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和南依秭归新县城,东连三峡大坝,景区总面积33.3公顷,总投资3.3亿元。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接待人数达108万人次,其中外宾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

发展历程

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

2010年1月16日,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处古文物已全部复建完成,三峡湖北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结束,形成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2006年5月,凤凰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14年8月,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简介==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秭归县城茅坪,毗临三峡大坝,占地约500亩,是观三峡大坝、览高峡平湖的绝佳之地。旅游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馆,以青滩仁村、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主要内容的屈原文化旅游园区;以青滩仁村、崆岭纤夫雕塑、战国铜马车、牛肝马肺原物复建、兵书宝剑复制、峡江石刻、峡江古索桥、龙舟博物馆、端午习俗馆、高峡平湖观景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峡江文化园区;以屈原传说、峡江皮影、巫术表演、船工号子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展示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数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工程建设,屈原祠于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于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总投资4800万元。为兼顾与三峡大坝的整体视觉效果,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由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正殿为仿古木构建筑,两层重檐歇山屋顶。入口山门为三层两重檐歇山屋顶,正立面贴六柱牌楼门式,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以红柱白墙灰顶为主颜色,墙面还有泥灰塑出的精美图案等。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重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把屈原和秭归县丰富的文物资源、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最终打造成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示范区、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区。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长江西陵峡畔,集名人、名峡、名坝、名湖为一体,熔自然山水、巴楚文化、现代文明于一炉,具有世界级的品牌优势、垄断性的资源优势和极独特的区位优势,是长江三峡的旅游精品和最理想的目的地之一,是湖北省重点建设和推介的“双神三人”(神农架、神农溪、诗人、美人、野人)旅游线和“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主要景点

屈原祠

屈原祠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数代王侯、知州多次重修。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工程建设,屈原祠于2010年正式仿古新建于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新建屈原祠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总投资4800万元,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由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正殿为仿古木构建筑,两层重檐歇山屋顶。入口山门为三层两重檐歇山屋顶,正立面贴六柱牌楼门式,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以红柱白墙灰顶为主颜色,墙面还有泥灰塑出的图案等。

屈原衣冠冢

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徙而建,占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正中,供凭吊屈原燃烧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开扇。外石柱镌有“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

峡江古民居建筑

峡江古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主体梁多为穿斗式、招梁式。墙体一律由颜色纯青、厚度只有1厘米的“线砖”砌成;两侧山墙多为风火山墙式,造型变化多端;屋面以硬山顶式,盖以小青瓦,但瓦头则用白灰堆塑成四叶花瓣,卷草花纹滴水为土坯烧制,山花上堆塑以游龙为主的如意云纹,大有腾云驾雾倒海翻江之势。峡江古民居原位于新滩,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建立地面文物搬迁复建保护点时,其中10多幢三峡青滩古民居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以旧复旧的原则复建完成。经过规划,复建民居相继成为端午民俗馆、青滩习俗馆、龙舟馆等,让独具峡江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保护和传承。[2]

==屈原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3]

地址

宜昌市秭归县

类型

古迹祠堂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6:30

门票信息

成人票90元

乘车路线

1、乘坐公共汽车

在宜昌火车东站右侧的宜昌客运中心站有直达秭归(茅坪)的大巴车及旅游专线,流动发车,抵达秭归县城后,可步行或者乘坐出租车抵达景区门口。

2、自驾游旅行

您可以直接从宜昌市区走三峡翻坝高速抵达秭归县城景区门口。

3、三峡大坝景区至屈原故里景区乘车

您可以坐景区的专线车或者坐宜昌至秭归的公共汽车,抵达秭归县城后乘坐出租车抵达景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