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路弯出了好光景(李方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路弯出了好光景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山路弯出了好光景》中国当代作家李方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山路弯出了好光景

每次回故里,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要在故乡的山路上徒步行走,或邀上一二个儿时好友,踏上沿江的山路,溯溪而上。

这条山路可以说它很短,也可以说它很长。母亲说,站在“太和仙”上的最高处,可以嘹望二省三县,有人曾经沿着这条山路一直走过去,走到了湖南的茶陵,走到了江西的永新。

我从小就在这条山路上行走,但走得最远的是山顶上那个叫千草湖的地方。去千草湖也要走二十多华里的山路,那里有一大片的茶树林,每年霜降后,队上的男女老少要去千草湖摘茶籽。

山路不宽,都是卵石砌的,走在这条卵石砌的山路上,两边有荆棘,一路多崎岖,但你走在这条山路上会感到踏实而充盈。从晒谷坪出发,踏上这条山路,先要经过坳八龙、工农电站、再过梓树桥、九担谷、沙子排、八福垅,再过几道山梁,才能在千草湖歇脚。一路上山环水绕,咕咕鸟鸣,雾霭掩映。喊上一声“啊哈!”山谷里回音阵阵,再唱上一支山歌,余音袅袅。

我和友人来到龙溪的一段浅水滩,清清亮亮的溪水在淙淙流淌,绕过几个石头,打几个漩涡,小小浪花飞溅。此刻我坐在河滩裸露的石头上,看这打着漩涡又觉得汹涌的流水,我的心中也会荡气回肠,仿佛有万马在奔腾。

我沿着龙溪,捡拾了许多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小卵石,再回返到弯弯的山路上,回头再看看弯弯的龙溪,我忽然一想,祖辈们为什么沿着龙溪修筑了一条如此坚实的山路,既然这条江叫龙溪,那这条山路是不是也叫龙溪路呢。

我对这条山路充满着无限的深情和格外的眷恋,我的祖辈和父辈们,曾在这条山路上艰难行走,而且雨无阻,总感觉我的魂魄从小这就丢在了这条弯弯的山路上,即使我走到那里,也不曾走远;即使走远,也不会忘记这条山路,我没有理由不对这条山路心生敬意。如今我只能在这条山路上,在这条龙溪里去寻找我年少的过去以及逝去的历历往事。

再看看九担谷,这里因山高水冷本不适宜种植水稻的一排排梯田,如今已被茅草覆盖,并在茅草中长出几株楠竹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来。在一块还能见到昔日的田丘上,长着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友人说这是野菊花,那是草籽花,这是野黄花,那是杜鹃花。还有一些只能用方言形容却不能用文字书写的花儿草儿。

我今日重走这条山路,虽已看不到昔日的模样,可由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以及对这条山路和龙溪的开发,又将成为一个闻名遐尔的旅游名胜。龙溪漂流、八福龙瀑布、油罗潭悬崖以及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会让你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回想起这弯弯的山路,我想起了李琼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水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水路串对串。十八弯弯出了土家人的金银寨,九连环连出了土家人的珠宝滩 ”

有道是山路虽弯却弯出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弯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光景![1]

作者简介

李方明,湖南省攸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攸县作协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