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
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 |
中文名称;龙兴寺 外文名称;LongXing Temple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州市 始建年代;北魏时期 |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初被毁。共存世达800多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
目录
序言介绍
龙兴寺 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初被毁。共存世达800多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500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2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
寺院特色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1]
寺院发展
2006年,由得道高僧释正开法师和全国著名画家、佛门禅师夏荆山老居士大力筹措,重建工程启动。重建 后的龙兴寺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人民币。整个龙兴寺工程突出了唐代风格,结合现代理念,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巍峨。是二十一世纪的经典工程。
寺院常住僧人20人,佛事活动井然有序,能够成功的举行大小法会,能圆满的达到广大信众的佛事要求。龙兴寺位于青州市重要的旅游景点驼山脚下。是青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有很多省内外各级领导和客人 经常到寺院观光指导。每天游人、信众络绎不绝,是国内大型佛教圣地之一。
佛教造像窖藏
发现
1996年10月,青州一所学校正在修建操场的施工工地上,轰鸣的推土机成了一个巨大惊喜的发现者:
工人们走到车前扒开浮土,青州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考古人员采用局部发掘的方式,整整工作了七天七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本来面貌。
谜团从考古发掘的开始便不期而至:这里为什么会集中埋藏着佛像呢?在窖藏坑被发现之前,当地人知道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寺庙,县史书上记载叫龙兴寺。龙兴寺在公元500年前后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800多年。但公元1300年前后,龙兴寺却奇怪地消失了。
在进行完修复和拼对之后,佛像的总数达到400余尊。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藏坑内,为什么会埋藏着数量如此之多的佛像呢?
考古学家从题材和雕刻技法上判定,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完成于公元五到六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探究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曾经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今天的青州,许多留存的遗迹仍在默默讲述着这座古城往昔的辉煌,青州佛像的出土又将开启哪些来自遥远历史的秘密呢?[2]
自佛教从遥远的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开始了制造佛像的历史。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制作先后受到中亚和印度的影响。青州佛教造像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屏的造像,佛像大多身材单薄、肩部低垂,是典型的中国汉人的体态。佛像面部的颧骨微微突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不仅如此,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佛只是到了中国后才穿起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的长衫。佛像上的汉化风格是当时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汉化倾向的一个缩影。
战乱与分裂没有阻断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控制北方政权的草原民族开始向南方王朝的汉族文化学习,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最为活跃。青州自古就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历史上一度从属南朝,南北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汇,在佛教造像上自然响应并且主导了造像的汉化风格。接近汉人的体态和中国传统样式的长衫,这种潇洒清秀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公元六世纪上半叶的东魏时期。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六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时,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秀骨清像的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背屏式的浮雕造像几乎消失,而单体的圆雕造像,面部大多丰满圆润,和北魏造像厚重的服饰风格相比,北齐造像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所有造像的服饰都轻薄贴体,显露出健康优美的身段,早期从印度传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
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北齐时代的石刻拓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胡人已经广泛地进入到青州进行经济和文化活动,与异域的交流也体现在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上。一些造像身上用浅浮雕或者彩绘的形式,清晰地勾画出了胡人的形象。另一些佛像,或是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或是身上没有任何皱褶,肌肤的轮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在北方中原一带的同期作品中,这种造像的样式极为罕见,他们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的样式。
谜团
然而,"曹衣出水"的样式为什么会从万里以外的西域传播到青州,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因为,在青州以外的地区,同一类型的造像并没有被发现。那么,它们会是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而来,或是像很多史学家推测的那样,是从越南地区进入中国南方,又从南方沿水路进入青州?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新的样式传入青州后,工匠们用自己所熟悉的技法与之相融合,于是,一批面貌新颖的佛教艺术造像在北齐时代出现了。
在古代,制作造像的同时大都还会再制造一个底座,在底座上刻印上有关这座造像制造的信息。但在青州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中,却几乎找不到一件刻印着题记的底座。而佛像底座也没有在继续的挖掘中出现,它们到底去了哪里?
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以及佛像被人为砸毁的原因。
在窖藏坑的中部,有一条从坑口深入坑底的斜坡,这应该是当年的挖掘者特意留下的,为了方便运放石像。窖藏坑内的造像绝大多数都被严重毁坏,但这些被毁的造像残件在坑内仍然排放有序,大致按照上中下三个层次放置。较完整的造像放在中部,残碎的造像上面用较大的造像残件覆盖。在放置于最上层的一些造像的顶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苇席留下的纹理,这说明在造像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掩埋者很可能是对佛教极其虔诚的信徒。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掩埋佛像,真正砸毁佛像的人又是谁呢?
在一些佛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烧的痕迹和修复的痕迹,这很可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历次毁佛灭法运动中被砸毁,又在此后随着佛教的重新兴盛而被修复。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对龙兴寺佛像埋藏时间的考证很快出现了新的线索。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的字样,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毁于南北朝灭佛运动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会成立,因为在北宋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灭法毁佛运动的记载。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青州龙兴寺佛像,惊艳世界的美。 , 搜狐 2018-05-30
- ↑ 一周一墓--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遗址 , 快资讯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