入牢狱之灾。

战后,因为战前对待军国主义鲜明的反对态度,他的私宅前门庭若市,皇室亦招揽他起草新的日本国宪法。尾崎虽然于1946年5月退还勋一等旭日大绶章,表态退出政坛,但他仍受到三重县支持者的支持,在旧帝国议会末期及新的日本国会中继续保有一席之地。惟因自身健康问题及支持层年龄偏高,终于在1953年第26次众议院总选举中落选。至此,尾崎正式告别政坛,其连续当选25届众议员、历时63年、94岁方才卸任,创下日本政坛连续及总当选众议员届数最多、任期最久、年龄最高之记录。担任东京市长9年,亦是该职位自1889年设立至1943年废止为止最久。

他在1954年10月6日在东京庆应大学医院去世,享耆寿95岁。[1]

荣誉

位阶
勲章等

影片

宪政の父 尾崎行雄の生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