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崔向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向群
性别
出生 1951年12月
国籍 中国
籍贯 山东博兴
民族
母校 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
职业 天文学家

崔向群[1] [2] [3]
天文学家,(1951年12月 - )生于重庆市万州,籍贯山东博兴。

197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

1982年、199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国天文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7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 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学位。 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78年,崔向群走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天文光学望远镜研究。
  • 1985年-1986年,在英国焦吉班克射电天文台。
  • 1986年-1994年,受聘于总部设在德国的欧洲南方天文台。
  • 1994年,回国参加LAMOST(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项目,又称郭守敬望远镜)研发。
  • 200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0年10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0年-2014年,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 1998年-2004年,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总工程师
  •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研究方向及领域

  • 天文望远望与仪器
  • 主动光学技术
  • 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

科研成果

  • 负责研制成功世界上新型的最大口径的大视场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为中国在大样本天文学特别是宇宙大尺度结构、暗能量探索和银河系形成演化研究走到国际前沿创建了平台。
  •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一种新型的主动光学方法: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相结合的主动光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六角形变形子镜和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使主动光学发展到新的水平,不仅使LAMOST这种非传统光学系统成功实现,将我国望远镜研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还为我国研制未来极大望远镜奠定了基础。
  • 2005年,崔向群和天文学家王力帆共同发起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和天文望远镜研制的建议。次年12月,中国南极天文中心正式成立,崔向群领导的团队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南极光学望远镜阵CSTAR的研制,并在南极成功连续运行了3年,记录和传回了大量南极点附近天区的星图,获得了重要的天文台址信息。
  • 类似的探索仍在继续,目前,崔向群正在参与建设“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南极天文台,并积极准备开展20-30米级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和关键技术的预研究。

主要奖项及荣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代表论著及论文

2005年专利《高精度大口径天文镜面磨制技术》。

2006年专利《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

社会语论

崔向群主持LAMOST建设,抛开选址,望远镜设计,光纤定位精度这些问题。崔负责的望远镜的镜面部分建造还是很完美的。LAMOST作为一个项目不完全成功,不是崔的责任。虽然新闻联播表述的很夸张。但是她这么多年在大家挑剔声中把镜子建成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不说坚守清贫,至少她的执着和韧劲是完全当得起称赞的。我也完全相信她说的,我们国家确实具备了建造更大望远镜的技术。[4]天体物理界对崔向群的意见主要是因为她旗帜鲜明的反对中国参与建造三十米大望远镜。这是科学发展意见不同,有争论是常见的事情。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中国既自主建造10米级镜子,也参与国际合作。但是钱有限。崔希望中国自主(或者说以我为主)建造20-30米级的望远镜。但是天体物理界科学家更希望把钱放在国际合作项目上。因为LAMOST的建造反应出中国工程建造很多问题(不光是技术上,更多是项目管理上)。中国的很多天文工程,最后都是拿工程指标当科学成果来宣传,实际上科学产出很少。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女院士崔向群的三次选择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