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东

增加 238 位元組, 4 年前
方言
==山东==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山东地图
}}
''' 山东 ''' <ref>[http://www.gov.cn/guoqing/2013-04/17/content_2583746.htm 山东],中国政府网</ref> ,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 [[ 黄河 ]] 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 [[ 河北 ]] 省接壤,西南与 [[ 河南 ]] 省毗邻,南及东南分别与 [[ 安徽 ]] [[ 江苏 ]] 两省相望;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 [[ 黄海 ]] [[ 渤海 ]] ,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 [[ 孔子 ]] 、邹城的 [[ 孟子 ]] ,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 [[ 墨子 ]] 、军事家 [[ 孙子 ]] 等,均出生于今山东。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 [[ 齐桓公 ]] [[ 管仲 ]] [[ 晏婴 ]] [[ 鲍叔牙 ]] [[ 孙武 ]] [[ 孙膑 ]] [[ 邹衍 ]] 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11。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 [[ 德州 ]] 、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
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及山东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曲阜等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
 
===宗教===
山东省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五种宗教。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戏曲===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 [[ 《录鬼簿》 ]] 和明初贾仲明的 [[ 《录鬼簿续篇》 ]] 中记载的山东籍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 [[ 《宝剑记》 ]] 和孔尚任的 [[ 《桃花扇》 ]] 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肘鼓子腔,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东路大鼓、八仙戏、蓝关戏等。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2016年,山东旅游消费总额8030.7亿元,上年增长13.7%。其中,国内游客消费增长13.8%,入境游客消费增长5.8%。旅游投资20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年末A级旅游景区1054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5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33家和3家。省级旅游强乡镇527,,省级旅游特色村1180个,分别比上年增加69个和273个。
 
==参考资料==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