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高兰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高兰科
岩高兰科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岩高兰科

拉丁学名:Empetracea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目:无患子目 Sapindales

亚 目:岩高兰亚目 Empetrineae

岩高兰科Empetraceae ,双子叶植物,3属,1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北极,我国有1属,1种,产东北。灌木,无托叶;花小,单性或两性 ,腋生或排成顶生、密集的总状花序;萼片3-6;无花瓣;雄蕊3,花丝分离,长;子房上位,2-9室;花柱短,柱头扇形分裂;胚珠每 室1颗;果核果状,多浆汁,有2至多个分果核,每个分果核有1种子。 [1]

形态特征

岩高兰(6张) 常绿匍匐状矮小灌木。单叶,密集排列,无柄,基部有叶座,无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单生叶腋或簇生小枝顶端;具苞片或无;萼片2-6,常具色,花瓣状;无花瓣;雄蕊2-6,下位,花药2室,纵裂;无花盘;子房上位,球形,2-9室,胚珠每室1颗,横生 ,花柱1,短,柱头星状或辐射状分裂,与子房室同数。果近球形,为肉质多浆核果,每1分果核有1种子,种子有丰富的肉质胚乳,胚直 立,子叶小。

分布区域

3属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北极、南美安第斯山、马尔维纳斯群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我国仅1属1变种。

分类知识

岩高兰科植物为常绿灌木,叶小,革质,耐旱,丛生;花小,花萼3-6裂;无花瓣;果实为核果,多浆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在杜鹃花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 认这个科,将各属合并到杜鹃花科中。

代表植物

1. 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L.
1a. 岩高兰(原变种)var. nigrum
原变种不产我国。
1b.东北岩高兰(变种)var. japonicum K.
常绿匍匐状小灌木,高20-50厘米,稀达1米;多分枝,小枝红褐色.幼枝多少被微柔毛。叶轮生或交互对生,下倾或水平伸展,线形,长4-5毫米.宽1-1.5毫米,先端钝,边缘略反卷,无毛,叶面具皱纹,有光泽,幼叶边缘具稀疏腺状缘毛,叶面中脉凹陷;无柄。花单性异株,1-3朵生于上部叶腋,无花梗;苞片3-4,鳞片状,卵形,长约1毫米,边缘具细睫毛,萼片6,外层卵圆形,长约1.5毫米,里层披针 形,与外层等长,暗红色,花瓣状,先端内卷,无花瓣;雄蕊3,花丝线形,长约4毫米,花药较小;子房近陀螺形,长约0.6毫米,上部 径0.8毫米,无毛,花柱极短,柱头辐射状6-9裂。果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
产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生于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分布于蒙古、苏联(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
果甜,可食或入药。


参考来源

  1. 岩高兰科概述(附图),植物通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