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支持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屈肌支持带又名“腕横韧带”,位于腕掌侧部。其桡侧端分为两层,附于手舟骨结节及大多角骨结节,有桡侧腕屈肌腱通过;其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及钩骨钩突。其浅面与腕掌韧带围成腕尺侧管,有尺神经、血管通过。支持带的深面为腕管。是腕部维持屈肌腱生物力学效应的重要结构,对腕管内肌腔和神经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并能改变肌健的运动方向,有效地发挥肌腱的生物力学功能。[1]
屈肌支持带flexor retinaculum又叫腕横韧带,是前臂深筋膜在腕部的增厚,横架于腕骨沟的上方,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大多角骨,与腕沟共同构成腕管carpalcanal。指浅、深屈肌腱及包绕它们的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均通过腕管进入手掌。桡侧腕屈肌腱穿屈肌支持带的桡侧部(各桡侧腕骨)止于第2掌骨底,而尺神经和尺动脉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和与掌腱膜相连的筋膜(腕掌侧韧带)之间,(又名尺侧腕管),进入手掌。[2]
临床意义及作用
在腕部创伤处理时,常需切开屈肌支持带以打开腕管来修复肌腱和神经。
1、屈肌支持带对腕部指屈肌键修复的影响
腕部指屈肌键被掌侧的屈肌支持带和背侧的腕骨限制于一狭小空间,损伤后肌键容易粘连、变性。过去一直认为,这一区域(屈肌键Ⅳ区)屈肌腔损伤时,应作屈肌支持带切开来修复肌键,然而,临床修复效果多不理想,常见术后手指关节部分屈曲度丧失。
2、屈肌支持带是人上肢对屈肌腱功能影响最为重要的结构,对屈肌键起着强大的支持作用,腕关节屈曲时尤为明显。切开部分或大部分屈肌支持带,达到既利于腕管内的肌键修复手术,又仍能保留屈肌支持带的生物力学作用是研究者的发展方向。
3、临床上腕部损伤常累及腕管内屈肌腱,在肌腱修复过程中,常应该考虑到使得手能优先发挥屈曲功能,屈肌支持带完全切开以后,丧失部分肌肉的收缩潜能,且由于力方向的改变又丧失了部分运动功能,最终使手指丧失部分屈曲功能。因此,临床上从手术后的功能考虑,不宜造成肌健滑动距离太大的变化。对于肌膜损伤尤其是锐性伤常常要求修复双腱,可是术后炎症反应以及修复处的体积增加将导致腕管内容积增大,据研究的结果知,可以将屈肌支持带开放1/2一2/3,这样既可减轻屈肌支持带疤痕对修复后肌腱滑动的阻力,又保留了屈肌支持带对屈肌胜的支持功能,可以避免“弓弦畸形”的发生,保证腕管内屈肌腔修复后生物力学功能的较好恢复。
相关临床技术
1、屈肌支持带重建术式的优点重建屈肌支持带时既要保证正中神经,屈指肌腱的宽松环境,不至于二次卡压及肌腱粘连,又要保证屈肌支持带的完整性。受其他研究者“掌长肌腱转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形态学基础”的启发,在腕管手术时就地取材,以掌长肌腱转位重建屈肌支持带,取得良好效果,以后进一步改进,采用多股编织法重建屈肌支持带。该术式取材方便,原材料充足,且不影响腕部肌力,可确保腕管容积宽松,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
2、屈肌支持带重建的注意事项:
重建屈肌支持带前应详细检查腕管内容物,彻底予以减压,重建时腕管空间适宜,重建之屈肌支持带不宜过紧,以免形成二次卡压。亦不可过松,过松则失去重建屈肌支持带的意义。我们主张重建后的腕管应能轻松通过一小指尖为宜。因青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对手部肌力要求较高者,为此手术适应症,而对老年人则不主张重建屈肌支持带。
参考文献
- ↑ 手部位解剖搜狐网
- ↑ 2.屈肌支持带和腕管 - 《人体解剖学》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