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藥棗、實棗兒、棗皮、肉棗等,為落葉喬木,枝黑褐色,葉對生、狹卵形,早春開黃花、呈傘狀花序。秋果熟、如瑪瑙、色紅艷,味酸澀,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樹酯、鞣質和多種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炎、抗菌等藥理作用,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一味藥。山茱萸還可以加工成飲料、果醬、蜜餞及罐頭等多種食品。美味好吃,還具有保健作用。
中文學名: | 山茱萸 |
拉丁學名: |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
別 稱 : | 山萸肉、肉棗、雞足、萸肉、藥棗、天木籽、實棗兒 |
界 : | 植物界 |
門 : | 被子植物門 |
綱 :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 :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 傘形目 |
科 : | 山茱萸科 |
屬 : | 山茱萸屬 |
種 : | 山茱萸 |
命名者及年代 : | Sieb. et Zucc.,1835 |
目錄
文獻別錄
《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藥性論》:「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陰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
《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之。」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細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 形,長5.5-10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於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稀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脈腋密生淡褐色叢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起,近於無毛,側脈6-7對,弓形內彎;葉柄細圓柱形,長0.6-1.2厘米,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稍被貼生疏柔毛。傘形花序生於枝側,有總苞片4,卵形,厚紙質至革質,長約8毫米,帶紫色,兩側略被短柔毛,開花後脫落;總花梗粗壯,長約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裂片4,闊三角形,與花盤等長或稍長,長約0.6毫米,無毛;花瓣4,舌狀披針形,長3.3毫米,黃色,向外反卷;雄蕊4,與花瓣互生,長1.8毫米,花絲鑽形,花葯橢圓形,2室;花盤墊狀,無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貼生疏柔毛,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柱頭截形;花梗纖細,長0.5-1厘米,密被疏柔毛。核果長橢圓形,長1.2-1.7厘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狹橢圓形,長約12毫米,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1]
地理分布
產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日本也有分布。生於海拔400-1500米,稀達2100米的林緣或森林中。在四川有引種栽培。
生長環境
山茱萸為暖溫帶陽性樹種,生長適溫為20-30℃,超過35℃則生長不良。抗寒性強,可耐短暫的-18℃低溫,生長良好,山茱萸較耐陰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陰坡、陽坡、谷地以及河兩岸等地均生長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的區域,其中600-1300米比較適宜。山茱萸宜栽於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肥沃的沙壤土中。黏土要混入適量河沙,增加排水及透氣性能。
品種介紹
山茱萸在栽培過程中,並沒有形成真正的栽培品種。但由于山茱萸具有種內變異現象,在產區出現較多栽培類型。有按果實形狀分圓柱形果型(石磙棗)、橢圓形果型(正青頭棗)、長梨形果型(大米棗)、短梨形果型、長圓柱形果型(馬牙棗)、短圓柱形果型(珍珠紅)、紡錘形果型(小米棗)等,一般認為圓柱形果型(石磙棗)、短圓柱形果型(珍珠紅)為優質類型。
1、石磙棗:
該品種樹體高大,樹勢中庸,樹冠闊卵形,主幹低或叢生。葉深綠色,長圓形。枝條粗壯,節間較短。果實圓柱形,形似石磙;果皮紅色,果肉黃紅色,味酸甜。單果重0.94~1.10克,果皮被有白色果霜,離核。鮮果出果率為56%~70%,病蟲害少,品質好。
2、珍珠紅:
該品種樹體高大,樹高5~8米,樹冠卵圓形,無明顯主幹,多為叢生狀。萌芽力強,枝條密。果實卵圓形,鮮紅色,果肉黃紅色,味酸澀微苦。單果重0.9~1.1克,離核。10月上中旬成熟,鮮果出果率為65%~70%。病蟲害少,品質好。[2]
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有壓條、扦插、嫁接和種子繁殖等。
一、壓條繁殖
秋季收果後或大地解凍芽萌動前,將近地面二、三年生枝條彎曲至地面,在近地面處將切至木質部1/3枝條埋入巳施腐熱廄肥的土中,上覆15厘米砂壤土,枝條先端露出地面。勤澆水,壓條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將已長根的壓條割斷與母株連接部分,將有根苗另地定植。
二、扦插繁殖
通常於5月中、下旬,在優良母株上剪取枝條,將木質化的枝條剪成長15-20厘米的扦條,枝條上部保留2~4片葉,插入腐殖土和細砂混勻所做的苗床,行株距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壓實。澆足水,蓋農用薄膜,保持氣溫26~30℃,相對濕度60%~80%,上部搭蔭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調至10%避免強光照射。越冬前撤蔭棚,澆足水。次年適當鬆土拔草,加強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三、嫁接繁殖
山茱萸實生苗繁育難度大,繁育出的小苗定植後10年以上才能結果,而嫁接苗2~3年便可開花結果。採用嫁接苗可使山茱萸早結果,早獲益。
1、砧木選擇:砧木宜採用自身良種實生苗。
2、接穗選擇:選擇接穗要從產量高、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質母樹上取用。採集接穗時要從樹冠外圍採集發育充實、芽體飽滿的一年生枝條。
3、嫁接時間:早春砧木開始發芽。在接穗芽剛萌動時(3月中下旬左右)用插皮接,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砧木樹皮容易剝離、接穗芽飽滿時進行芽接。
4、嫁接方法
①插皮接:首先選樹皮光滑平整且接近地面5-10厘米的部位截斷砧木上梢部,削平截口,在迎風面一側用嫁接刀從上向下切一刀,長約3厘米,深達木質部,再用刀將接口的皮層撬開一裂縫,然後將接穗截成15厘米長。在主芽背面下側削一片長3~5厘米的斜切面,過髓心,在削麵兩側輕輕刮2刀露出形成層即可,把削好的接穗含入口中,保濕待用。接下來將接穗斜面靠里,尖端對着切縫,用手按緊砧木切口將接穗慢慢插入,再用嫁接刀輕敲接口,使其緊固,削麵稍露出接口為宜,最後用塑料薄膜綁好接口。嫁接後及時抹除砧木上萌生的嫩芽。當接穗苗長到高50厘米時,將綁縛的塑料膜用小刀劃開。
②芽接法:首先選成熟、健壯的接穗在上邊取長2厘米、寬1.5厘米的芽。將砧木剪去頂梢,在距地面5~10厘米光滑部位用刀刻取與芽塊大小相同的樹皮。將待接芽塊嵌入砧木取皮部位,然後用塑料膜綁嚴,但要露出接芽。嫁接7~10天後,接口癒合,可解開綁帶,在芽上方5厘米處將主幹截去。嫁接後,要及時抹去砧木上的萌芽,以促進苗木生長。
四、種子繁殖
1、育地選擇:育苗地要選擇肥沃深厚、地勢比較平整、土質疏鬆、背風向陽、有水澆條件的地方,以保證能隨時灌水。播種前,育苗地一定要深耕細耙,整平、整細,保證疏鬆、細碎、平整、無樹根、無石塊瓦片,翻耕深度在20厘米以上,重要的是結合深耕施入漚制好的農家肥。
2、種子準備
①種子採摘:選生長健壯、處於結果盛期、無大小年的優良母樹。於9-10月採摘完全成熟、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無損傷、色深紅的果實。將採摘的果實除去果肉。
②種子處理:種子處理好壞直接關係到出苗率,非常關鍵。先將種子放到5%鹼水中,用手搓5分鐘,然後加開水燙,邊倒開水邊攪拌,直到開水將種子浸沒為止。待水稍涼,再用手搓5分鐘,用冷水泡24h後,再將種子撈出攤在水泥地上曬8h,如此反覆最少3天,待有90%種殼有裂口,用濕沙與種子按4:1混合後沙藏即可。經常噴水保濕,勤檢查,以防種子發生霉爛,第2年春開坑取種即可播種。這種處理辦法適合春播時採用。如果選擇秋播只需用不低於70℃的溫水將種子浸泡3天後即可播種(注意待水涼透後要及時更換熱水),下種後用薄膜覆蓋催芽。
3、播種方法:春播育苗在春分前後進行,將頭年秋天沙藏的種子挖出播種,播前在畦上按30厘米行距,開深5厘米左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人溝內,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濕潤,40~50天可出苗。用種量90~150千克/公頃。[3]
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應選擇海拔1000米以下/年降水量1000米米左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丘陵、山區向陽緩坡、微酸砂壤地帶建園,房前屋後、田邊渠邊等閒散地也可栽植。整地主要是先徹底清除雜灌、草根和石塊,再按計劃密度挖掘定植坑。坑體1.0米×1.0米×0.8米為宜,挖坑時上層熟土與下層生土分開放置,每坑施入腐熟圈糞或土雜肥100千克,於栽植前1個月與上層熟土拌勻後填入,其上再覆蓋20厘米厚的生土1層敲碎待栽。
二、合理密植,適時定植
根據不同的海拔高度選用2.0米×2.5米、3.0米×3.0米、3.0米×4.0米、的株行距,海拔愈低株行距愈大。秋栽宜在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春栽宜在土壤解凍後至2月下旬前進行。
三、帶土移栽
選擇陰天帶土球起苗,隨起隨運隨栽。定植時根在穴內應舒展,填入的土塊必須細碎,栽植深度以不超過原來苗床深度為宜,定植後用腳踩實後再澆足水,將四周土培到根際。苗基部叢生的枝條要剪去,只留中間主枝。如天氣乾旱,還要適時復水,最好能用塑料薄膜覆蓋保墒。
四、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
定植後每年都應進行中耕除草,時間為4-8月,堅持除淨、除小、除了的原則。
2、施肥
采果後落葉前儘早施基肥,每株盛果樹施用圈糞100-200千克,餅肥和磷肥各0.5-1.0千克,環溝或條溝深施。追肥宜以速效肥為主,本着「早施坐果肥、重施保果肥、適施壯果肥」的原則,分次施入。施肥量因樹齡而定,小樹少施,大樹多施,10年以上的大樹每株每次可施入尿素或複合肥0.5-1.0千克,加稀糞尿水50-100千克同步開溝施入。施肥後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以防落花落果。
3 、整形修剪
自然生長的山茱萸樹冠高大,枝條密生,紊亂郁蔽,管理不便,大小年結果嚴重,應通過整形修剪進行改善。
主要樹形有:
一是疏散分層形。主幹高60-80厘米,中心主枝1個,其他主枝5-7個,分3-4層着生在中心主枝上,各主枝上分別培養數個副主枝。此樹形適合中心主枝明顯的,主枝較多,結果面積大,通風透氣好,缺點是樹冠較高,采果管理不便。
二是自然開心形。主幹高40-60厘米,不留中心主枝,主枝3-5個勻稱分布於干周,與主幹呈50°夾角向外延伸,每個主枝上選留2-4個副主枝均勻分布。此樹形適合中心主枝弱的,樹冠低矮,通風透光好,采果方便,適合大面積集中栽培園採用。其他還有自然圓頭形、自由紡錘形和叢狀形,可根據實際情況定向培養。無論是何種樹形豐產園,樹高均以3厘米左右為宜,以利於果實採摘管理。定植後第2-3年可進行定形,摘除頂芽,促使側芽快速生長,形成大的樹冠,並及時剪去根部萌生條。
4 、整枝修剪
山茱萸的長、中、短果枝均能結果,但90%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因此整枝修剪應以促使大量短果枝的形成為目的。幼樹修剪宜以疏剪整形為主,短截修剪為輔。疏剪的枝條包括根櫱條、徒長枝、過密枝、纖細枝、直立枝等,生長不旺的幼樹要少疏枝、多留枝,一般不短截。成年樹修剪生長枝應儘量保留,可進行輕短截,促發分枝,培養新的結果枝群。山茱萸各類結果枝均以頂花芽結果為主,不可短截。對樹幹基部萌發的叢生枝、過密枝、交叉枝、並生枝、病蟲枝等,均應從基部剪掉。衰老側枝應從主枝分枝處及時回縮。修剪時期、方法:冬季修剪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方法主要有短截、疏剪、回縮、長放等;夏季修剪在5-8月進行。[4]
病蟲害防治
山茱萸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角斑病、灰色膏藥病等,危害山茱萸的害蟲主要有綠尾大蠶蛾、大蓑蛾、山茱萸蛀果蛾、黃刺蛾、木尺蠖、綠腿腹露蝗、大青葉蟬、小綠葉蟬、斑衣蠟蟬等。
1.炭疽病
【危害特徵】炭疽病又名黑斑病、黑果病、黑疤痢。幼果發病(果炭疽),多從果頂侵入,病斑從果頂向下擴展,病部黑色,邊緣紅褐色,病斑逐漸擴展至全果,果實變黑干縮,多不脫落。成果發病,病斑初為棕紅色小點,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黑色凹陷病斑,病斑邊緣紅褐色,外圍有紅色暈圈。病菌侵害葉片(葉炭疽),初為紅褐色小點,以後擴展成褐色圓形病斑,直徑約1~4毫米,病斑邊緣紅褐色,外圍有褪色暈圈,病斑常穿孔脫落。果炭疽病發病盛期為6~8月,葉炭疽病發病盛期為5~6月。
【防治方法】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栽培,不可過密,加強管理,病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促株健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輕危害。清除落葉、病僵果深埋或燒毀,減少侵染病源。發病初期用1∶2∶200波爾多液噴灑。
2.角斑病
【危害特徵】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初期葉正面出現暗紫紅色小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僅為表皮細胞變色,葉背面無症狀,果實發病,為銹褐色圓形小點,直徑在1毫米左右,病斑數量多時,連接成片,使果頂部分成銹褐色,僅侵害果皮,病斑不深入果肉。從5月發病,一直危害到10月末,7月份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加強苗期管理,套種豆科植物,可壯株減害,清除病葉,通風透光,減少侵染病源,增施磷鉀肥和農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5月份樹冠噴灑1∶2∶200波爾多液保護劑,每隔10~15天1次,連續3次,或者噴50%可濕性退菌特800~1000倍液。
3.灰色膏藥病
【危害特徵】灰色膏藥病一般發生在20年以上的老樹樹幹或枝條上,病斑貼在枝幹上形成不規則厚膜,像膏藥一樣,故稱膏藥病。凡土壤貧瘠,排水不良,土壤濕度大,通風透光性差,植株長勢較弱時發病嚴重。
【防治辦法】加強養護管理,調整林木密度,密度過大的要進行去弱留壯,去小留大,以調節光照條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對病老株合理修剪,去掉病老枝,更新植株,保留內膛發出的生長枝,逐步替換病重枝幹,減少病菌來源,用刀刮去菌絲膜,在病部塗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石灰乳,在伴生病菌的介殼蟲發生期樹冠噴灑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保護,每隔10~14天1次,連續多次。
4.綠尾大蠶蛾
【危害特徵】綠尾大蠶蛾又名水青蛾、燕尾蛾、大青蟲。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半透明斑點、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可把全葉吃光,高齡幼蟲還能把葉柄吃掉,對山茱萸藥樹的正常生長、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常於5月中旬~10月上旬發生。
【防治方法】山茱萸藥樹應避免與其他林木藥材如楓楊、榆樹、核桃或杜仲、牡丹、芍藥等混栽,以利於管理和防治,在成蟲發生期,使用黑光燈誘殺,發病初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在產卵盛期人工摘卵或幼蟲盛發期人工捕捉。
5.大蓑蛾
【危害特徵】大蓑蛾又名大袋蛾、皮蟲、避債蛾、袋袋蟲、布袋蟲。幼蟲以取食葉片為主,也可食害嫩枝和幼果。食葉時可咬成孔洞、缺刻,甚至將葉片吃光僅剩枝條,嚴重影響開花結果和藥材生長。8、9月份幼蟲進入高齡暴食階段,危害嚴重。
【防治方法】人工摘除蟲囊,幼蟲盛期噴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注意保護幼蟲期和蛹期的各種寄生性及捕食性天敵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6.山茱萸蛀果蛾
【危害特徵】山茱萸蛀果蛾又名石棗蟲、萸肉蟲、藥棗蟲。其幼蟲在果內將果肉蛀成縱橫蟲道,蛀空的果實內堆滿蟲糞,其危害隨果實成熟而加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實成熟為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早期落果,果實成熟時,適時採收,可減少越冬蟲口基數,用2.5%敵百蟲粉劑處理樹幹周圍的土壤,可以起到殺死蛹和入土幼蟲的目的。
7.黃刺蛾
【危害特徵】黃刺蛾又名洋辣子、毛辣蟲。以幼蟲食葉為害,4齡以後可取食全葉、僅留主脈及葉柄,嚴重影響寄主植物的生長發育及藥材產量,甚至造成寄主的枯死。常於6月下旬~9月下旬危害。
【防治方法】結合冬季剪枝或人工消滅越冬蟲繭,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初齡幼蟲群集葉背危害時,可人工摘除,發病初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8.木尺蠖
【危害特徵】木尺蠖又名量尺蟲、造橋蟲、吊絲蟲等。幼蟲以葉為食,造成枝梗光禿,樹勢衰弱,被害嚴重的當年不能結果,已結的果實也因營養不良而脫落。幼蟲危害期(7月上旬到10月上旬)長達3個月左右。
【防治方法】開春後,在樹幹周圍1m範圍內挖土滅蛹,在幼蟲發生初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成蟲期用2.5%溴氰菊酯2500~5000倍液噴施。
9.綠腿腹露蝗
【危害特徵】綠腿腹露蝗又名蚱蜢。危害山茱萸葉子,常咬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將其葉子吃光,只留下葉脈,影響生長和果實的成熟。6~7月最盛。
【防治方法】入秋後至來年4月上旬結合積肥鏟土、漚肥殺滅蟲卵,1~2齡幼蝗集中危害時人工捕殺,在早晨有露水時噴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
10.青葉蟬
【危害特徵】青葉蟬分為大青葉蟬和小青葉蟬,大青葉蟬又名大青葉跳蟬,又名小綠葉跳蟬、小綠浮塵子。成蟲、幼蟲主要危害葉片。7、8、9月為嚴重危害期。
【防治方法】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清除藥材園內及周圍雜草,減少越冬蟲源基數,發病初期可用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11.斑衣蠟蟬
【危害特徵】斑衣蠟蟬又名紅娘子、斑衣、椿皮蠟蟬、樗雞。成蟲、幼蟲皆可在幼嫩枝條或葉片上刺吸汁液。被害處莖葉表面出現白色或黃色小斑點,逐漸變成黑褐色多角形枯死斑。常於4~5月開始危害。
【防治方法】冬季刮除或用木錘擊殺枝、幹上的越冬卵塊,發病初期可用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5]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止帶止崩、收斂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因為它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所以不論陰虛或陽虛,均可使用。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有許多名醫都對山茱萸十分推崇,山茱萸的強心作用,抗炎抗菌作用,以及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將使山茱萸的藥用價值更加豐富。強心作用可以提高心臟工作效率。抗炎、抗菌則可以對一些病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山茱萸還可以提高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觀賞價值
山茱萸一般是先開花後萌葉,在秋季結實,紅果纍纍,緋紅欲滴,艷麗悅目,為秋冬季觀果佳品。
山茱萸作為一種觀果佳品,應用於園林綠化很受歡迎,可在庭園、花壇內單植或片植,景觀效果十分美麗。盆栽觀果可達3個月之久,在花卉市場十分暢銷。
其他價值
山茱萸的果實不僅僅可以入藥,它還可以食用。以山茱萸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綠色保健食品,具有無毒副作用及綠色無污染的優點,被人們逐漸認識和喜愛。
山茱萸可以可加工成飲料、果醬、蜜餞及罐頭等多種食品。美味好吃,還具有保健作用,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6]
植物文化
1、山茱萸的傳說
山茱萸的傳說要追溯到戰國時期了。
在那個時候,諸侯紛爭,戰亂頻繁,當時太行山一帶地區都屬於七雄中的趙國,山區的居民大多靠上山釆藥為生,若採到了名貴的藥材,必須向趙王進貢。
有一次,一個村民給趙王獻上一種藥,趙王問:「此藥何名,有何作用?」村民答曰:「名叫山萸,是一種補藥。」趙王聽其所答含糊不清,不悅道:「小小山民敢將此平庸草藥當貢品,豈不小看本王,故念你無知,趕快帶此草藥回家。」
這時,有位姓朱的御醫對趙王說:「山茱是一種良藥,這位村民聽說大王有腰痛疾,才特意采了送來。」趙王卻說:「寡人不需用什麼山茱。」村民聽後,只好出宮回家。
朱御醫見村民怏怏而走,急忙對村民說:"請你把山萸買給我。"村民聽後就將采來山萸全部買給了朱御醫。朱御醫便將它種植在庭院中,2年後長得十分茂盛,他便將它採收、洗淨、晾乾、儲藏後備用。
有一天,趙王舊病腰痛復發,疼痛難忍,坐臥不寧。朱御醫見狀,忙用山萸煎藥,給趙王服下,趙王服後腰痛漸輕,連服3天,康復如初。趙王問朱御醫:「寡人所服何藥?如此神效。」朱御醫回答:「此藥就是當年村民進貢的山萸。」趙王聽後大喜,下令大批種植山萸。有一次趙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陰道流血不止。趙王傳旨,命朱御醫配藥治療。御醫又以山萸為主,配製藥方,治癒了王妃的崩漏。趙王更為欣喜。
趙王為了表彰朱御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茱萸"。後來就將山萸正式命名為"山茱萸"。這便是山茱萸的故事了。[7]
2、山茱萸神奇傳說
寶天曼的山茱萸與唐代名醫孫思邈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傳說。話說當年孫思邈從伏牛山採藥歸來,途經夏館湍源村,又累又餓,昏倒在村口的小路旁,一位熱心的村民從家裡拿來了食物救醒了孫思邈,孫思邈十分感激,臨走前對村民說:留下一株藥草既可維持生計,也可強身健體,繁衍子孫。說罷便放下山茱萸趕路了,自此那山茱萸便在寶天曼銀壺曼一帶紮下根來,至今,寶天曼的銀壺溝、七里溝等地仍分布着大面積的山茱萸純林。[8]
花語及寓意
山茱萸的花語是報答、感謝,彼此相愛,從花型到含義都很溫暖。
山茱萸作為一種有着重要價值的植物,卻是報答,感謝的意思,這體現了它的無私和感恩之心。如此的花語,簡單但卻很溫暖。據說賞賞茱萸花還可以辟邪,除袪一年的霉運,在山茱萸的祝福之下,可以盡情的消除厄運,引來幸福![9]
視頻
1、山茱萸春夏秋冬之風韻[10]
2、山茱萸的功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