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角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角藤

中文名称:岩角藤

界科:植物界、天南星科

分布区域:云南、贵州、广西

生境:阴湿山坡、沟谷

花期:夏季

岩角藤,粗壮、常绿肉质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他物上,高达10余米。茎圆柱形,绿色。叶大,互生,卵圆形,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具长柄。肉穗花序顶生,无柄,长柱形;佛焰苞白色,舟状,脱落。浆果分离。花期夏季。[1]

形态特征

附生藤本植物,攀援高达30米以上。茎圆柱形,粗壮,粗3-4厘米,节间长1-6厘米;气生根肉质,圆柱形,粗1-2毫米。

叶柄绿色,近圆柱形,长50-70厘米,基部粗约2厘米,腹面具浅槽,槽干时宽4毫米,两侧有膜质叶鞘达关节,脱落,关节长3厘米;叶片绿色,背面淡绿色,革质,极大,卵状长圆形,先端骤尖,基部心形、全缘,长50-70厘米,宽28-50厘米,中肋粗壮,上面扁平,背面明显隆起,基部宽达3毫米,I级侧脉10-13对,腹面不显,背面隆起,几平伸,与中肋成80-90度锐角,至边缘弧曲上升并连接,II、III级侧脉较纤细,极多数,与I级侧脉平行,脉距约3毫米,其间具网状细脉。

花序顶生和腋生,基部有长25厘米、宽4-5厘米的披针形苞片。花序柄绿色,长15-16厘米,粗2厘米。佛焰苞狭长,席卷,蕾时长20-27厘米,绿白色,长渐尖,人为展平宽16厘米,花时舟状展开,淡黄色,肉质,先端盔状,干时厚达2毫米。肉穗花序无梗,淡黄绿色,干时绿黑色,圆柱形,长约17-20厘米,粗2-3厘米,先端钝,基部斜圆形。花密集,两性:子房角柱状,长7毫米,顶部截平,呈四边形或六边形,柱头头状,突起,无柄;胚珠多数(≥8),长椭圆形或圆柱形;株柄细长,基部具微毛,生于侧膜胎座上。雄蕊4,花丝扁,长2-3毫米,宽0.5-1毫米,花药小,黄色。花期4-8月。[2]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山坡、沟谷。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3]

药用价值

一、

【拼音名】Qīnɡ Zhú Biāo

【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

【来源】天南星科藤芋属植物青竹标Scindapsus officinalis Schott,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续筋接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心绞痛,跌打损伤,骨折,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1~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4]

二、

拼音Qīnɡ Zhú Biāo

别名密腺崖角藤、水蜈蚣(《广西药植名录》),爬树龙、金竹标(《云南中草药选》),大软筋藤、九龙上调(《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天南星科岩角藤的全株。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粗壮、常绿肉质藤本,以气根攀登于他物上,高达10余米。茎圆柱形,绿色。叶大,互生,卵圆形,长15~20厘米,宽10~15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具长柄。肉穗花序顶生,无柄,长柱形;佛焰苞白色,舟状,脱落。浆果分离。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山坡、沟谷。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去瘀镇痛,润肺止咳。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①《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跌打,风湿,痈疮。"

②《云南中草药选》:"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③《贵州药植目录》:"去瘀生新,镇痛。"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注意《云南中草药选》:"服药期间,忌吃牛、羊肉。"

复方

①治骨折:鲜青竹标适量。捣敷。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青竹标一两.泡酒一斤,三至五日后内服。每次10毫升,一日三次。

③治支气管炎,百日咳:青竹标二至三钱,化橘红一钱。煎汤服。(选方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5]

参考资料

  1. 岩角藤图片,建材资讯网,2013/3/6
  2. 大叶岩角藤Rhaphidophora megaphylla,花卉图片信息网,2013-07-16
  3. 岩角藤,伸张网,2020-05-15
  4. 青竹标,中药大全
  5. 青竹标,中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