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家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家坝镇地处湖北省恩施市东北方,集镇距恩施城区68公里。下辖崔坝、南里渡、铺子房、鸦鹊水、茅田坪、斑竹园、崔坝、水淌、香炉坝、大地龙、公龙坝、水田坝、刘家河等11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人口40444人(2017年)。国土面积222.77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4877亩,林地面积100117亩。属恩施市三个建制镇之一。“318”国道贯穿全境20公里,在建的沪蓉西高速公路经过境内19.7公里,是恩施市重要的边贸口子镇。[1]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崔家坝镇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抢抓机遇,艰苦奋斗,较好地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到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0元,处于全市农村中上游水平,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

中文名称:崔家坝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市

下辖地区:11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电话区号:0718

面 积:222.77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40444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鄂Q

主要民族:土家族、苗族

概况

恩施市辖镇。面积222.77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40444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佳兴路。

沿革

镇因驻地而得名。相传明朝时一崔姓人氏举家来此,后来逐渐强盛,遂将原地名秦家坝改名为崔家坝。1949年11月属鸦鹊区。1952年改鸦鹊区为第八区。1958年改为鸦鹊公社。1961年改为鸦鹊区,下辖11个公社。1975年8月撤区并社,改为鸦鹊公社。1981年9月更名为崔家坝公社。1984年6月改为鸦鹊区和崔家坝镇。1985年10月,鸦鹊区并入崔家坝镇。

1996年,面积225.5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辖芭蕉园、铺子房、张家台子、洋伞坪、大地龙、鸦鹊水、滚龙坝、尖龙坪、白果、焦桩、九步梯、严家坪、堪家垭、施家梁子、向家湾、卖铧沟、龙潭坪、茅田坪、五垭坪、杨叉水、尖山、车河、马田、斑竹园、云台观、贺家村、新埫坪、社埫、腰牌、刘家河、分水岭、水田坝、马家坡、公龙坝、田竹园、獐虎山、沙子岭、洞门、马跑山、水窝埫、香炉坝、中村、光田、三堰坝、崔家坝、桅子岭、前山坡47个行政村和崔家坝1个居委会。

2004年,镇政府驻中街,人口39994人,面积229平方千米,辖崔坝1个居委会和南里渡、铺子房、鸦鹊水、茅田坪、斑竹园、崔坝、水淌、香炉坝、大地龙、公龙坝、水田坝、刘家河12个行政村。

资源

在农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攻破难点、大办样板、形成亮点”的经济工作思路,稳定烟叶、魔芋、畜牧养殖三大传统产业,积极培植茶叶、蔬菜等新兴产业,全镇逐步形成高山烟叶、魔芋走廊,国道沿线蔬菜走廊,低山茶叶走廊的产业格局,全镇现有高效经济林3.5万亩,其中柚子5960亩,茶叶2500亩,板栗16150亩,核桃2200亩,漆树1850亩,其他品种6340亩。林下套作经济作物面积25000亩,其中魔芋8000亩,蔬菜15000亩,其他品种2000亩,常年种植白肋烟1万亩,年饲养生猪10万头,山羊3万只,通过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措施,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981年33.8倍,财政收入是1981年的10倍。在集镇,以318国道个体私营经济走廊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狠抓民营经济发展,到2005年,全镇个体私营经济达到1286户,从业人员 2042 人,民营经济纳税达100万元以上。

乡镇建设

崔家坝镇紧抓被纳入全州“1331”工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两路”建设机遇,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完善小城镇规划修编,按照“三横一纵”的格局实施集镇改造,建设北部新区,完善集镇功能,拓展集镇规模,集镇面积发展到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以上,集镇实现了亮化、美化、绿化,新建了农贸大市场和全州一流的福利院,建成了全州一流派出所和基层法庭,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镇村公路22条,通车总里程167.7公里,完成通村油路41公里,通村水泥路10.5公里,形成了以国道为枢纽,通村油路为骨干,村组和到户公路为分枝的网状交通格局。集镇自来水工程不断完善,建成了容积为39.8万立方米的刘家河水库,境内有3.5万伏变电站1座,镇电站与州网并网运行,实现了全省同网同价。全镇农村深入开展以“五改三建二提高”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人民生活

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660元,比1999年增长32.7%,人均拥有粮食410公斤,比1999年增长13%,农村人口就业渠道广,贫困人口逐渐下降,农村商品流通领域逐年扩大,物价平稳,供应充足,人居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事业

崔家坝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科学技术在农业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镇域中小学教育布局得到优化,素质教育工作有效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推行,镇村农村预防、集镇医疗网络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几年被省、州评为先进行列。

经济发展

该镇按照“长抓林果,短抓套作,当年狠抓烟牧魔”的思路,建起了以布朗李和板栗为主的万亩优质高效经济走廊。常年种植优质白肋烟1万亩,总产3万担,产值过千万元,是湖北省30个优质烟叶生产乡镇之一。常年养殖山羊3.4万只左右,出栏商品羊1.2万只以上,销售胴体羊10.5万公斤,活羊5.1万公斤,居全州之首,号称“湖北省山羊第一镇”。2002年被省科技厅确立为全省的马头小羊养殖示范基地。以刘家河、茅田坪为主的万亩魔芋基地初具雏型。2004年,全镇GDP达到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

视频

恩施:崔家坝镇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