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芋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山芋肉,别称山茱萸山芋肉山于肉枣皮等,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

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

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长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成熟果实为中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1]

性味

酸、涩、微温。

功用

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用于肝肾不足之腰酸遗精、头晕目眩、月经过多以及尿频、自汗等症。

治遗精常配金樱子女贞子;治阳虚自汗常配五味子。

用法

6~12克。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2]

功效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

主治

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性味归经

酸,微温。

《本经》:“味酸,平。”

《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岐伯,辛。”

《别录》:“微温,无毒。”

《药性论》:“味咸辛,大热。”

入肝、肾经。

《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少阴经。”

《药品化义》:“入肝、心、肾三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别名

蜀枣(《本经》)、鬾实鼠矢鸡足(《吴普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

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枣皮等

生山萸肉为原药剥取果肉生用入药者。

处方中写萸肉、芋肉、于肉、山萸肉、枣皮均指蒸山萸肉。

蒸山萸肉又名制山萸肉、制山萸、制萸肉、蒸山萸、蒸萸肉。为生山萸肉置笼内蒸至紫褐色再晒干入药者。补肝肾功效增强。

酒山萸又名酒萸肉、炙山萸、炙萸肉。为生药用黄酒拌匀,装入容器中密封,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入药者。

商品名

杭萸肉:为产于浙江杭州一带者。皮肉厚,色鲜艳,味酸浓,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为各地所产萸肉的统称。以皮肉肥厚、色红油润、酸味浓、干燥无核、洁净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10~11月间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拉丁名

药材Fructus Corni原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炮制方法

山萸肉: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

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黄酒20~25 斤)。

蒸山萸:取净山萸肉,置笼屉内加热蒸黑为度,取出,晒干。

性味归经

酸、涩,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

功效特点

本品酸涩主收,温能助阳,故能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止汗,用于阳痿、遗精、尿频、汗出及妇女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等证。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涩精缩尿:用于肝肾不足,症见阳痿,遗精,腰酸,眩晕,目暗,耳鸣耳聋,小便频数者,常与补骨脂、当归等同用。

固经止血:用于妇女体虚、月经过多或漏下不止等证,常与乌贼骨、棕榈炭、茜草炭等同用。

敛汗固脱:用于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可与党参、白芍、龙骨、牡蛎、甘草等同用,如来复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