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岩崎弥太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崎弥太郎

岩崎弥太郎( いわさき やたろう,天保5年12月11日~明治18年2月7日(1835~1885))日本"第一财阀"三菱集团创始人,1835年12月11日出生于土佐国(现高知县)安艺郡井口村的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1]

弥太郎幼时生活在下层社会,1864 年才当上了下级官员,后来经营官方的"土佐商会",成绩卓著。

人物概况

1871年弥太郎买下商会,并改名为"三菱商会",从事船运业。在他的领导下,1877年三菱拥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国汽船总吨位的73%,一跃成为海上霸王。1885年2月7日,岩崎弥太郎因病去世,他弟弟岩崎弥之助继承了家业。在他的努力下,三菱又由"海上王国"变成了"陆上王国"。经过百十年来的发展,到1970 年时,三菱垄断集团44个公司的总资产已占日本全部企业总资产的十分之一,被称为日本"最强最大的企业军团"。

1855年,21 岁的岩崎弥太郎因为父亲岩崎弥次郎被陷害入狱,赶到奉行所(幕府下负责部分政务的机构),为父亲鸣冤叫屈。可他的控诉非但没有被接受,而且连旁听审判的资格也被剥夺了。弥太郎难抑悲愤,便在奉行所柱子上和外面的白墙壁上写道:"无贿不成官,罪由喜恶判"。奉行所那班人恼羞成怒,便将他逮捕入狱。

弥太郎和一位擅长算术的樵夫关在同一牢房里。这个樵夫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教弥太郎学会了算术,弥太郎感激地对他许下诺言:如果有一天他岩崎弥太郎成了天下巨富,将报以樵夫一大柜小判(当时的钱币单位)的酬金。后来,弥太郎果然成了巨富,可是弥太郎是否信守诺言了呢?有人说弥太郎并未忘记他的诺言,送了很多钱给樵夫之子;有人说,弥太郎成为巨富后,有人劝樵夫去找弥太郎兑现诺言,可是,樵夫拒绝了;还有人说弥太郎与樵夫所说的话"真伪难辨"。这些传闻就由别人去说吧!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个后来成为"日本第一财阀"的岩崎弥太郎究竟是如何把牢房里的话变成现实的。

官场商人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弥太郎出生在土佐国安艺郡井口村的一个"地下浪人"的家庭。岩崎弥太郎七代以前的祖先,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买下乡士(乡居的武士)的地位,使得岩崎家脱离了平民之籍,但后来却家道中落,弥太郎的祖 父因为贫困不得不把乡土地位卖掉。岩崎家从此便被排斥于正规武士之外, 成为地下浪人,不再有武士家族的荣耀了。岩崎家由于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 备受歧视和冷遇。这些屈辱、痛苦的下层生活的经历,使得小弥太郎胸中充满愤慈,培养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2]

弥太郎的母亲美轮是一位乡村医生的女儿。她待人宽厚仁慈,且非常勤 劳。她为小弥太郎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她先送小弥太郎到自己的娘家, 让他跟随弥太郎的姥姥学识字和书法。后来,她又与丈夫商量,让小弥太郎拜本地最有名的私塾先生为师。 1848年,小弥太郎被送到他姨夫阳明学者冈本宁浦家。冈本宁浦在家乡开办私塾,弥太郎也就成为他的门徒。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冈本逐渐了解到弥太郎虽调皮却是很有前途的孩子,他求知欲旺盛,在诗文方面十分有天赋。因此,冈本一度曾想收弥太郎做养子,可弥太郎的父母没有答应。那时候,冈本宁浦以前的学生奥宫造斋也做了弥太郎的老师。

1854年,冈本因病去世了。奥宫觉得在闭塞的家乡难以有所发展,准备到江户去寻找新的生活。听到奥宫老师去江户的消息,弥太郎激动不已。对于一直在井口村长大的弥太郎来说,江户犹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遥不可及。但是,弥太郎的心中却涌上无法抑制的渴望。他三番五次到三里远的布师田村去拜访奥宫老师,央求他带自己到江户求学。奥宫老师拗不过他,又念他是先师冈本宁浦所器重的学生,就答应了弥太郎的恳求。弥太郎跟随老师到江户后,拜江户"昌平堂"的名师艮斋为师,才学大有长进。

1855年10月2日,江户发生大地震。"昌平堂"的学生部争先恐后避难去了,只有弥太郎不顾危险,坚持在学堂附近照顾艮斋老师一位生病的亲戚。艮斋老师因此非常感激他,认为他是个很重情义的年轻人。也就在这个时候,弥太郎得到父亲弥次郎遭人陷害的消息。他救父亲不成,自己也身陷囹圄,结果在牢狱中呆了近一年,1857年正月才获得自由。 弥太郎出狱后,他的姓(当时只有士族才有姓)与刀都被剥夺,同时还受到活动范围受限制的处分。弥太郎被迫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时,他深切体会到了社会的不公道,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也越发强烈。他静下心来读了好些书,见识大长,精神境界也提高了一层。一天,他与弟弟弥之助在安芝河钓鱼。看着滔滔的河水,他说:"这河面真宽阔啊!"弟弟弥之助说:"洪水涨时,如果没有宽阔的河面,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弥太郎此时突发奇想:要是能在河岸筑堤,拦河造田,那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吗?当时,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已重新获得了曾被祖父卖掉的乡士身份,因而,当他以最快的速度向本藩的郡公所提出拦河造田的申请方案时,很快就被批准了。

1864年,拦河造田大功告成。当年,他的粮、棉都获得了丰收。从此,河边几百公亩的田产给弥太郎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甚至给他带来仕途好运:弥太郎因造田有功,被任命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级官员。后来,因政局变动,后藤象二郎控制了高知政权。

1866年,后藤创立"开成馆"作为藩的直营商馆,弥太郎被任命为开成馆货殖局的下级官员。开成馆的业务就是将藩内的产物(纸、樟脑、砂糖、茶、柴鱼等)贩卖到别藩。所得款项作为藩的资金,其目的在于购买武器。然而,开成馆并没有得到好评,有人戏称它是"愚人馆",做的是"傀儡生意"。的确,官办的机构总是作风拖沓,效率很低,开销又大,弥太郎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气氛,在1866年3月就辞职了。

这中间的1865年,弥太郎的长子岩崎久弥出生。家中增添人口,全家人都很高兴。弥太郎辞职不久,"开成馆"分馆"土佐商会"与外国商会产生纠纷。 后藤处理不当,背了一屁股债。这样下去,不仅"开成馆"会倒闭,连土佐藩的财政也岌岌可危。后藤开始找寻能够替他收拾善后的人。大家一致认为除岩崎弥太郎外,无他人可胜任。从此,弥太郎重新受到后藤的器重。不久,后藤任命弥太郎为长崎"土佐商会"的负责人。

1867年底,岩崎弥太郎因为工作成绩显著,被提升为新留守居组。第二年,日本国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主张改革的大久保利通等领导了倒幕运动。在伏见鸟羽之战中,德川方面完全崩溃。在战乱中,长崎发生大火,长崎士佐商会被烧毁。1868年9月8日,新政府改年号为明治,史称明治维新政府。这时后藤已升任为新政府的参议。1869年1月,因长崎土佐商会已被封闭,弥太郎由长崎调至土佐藩开成馆大阪商会,7月被任命为开成馆代理干事。

1870年,土佐藩基于财务困难,决定缩小"大阪商会"。也正是这一年, 明治维新政府认为藩营事业会压迫民间企业,决定大举废止藩营事业。弥太郎在这一年9月来到东京,与后藤等商谈,决定9月底"大贩商会"脱藩自立,以"土佐开成商社"民间商社的名义继续营运。但是新商会在正式开张 时,商号却不叫"土佐开成商社",而称"九十九商会",这个商号取名于土佐九十九湾。弥太郎虽然表面上没有参与九十九商会,可却是实际上的负责人。他获得了商会里的红叶、夕颜、鹤等三艘藩船的使用权,开始经营大阪--东京、神户--高知的海上运输业。

1871年7月,明治政府决定废藩置县,土佐藩变成高知县。县当局劝弥太郎将"九十九商会"转变为个人的事业,弥太郎同意了。他以4万两银子将夕颜、鹤两艘船买下,船上的标志与今天的三菱标志一样,是由三柏叶的标志与岩崎家的三阶菱组合形成的。

1872年1月,"九十九商会"改为"三川商会"。1873年3月,弥太郎又将"三川商会"改名为"三菱商会",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会是他个人的企业。三菱商会拥有原来隶属于藩的商会财产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库船、帆船、脚船各1艘。弥太郎长久以来在官场服务,虽无大过,但也无所建树。回想过去,弥太郎感慨万千,他决心脱下官服,专心从事海运事业,有一番大的作为。

经营理念

岩崎弥太郎开创的三菱公司,历经十几年风风雨雨,几濒危亡存续关头,都挺过来了。岩崎弥太郎作为一个由封建官吏转变而来的大资本家,在前期善于利用政治资 本发财,甚至善于从战火中捞一把。然而,善于利用政治条件发展事业,仅仅是弥太郎特色的一方面,他后来与官方支持的共同公司的决斗,更有他经营观念高超的一方面。弥太郎的经营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岩崎弥太郎以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家族经营观念"维系三菱的团体的斗志与信念。弥太郎早年就有强烈的国家意识,而且,他自己曾担任藩土佐商会的负责人,从事藩营事业多年,因此,他把强烈的国家意识熔进自己的信念之中,并把它推及于三菱的每一个职员。这是其他财团,如三井、 住友、安田财团等,都无法可比的。明治初年,美加太平洋邮船公司曾给日本政府一封文书。其中写道:"开拓日本沿海运输,使之更趋隆盛,然未开化人民不宜兴起如此基业,政府亦无法有所助益,因此,清暂由本公司来负责。"象这样的侮辱文书激怒了全日本的政治家及海运业者。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确定排挤外国汽船公司势力的方针,弥太郎主动请缨。1875年9月,岩崎弥太郎对全体员工致辞,说:"从我国与外国展开邦交以来,外人一直甚为轻视我们。其中,美国邮船公司在我国内地通航,实在是国人的奇耻大辱,同时,也侵占国人的权利,我奉命开办上海这一条航 线,必须使该美国公司倒闭,我们才可扬眉吐气,航运之权始可复得,所以,希望大家夙夜匪懈,方能致胜。"接着,弥太郎与太平洋邮船公司展开了激烈的降价斗争,受到日本政府大力支援的三菱获得最后胜利。但是,1876 年,弥太郎又遇到英国P.O汽船公司这个劲敌。

三菱帝国

三菱重工业公司是三菱财阀的"大本营",也是其赖以发家的支柱。该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的重工业公司,造船能力长期居世界第一位。1971年,该公司在世界上首先建成能建造20万吨以上超大型油轮的香烧船厂,从而奠定了它的"世界造船业霸主"的地位。它在船舶修理业、汽轮机生产、锅炉生产、制造纸浆和造纸生产设备等领域,均居日本领先地位。该公司还一直将军工产品的研制,作为其经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在日本防卫厅历年的军需订货中,该公司均占首位。日本历次扩军计划的大部分新式武器装备都由该公司承造。以三菱重工为主的三菱集团,在原子能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开发上,在日本占有重要地位。在超音速飞机和现代化武器的研制方面,他们不但称霸国内市场,还积极瞄准国际市场。1981年度,日本防卫厅军需开支总额为7500亿日元,其中三菱重工吃进了1052亿日元,占14%;1983年度军需开支总额为11113亿日元,三菱重工吃进了2059亿日元,占18.5%,而居第2位的日本电气只有1245亿日元。因此,在日本有"三菱军需省"之说。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258.04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43位;资产额392.29亿美元,利润额7.40亿美元。

三菱重工业公司在机械工业和军需工业领域扩大实力的同时,还同美国资本合办生产自动售货机等产品的日本莱德公司、生产压缩机等产品的日本克拉克公司、生产自动控制系统等产品的三菱TRW公司、生产航空控制装置的三菱精密机械公司、生产油压机械等产品的日本德尼逊公司、生产拖拉机、推土机等产品的卡物庇拉三菱公司、生产空调机和冷冻机等产品的新三菱约克公司。

三菱重工业公司在进军国际市场方面,也是日本企业的开路先锋之一。

三菱汽车公司是三菱重工业公司汽车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3~1974年受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大马力、超豪华轿车遭受重创,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小型车走俏市场,而三菱的超级油轮也疲软积压。于是,三菱集团果断决策,集中资金投资于汽车业。三菱汽车公司的设备与技术很快便追赶上来,一跃而成为日本第5大汽车公司。1993年度,该公司的销售额为273.11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41位,居日本第11位,并超过了母公司--三菱重工;资产额235.82亿美元,利润额0.52亿美元。

三菱电机公司是在三菱造船和神户造船的电气机械部的基础上上,于1921年独立出来而组建的。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该公司于1923年开始和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这是日本最早引进美国技术的公司之一。由于其产品质量好,得到日本军方的大量订货,该公司还在宇宙、原子能、计算机、海洋开发等高科技含量的新领域居日本领先地位。1993年度,该公司的销售额为287.80亿美元,居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的第37位,居日本第10位;利润额1.92亿美元,资产额327.65亿美元。

三菱集团早已超过二战前居日本第一的三井集团,而成为日本最大的垄断财团。1970年该集团宣告其44个主要企业的全年营业额超过日本国民总收入的1/10,并说1970年代要成为"世界性的三菱"、"包罗一切的三菱"。而世界经济界的评论则称之为:"日本的巨人","左右日本"和"三菱帝国"。在日本经济腾飞与争霸世界的征战中,三菱集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

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之母"。由岩崎弥之助所创办并打下基础,由岩崎久弥、岩崎小弥太等人加以发展的三菱重工及从中分立出来的三菱汽车、三菱电机,是日本现代工业的基础,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