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城断想(李锡文)

山城断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山城断想》中国当代作家李锡文录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山城断想

重庆,在我的心目中总是神秘的。这种神秘来自于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渣滓洞、白公馆、戴笠、国民党特务…… 都深深印在了记忆中。这个氤氲烟雾笼罩、道路七弯八拐、拾阶而上、盘旋而下的山城,似有一层薄纱,半遮住真实面目,深浅、虚实、真伪似不可辨,还不神秘?

我多次去过重庆,却并没有随着对她的认知而抹去些许神秘感。就说那渣滓洞,每次看到那黑洞洞的囚室、笨重的铐撩、摧残人的皮鞭竹钉烙铁老虎凳,除了神秘好奇,更有无比的震撼。仁人志士们一个个倒了下去,倒在了自己的土地上,倒在了并非异族之人的面前。筋断肤裂,无所畏惧;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我的脑神经受到了刺激,仿佛看到歌乐山上那漫山的修竹和野花,都是烈士的化身;而那呼啸不止的山风,分明是一群冤魂的呐喊,长哭当歌啊!访古不同于观景,不管多少次参观渣滓洞纪念馆,每次看过,心里总是沉甸甸的,便不忍回首,暗下决心不再来了;然而又似乎意犹未尽,非来不可,依然如故地去看、去想。虽然心里充满矛盾,但看过之后,毕竟有种释然,也算是不枉蜀道之行。

重庆总能唤起我对历史片断的遐想。上个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国民政府的陪都,一时间政客官僚、豪绅望族、抗战先驱、文人墨客汇聚于此,在中国处于外敌侵占蹂躏的紧急关头,共图大计。而国共合作的成功,则绘就了一幅全民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画卷。1995年,我曾陪同一位老领导从天津专程来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这位老者当时在周恩来钱之光的领导下,在这个办事处做机要工作。老人已年逾七十,拖着沉重的双腿,沿着狭窄的楼梯,爬上办事处的4楼,终于找到了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电台。他激动地说:“一晃离开它50多年了!”老人回忆道:当时就是用这台机器,按照首长的指示,把消息传达到华北、华东、华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传到抗日前线。那时条件艰苦,夏天重庆这地方特别闷热,他是戴着耳机在这顶层的阁楼里工作,时间长了,耳朵里面流脓,久而久之就聋了。他后来有个耳背的毛病,就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重庆的夜景是最美的。夜幕降临后,在嘉陵江上眺望,只见漫山遍野万家灯火,天上人间共辉煌,叫人为之发出兴奋的呐喊。重庆有美不胜收的市景,有风韵绰约的美女,也有闻名遐迩的“重庆火锅”。很早以前,我头一回看到当地的朋友把一碟鲜活的泥鳅一古脑倒进烧沸的火锅里的时候,几乎是目瞪口呆,我脱口而出:“你们真是什么都敢涮!”重庆人好吃、会吃、敢吃,人的性格如同饭桌上的场面一样热烈、火爆。如今,重庆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似朝天门的巨轮破浪前行。重庆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这几年里,在外地人面前,几乎是每个重庆人必说的话题就是:“我们直辖了”![1]

作者简介

李锡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