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里的生活(杨小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里的生活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山里的生活》中国当代作家杨小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山里的生活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读完陶渊明的诗,我们虽不能回到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体会他的所想,却也能感受到他对田园生活浓浓的喜爱,“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个人深居简出,悠闲自得,洋洋得意,好不快活?

小时候拼命想要逃离大山,长大以后却发现多么想回到儿时的故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晨曦初露,东方的朝阳隐藏在山的背后,随着农民进山下地的脚步,红着脸,慢慢地跳上山头,环绕在山间的白雾渐渐消散,满目的青翠苍绿,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舀菜豆腐,舀菜豆腐……”挑着扁担的大娘大声吆喝着,吆喝声冲破了远处的晨雾,更是打破了早晨乡村的宁静,响亮的声音在山里回响,钻入每家每户的庭院中。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忙活,只为了抢在农民们出门干活前,招揽生意。陆陆续续地,村子里的人围拢过来。一碗,两碗,大娘有条不紊地按要求舀出菜豆腐,收钱找零。大娘的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笑容,那是纯朴的农民才有的微笑,赚了钱以后简单的快乐。

等待着的乡邻们彼此打着招呼,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讨论接下来一天的安排,跟着大人跑来的小孩们看到卖的并不是可以拈来就进口的吃食,兴致缺缺地看着,耸拉着脑袋不发一语。

一位老奶奶惯例地挑起木桶,趁着阳光热度尚低,她要去给菜地浇水,两个小孙子跟随其后,蹦蹦跳跳地走着,时不时软糯糯地叫一声“奶奶”,走到菜地里,奶奶把两个小孩安置在一块空地处玩耍,突然看到隔壁小孩拿着糖果,在妈妈的背上开心地笑着,小孩子转过头委屈地问奶奶:“奶奶,奶奶,我为什么没有妈妈呀?”奶奶拿着水瓢的手突然一顿,忽而转过头慈祥而温柔地应着:“我的大孙子呀,你怎么没有妈妈?你们爸爸妈妈出去挣钱给你买新衣服新玩具去了,过年他们就回来了”,小孙子似懂非懂地点头,老奶奶擦了一下眼睛,回过头继续缓慢地浇着水!

太阳当空,忙碌了一早上的农民们,三三两两地从地里回到家中吃饭休息,等待着下午的劳作。在村头小溪里玩水的小孩,也被妈妈们的呼声唤回家。

随着夜幕降临,四野趋向了宁静,霞光逐渐褪去,四周出现了模糊。黑的是远山,白的是繁星和皎月,黄的是农家屋里流泻出来的灯光。相互交错映衬,那么和谐,宛如一幅水墨画。

夜晚微风习习,吃过晚饭,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树底下乘凉,突然有人说起村头的某某人家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另一人接过话头继续家长里短,一旦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农村妇女特有的“嚼舌根”技能开始展露锋芒。

一位母亲没有参与到妇女们的聊天中,因为她记得女儿想吃清明粑,女儿念叨了几天,一直惦记着,她要趁着晚上做好,明天女儿醒来便可以吃了,否则白天忙干活没时间做,女儿又要闹腾了。昏黄的灯光下,女儿在床头进入了梦乡,睡着了嘴角都挂着笑容,似乎是做了什么美梦,口水流下来了也不自知。看着女儿可爱的模样,她抿嘴一笑,手下的动作也不停歇,和面,剁馅儿,煮清明草,炒馅儿,擀皮,包皮,一个个包好的清明粑放在锅里烙着,时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她隔一会儿便转过头看一眼床上安睡的女儿,深怕她踢了被子着了凉。清明粑渐渐熟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她做完了所有工作,坐在火炉旁,困意袭来挡也挡不住,可是她还要等待清明粑出锅。于是她只能强撑着,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突然一个激灵醒来,发现清明粑早已熟了,她连忙收拾妥当,拖着疲惫的身躯,静静地关了灯,缓缓地也躺在了女儿的身旁。

乡下的夜晚,没有城市闪烁的霓虹灯,没有繁华的喧嚣,没有不眠的夜生活,只有山林里的歌唱家们欢快的歌声。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歌唱,稻田里的青蛙们放开了洪亮的歌喉,草丛里的蟋蟀蛐蛐欢快地叫着。此起彼伏,不知疲倦。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开始进入梦乡,除了偶尔夜归人的灯光,只剩天上的一轮明月,陪伴着歌唱家们,照着小山村的宁静祥和。

伴随着一声鸡鸣,东方开始破晓,沉睡中的人们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起床打开大门张开双臂伸着懒腰,树丫上的鸟儿,忽而飞向远方,家家户户炊烟缭绕,山里人一天的生活再次拉开帷幕。[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