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歲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歲晚》
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歲晚》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歲晚"原本指時節。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但這個節氣有時候出現在農曆"年初",有時候又出現在農曆"上一年年末",凡後一種情況,即稱作"歲晚"(歲晚,即"年末"),民間亦稱作"內春"。"歲晚",在這裡是指農曆九月。此時,秋水澄碧,菊花正開,絲毫不比春景遜色。[1]

王安石以時節(「歲晚」)而不是以景為題,正是為了突出這種「歲晚惜流光」的感情。「月映林塘淡」,可見不是朦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與清波相映,明朗動人,這就為「坐野航」作了伏筆。而塘畔菊花,藏於枝葉之中,雖有月照,依然黝暗,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必須去「尋」。「風含笑語涼」,着一「含」字,可知笑語在風中緩緩蕩漾,那麼,這風就是微風了。正因有此微風,才能「小立佇幽香」-一小立片刻,等待菊花的「幽香」一縷縷飄來。由此可見,作品所展現的幕幕圖景,儘管流轉變化,卻和諧統一。詩人運筆是極為細密的。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suiwan

作品名稱;《歲晚》[2]

作品別名;五言律詩

創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處;《宋詩鑑賞辭典》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

《歲晚》

月映林塘靜,風含笑語涼。俯窺憐綠淨,小立佇幽香。

攜幼尋新菂,扶衰坐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

注釋譯文

⑴林塘靜:語本杜甫《卜居》:"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幽:幽靜。又,唐人韓偓《曲江夜思詩》:"林塘闃寂偏宜夜,煙火稀疏便似村。"

⑵風含:和風攜帶着、混合着。唐人貫休《上盧使君二首》:"樓聳嬌歌疏雨過,風含和氣滿城春。"

⑶窺:視,看。憐:愛。綠:指水色。韓愈《東都遇春》:"水容與天色,此處皆綠淨。"綠淨:指水。

⑷佇:站着等待。幽香:幽處花香。

⑸菂(dì):蓮子。《爾雅》:"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注:"菂,蓮實也。"

⑹扶衰:支撐着衰老的身體。野航:停泊郊外的船隻。杜甫《南郊》:"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⑺延緣:徘徊流連。 《莊子·漁夫》:"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已:止。

⑻歲晚:一年之晚。這裡指晚秋。杜甫《秋興八首》:"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流光:流逝的光陰。

作品譯文

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樹林池塘,涼爽的風裡夾雜着歡聲笑語。

彎下腰窺看青綠明淨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佇立一會兒。

拉上小孩子尋找新開的菊花,攙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遊玩。

我久久地流連不已,這已是一年的末尾,讓人愈發珍惜流逝的光陰啊。

作品賞析

"歲晚"原本指時節。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但這個節氣有時候出現在農曆"年初",有時候又出現在農曆"上一年年末",凡後一種情況,即稱作"歲晚"(歲晚,即"年末"),民間亦稱作"內春"。"歲晚",在這裡是指農曆九月。此時,秋水澄碧,菊花正開,絲毫不比春景遜色。並且由於時近歲暮,"此景過後更無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愛惜。王安石以時節("歲晚")而不是以景為題,正是為了突出這種"歲晚惜流光"的感情。"月映林塘淡",可見不是朦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與清波相映,明朗動人,這就為"坐野航"作了伏筆。而塘畔菊花,藏於枝葉之中,雖有月照,依然黝暗,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必須去"尋"。"風含笑語涼",着一"含"字,可知笑語在風中緩緩蕩漾,那麼,這風就是微風了。正因有此微風,才能"小立佇幽香"-一小立片刻,等待菊花的"幽香"一縷縷飄來。由此可見,作品所展現的幕幕圖景,儘管流轉變化,卻和諧統一。詩人運筆是極為細密的。

中間兩聯正面描敘詩人的賞玩過程。"俯窺"句賞水,"小立"句賞花。"綠靜"二字頗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詩人分別用"綠"、"靜"來表現水的動人,如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澄江靜如練。"所以,用"綠靜"來代指水,就暗含了這一類描寫在內,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於和"幽香"成對,求得屬對工整,同時也富於畫意,正好顯示了水的"可憐"(可愛)。

宋人許顗《彥周詩話》曾說:"荊公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寫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詩云:'晴溝春漲綠周遭,俯視紅影移魚船'。皆觀其影也。"三、四兩句中的"俯窺"池塘,並非僅僅看水(那樣就用不着"窺"了),而是入迷地欣賞着"水中影":月影、樹影、花影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景物。"窺"字極為傳神,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詩人的個性;不僅如此,它還和"小立"形成對照,風致悠然。

"攜幼尋新的"承"小立"句而來:塘畔的縷縷幽香誘惑着詩人,於是他興致更高,"攜幼"相尋。畫面中出現了一老一少,相互之間又是如此親密,款語綿綿,這就照應了上文的"笑語"。"扶衰坐野航",進一層表現賞玩之興。"扶衰",雖衰老而強起;"野航",一種"恰受兩三人"(杜甫《南鄰》)的小船。年老體弱,而所坐又非畫舫樓船,既無簫管之喧,又無友朋之樂,卻喚起他如此高的遊興。不為別的,正是這秋月映照着的林塘夜色和"歲晚惜流光"的深切感情。所以"扶衰"並非嘆老,"野航"亦非調侃,而是要通過二者更深刻地反襯出他的情懷。

最後一聯畫龍點睛。"延緣",徘徊流連。"延緣久未已"具有很大的容量,它不僅包括了上述全部賞玩過程,還表明"扶衰坐野航"之後詩人仍在夜遊。至於他何時會"已",沒有明寫,也沒有暗示,只是意味深長地說明了"延緣久未已"的原因:"歲晚惜流光。"有了這一句,全部描寫賞玩的畫面就獲得了靈魂,讀者盡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回味。此詩雖然用筆平實,仍有含蓄不盡之意,原因正在於此。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930篇詩文[3]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文學成就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但不失大家風範。

視頻

康震老師解讀詩人王安石的敢作敢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