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岭南琴派

增加 1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岭南琴派 ''' 是古琴琴派的一支,发源并主要存在于 [[ 岭南 ]] 地区。而现在其已经被被列入第二批 [[ 广东省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二批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此外也是广州和东莞等城市的市级文化遗产。在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谢导秀为岭南古琴代表。
==历史脉络==
岭南派的创始人是清 [[ 道光 ]] 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字煟南,?——1842),琴艺学自其父及兄黄观炯(1761-1814),由于官考屡次失败,生活贫困,只得寓琴为乐。晚年客居广州,并与陈绮石等人组织琴社,切磋琴艺。黄景星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与手,不能相应也。已末岁得晤香山(今广东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合,音与意合之旨。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祥加?订……”《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 [[ 古冈遗谱 ]] 》。
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 [[ 南宋 ]] 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 [[ 杭州 ]] )南迁至冈州崖山,改号祥兴。祥兴三年,金兵追至,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身背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水殉国,从而结束了宋朝的 [[ 历史 ]] 。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由于宋室的南迁,也把 [[ 中原文化 ]] 带来广东,特别对广东的琴学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广东琴学昌盛,琴人辈出,影响较大的有:陈白沙、陈秋涛、邝海雪、何洛书、何文祥、黄观洞、黄景星、陈绮石、莫南桥、赵古农、何耀琨、杨锡泉、李宝光、黄炳堃、何斌襄、董百庆、梁启运、释闻一、陈予壮、陈子升、张可园、张二乔、邓尔雅、朱启连、陈昙、汪少庸、李仙根、陈恭尹、张西铭、曾卓如、何增佑、荣庆端、梁于渭、梁觉住、梁月槎、朱子宜、潘宝璜、黄咏雨、居廉、冯燧川、陈叔举、荣心言、程竹韵、谈少抚、 郑夫人、郑健候、梁老太、孙慕唐、卢家炳、招鉴芬、周桂菁、杨新伦、莫尚德、莫仲予、麦汉兴、谢沣、胡玮阳等人。藏琴方面:有《绿绮台》、《春雷》、《都梁》、《天蠁》、《松雪》、《振玉》、《水仙》、《韵馨》、《松皇戛玉》、《松风》、《中和》、《谷响》、《流泉》、《蕙兰》等名琴。琴学论著方面:有黄景星的《 [[ 悟雪山房琴谱 ]] 》(1836),何斌襄的《琴学汇成》(1869),朱启连《鄂公祠说琴录》,容庆端的《琴瑟合谱》等。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古冈遗谱》琴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平沙落雁》、《乌夜啼》等。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的传谱有很大区别,象《鸥鹭忘机》与其他版本和流派的《鸥》曲简直是同名异曲,《渔樵问答》、《碧涧流泉》等曲的演奏风格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岭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先生。杨新伦师从郑健候,而郑健候学琴于其祖母郑夫人。郑健候,广东 [[中山市| 中山县 ]] 人,生卒年不详。郑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过人。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国的琴家杨莳伯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1929年,杨新伦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好不容易才找到郑健候先生,由于郑先生孤身一人,杨新伦便把郑先生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后由于战事爆发而失去联络。
杨新伦(1898—1990),广东省 [[ 番禺县 ]] 鸦湖乡人,早在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 [[ 江苏 ]][[ 镇江 市|镇江]] 闽城中学、上海精武体育会等人武术教师。一次听了著名琴家吴纯白演奏古琴后,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 [[ 艺术 ]] 魅力所吸引,先后师从王绍贞(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郑健候等人,杨新伦先生为了生计,先后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任过保险公司职员等职务。1953年,杨新伦先生回到广东,被吸收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从而结束了近半个 [[ 世纪 ]] 的漂泊生涯。1960年9月,南国最高音乐学府——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杨新伦先生被聘任为古琴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
1964年后杨新伦先生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
当代岭南琴派重要的代表人之一谢导秀 , 1963 ,1963 年毕业于 [[ 广州 ]] 音乐专科学校民乐系古琴专业,师承岭南琴派一代宗师 [[ 杨新伦 ]] 先生。三十多年来,谢导秀致力于岭南派古琴艺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重新纪录整理和打谱《古冈遗谱》琴曲,在家设坛传授岭南琴学。曾先后赴北京、成都、苏州、镇江及香港等地演出交流,其演奏琴曲多次在中央电台、 [[ 中央电视台 ]] 、广东电台、 [[ 广东电视台 ]] 、无锡电台等播出。至2019年为止,谢导秀已收徒五十余人,学有所成者如高欲生、伍翠群、陈磊、陈瑞明、黄振成、谢明强、方锦龙、沈继承等,继往开来者有许海帆、谢东笑、唐畅 等。他们广泛分布在广州、江门、深圳、珠海、佛山、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岭南琴韵将永远在南国天地和一切热爱她的人们中回响、古冈遗音定将绽放新蕾、永吐芬芳。
==前景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古冈遗谱》中的古冈,即广东新会县(现为广东省 [[ 江门市 ]] 新会区),因新会古称“冈州”。
学者型琴人许海帆在对岭南古琴的钩陈索隐尤其是陈白沙于古冈遗谱的整理从而对岭南古琴的传承方面作出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以大量确凿的证据和毋庸置疑的 [[ 史料 ]] 最终证实岭南古琴的发源 地是江门新会,并且对陈白沙的琴学思想和其反省内修、鸢飞鱼跃、天理自得的理学思想第一次做了系统的探索性梳理研究。
执教于星海音乐学院的谢东笑老师对古琴的现代发展尤其是与其他民乐的合奏甚至与西洋 [[ 乐器 ]] 的协奏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尝试。
星海音乐学院有关 [[ 教授 ]] 正在为岭南古琴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殚精竭虑,他们为保护人类精神文明火种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品德令人敬佩和感动。
58,4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