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尚水生情趣(冷清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崇山尚水生情趣》是中国当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赏
崇山尚水生情趣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萦绕在脑际。飞机上俯看脚下这片土地,正是九曲黄河的上游—兰州,此行的目的地。
飞机很快着陆在甘肃中川机场,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初冬的西北到处都是桔黄色,看不到一点嫩绿。婉延的黄土高坡写意出土地的贫脊和荒凉。司机告诉我这里离兰州还有近百公里的路程。此行之前,我对兰州作过一些了解。兰州位于祖国的大西北,一条金黄的巨龙将四面环山的城市分成南北两岸,这就是世界含沙量最多的黄河,而兰州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所以兰州与其它城市相比更有一番韵味。兰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那里有巨大的水车;有神奇的五泉山;还有清朝建造的中山桥。有人说两山夹一河,河岸是座城,这就是意象中的兰州。
我下榻在兰州铁路局所属的金轮宾馆。此行的公干是到宝兰高铁观摩学习。刚到房间,我就给兰州的文友孙老师打电话。与孙老师北京一别,转眼就是四年多的时间,平时只有电话和网络联系。孙老师很快就来到宾馆,久别的重逢,让彼此十分兴奋。孙老师虽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但精神爽朗,十分健谈。他简单了解我此行的日程安排,提出要陪我到兰州及周边的景点走走。利用先抵兰州的半天空闲,孙老师提出陪我到兰州风味小吃街和黄河边走走,对兰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搭的士车很快感就来到兰州的一条风味小吃街。街道两傍映入眼帘的都是兰州拉面的招牌,让人目不暇接。孙老师告诉我,因为有甘甜的黄河水做基础,所以才有全国闻名的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牛肉拉面,既筋道又好吃,兰州牛肉拉面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配上美味的牛肉,让人觉得美味至极。我们没有选择品尝兰州牛肉拉面,而是径直进了一家名曰:“再回首”的风味小吃馆。这里的小吃真是太多了,主要是一些北方的小吃,大概有十种之多,主要都是炸、烤、炒、煮之类的。例如:油炸洋芋,油炸绍兴豆腐,炸肉串,各式烧烤,烤羊肉,烤鱼,烤鸡翅,烤鱿鱼,烤红薯,烤蛋挞,山东煎饼,炒海鲜,炒面,凉面,菜拌面,鸡蛋醪糟,酸汤饺子,兰州凉皮,陕西擀面皮,腊肉夹馍等等。孙老师告诉先择一张小桌坐下稍等。大约过了几分钟,孙老师就端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的小吃,有五个品种,这些小吃我不但叫不上名,而且从未吃过。我丝毫没有顾及吃相,就开始动了筷子。一边吃,一边听孙老师介绍兰州的名小吃。他说,来这里的人都是馋嘴的食客,无论你的地位高低,挣钱多少,不管你对食物多么挑剔,这里总有你中意的小吃。大约吃了一半,腹中却有了饱意。孙老师连连示意我不用着急,慢慢品味更会唇齿留香。
离开风味小吃街,我们步行到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又称中山桥,这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据说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站在桥上,看着湍激的黄河之水滚滚向东,让人心潮澎湃。
身居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 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放眼黄河,气象万千。由于天色渐暗,我们没有上山,只是在山脚下的亭台楼阁中留下一些影相。此时,华灯初放,我们顺流而下来到黄河岸边的兰州音乐厅。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现代建筑。因曾上演过中外古今诸多名剧:《波希米亚人》、《廉吏于成龙》、《白鹿原》、《图兰朵》、《情定俄罗斯》等,为此声名大震,蜚声中外。
兰州水车园,是沿黄河边的又一道风景。园内有双轮水车、围堰、水磨房。看到这些水车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在我们贵州老家,沿山间溪流就有许多木竹结构的水车,用于提水灌溉农田。兰州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酷似古战车的车轮,轮辐大的在20米左右,最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15米—18米,轮辐中心是直径1米左右的轮轴和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等距的斜挂长方形水斗,旺水季利用水流推动,枯水期则利用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河小渠。当水车轮转动时,浸入水中的斜斗便舀满河水,等转入顶空后倒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田园。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余轮。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我们徒步走了有四五里路,沿途一边观赏,一边留影,心旷神怡。我抬腕看表已是晚间九时许,我劝孙老师回家休息,他却执意要让我先回宾馆,然后再回家,让我有些过意不去。
两天的会议议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相约再到兰州的五泉山游玩。下午两时许,孙老师早早就在宾馆楼下等候我。
五泉山位于兰州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 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进入景区大门就是一尊霍去病的雕象,传说霍去病连日征战来到皋兰山一带时,口干舌燥,天气又十分炎热,将士们干渴难忍,就去附近找水喝,但方圆几十里内滴水全无,于是霍去病就用马鞭在山上戳了几下,顿时五股清泉汩汩流出,解了将士和马匹的饮水之急,那五股清泉一直流到现在,所以人们将此山叫做五泉山。这五泉分别为:“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惠”泉、“蒙”泉,人们去五泉山游玩时,口渴了,可以到“甘露”泉饮水,有些妇女到“摸子”泉中摸石子和瓦砾,如果是石子就一定是男孩,如果是瓦砾就一定是女孩。所以妇女们都喜欢去“摸子”泉预测男女。 [1]
作者简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
参考资料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萦绕在脑际。飞机上俯看脚下这片土地,正是九曲黄河的上游—兰州,此行的目的地。
飞机很快着陆在甘肃中川机场,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初冬的西北到处都是桔黄色,看不到一点嫩绿。婉延的黄土高坡写意出土地的贫脊和荒凉。司机告诉我这里离兰州还有近百公里的路程。此行之前,我对兰州作过一些了解。兰州位于祖国的大西北,一条金黄的巨龙将四面环山的城市分成南北两岸,这就是世界含沙量最多的黄河,而兰州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所以兰州与其它城市相比更有一番韵味。兰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那里有巨大的水车;有神奇的五泉山;还有清朝建造的中山桥。有人说两山夹一河,河岸是座城,这就是意象中的兰州。
我下榻在兰州铁路局所属的金轮宾馆。此行的公干是到宝兰高铁观摩学习。刚到房间,我就给兰州的文友孙老师打电话。与孙老师北京一别,转眼就是四年多的时间,平时只有电话和网络联系。孙老师很快就来到宾馆,久别的重逢,让彼此十分兴奋。孙老师虽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但精神爽朗,十分健谈。他简单了解我此行的日程安排,提出要陪我到兰州及周边的景点走走。利用先抵兰州的半天空闲,孙老师提出陪我到兰州风味小吃街和黄河边走走,对兰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搭的士车很快感就来到兰州的一条风味小吃街。街道两傍映入眼帘的都是兰州拉面的招牌,让人目不暇接。孙老师告诉我,因为有甘甜的黄河水做基础,所以才有全国闻名的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牛肉拉面,既筋道又好吃,兰州牛肉拉面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配上美味的牛肉,让人觉得美味至极。我们没有选择品尝兰州牛肉拉面,而是径直进了一家名曰:“再回首”的风味小吃馆。这里的小吃真是太多了,主要是一些北方的小吃,大概有十种之多,主要都是炸、烤、炒、煮之类的。例如:油炸洋芋,油炸绍兴豆腐,炸肉串,各式烧烤,烤羊肉,烤鱼,烤鸡翅,烤鱿鱼,烤红薯,烤蛋挞,山东煎饼,炒海鲜,炒面,凉面,菜拌面,鸡蛋醪糟,酸汤饺子,兰州凉皮,陕西擀面皮,腊肉夹馍等等。孙老师告诉先择一张小桌坐下稍等。大约过了几分钟,孙老师就端上来一大盘热气腾腾的小吃,有五个品种,这些小吃我不但叫不上名,而且从未吃过。我丝毫没有顾及吃相,就开始动了筷子。一边吃,一边听孙老师介绍兰州的名小吃。他说,来这里的人都是馋嘴的食客,无论你的地位高低,挣钱多少,不管你对食物多么挑剔,这里总有你中意的小吃。大约吃了一半,腹中却有了饱意。孙老师连连示意我不用着急,慢慢品味更会唇齿留香。
离开风味小吃街,我们步行到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又称中山桥,这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据说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站在桥上,看着湍激的黄河之水滚滚向东,让人心潮澎湃。
身居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园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 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放眼黄河,气象万千。由于天色渐暗,我们没有上山,只是在山脚下的亭台楼阁中留下一些影相。此时,华灯初放,我们顺流而下来到黄河岸边的兰州音乐厅。这是一座别具特色的现代建筑。因曾上演过中外古今诸多名剧:《波希米亚人》、《廉吏于成龙》、《白鹿原》、《图兰朵》、《情定俄罗斯》等,为此声名大震,蜚声中外。
兰州水车园,是沿黄河边的又一道风景。园内有双轮水车、围堰、水磨房。看到这些水车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在我们贵州老家,沿山间溪流就有许多木竹结构的水车,用于提水灌溉农田。兰州水车是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酷似古战车的车轮,轮辐大的在20米左右,最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15米—18米,轮辐中心是直径1米左右的轮轴和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等距的斜挂长方形水斗,旺水季利用水流推动,枯水期则利用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河小渠。当水车轮转动时,浸入水中的斜斗便舀满河水,等转入顶空后倒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田园。兰州水车,又称天车,翻车,也称老虎车。明代以前,兰州居民生活用水靠五泉山蒙泉、惠泉及红泥沟泉水,用于灌溉的水源很少。明嘉靖五年(1523)兰州人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余轮。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我们徒步走了有四五里路,沿途一边观赏,一边留影,心旷神怡。我抬腕看表已是晚间九时许,我劝孙老师回家休息,他却执意要让我先回宾馆,然后再回家,让我有些过意不去。
两天的会议议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相约再到兰州的五泉山游玩。下午两时许,孙老师早早就在宾馆楼下等候我。
五泉山位于兰州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闻名遐迩的陇上名胜。 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有明清以来的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共一千多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进入景区大门就是一尊霍去病的雕象,传说霍去病连日征战来到皋兰山一带时,口干舌燥,天气又十分炎热,将士们干渴难忍,就去附近找水喝,但方圆几十里内滴水全无,于是霍去病就用马鞭在山上戳了几下,顿时五股清泉汩汩流出,解了将士和马匹的饮水之急,那五股清泉一直流到现在,所以人们将此山叫做五泉山。这五泉分别为:“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惠”泉、“蒙”泉,人们去五泉山游玩时,口渴了,可以到“甘露”泉饮水,有些妇女到“摸子”泉中摸石子和瓦砾,如果是石子就一定是男孩,如果是瓦砾就一定是女孩。所以妇女们都喜欢去“摸子”泉预测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