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平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平远
出生 1961年
职业 教授

崔平远,1961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深空探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空探测基础研究中心主任、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所长,北京工业大学自主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简历

崔平远,男,1961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科博士生导师[1]

主要研究方向为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轨道设计与优化。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4本。

曾任国家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论证组成员,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

目前,担任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兼月球探测技术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深空探测研究》主编,《自动化学报》和《宇航学报》编委等社会兼职。

1996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入选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2005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受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个人履历

1979-1983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 学士

1983-1986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 硕士社会职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秘书长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宇航学报》编委

《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

《飞行力学》编委 《深空探测研究》主编 国防科工委空间碎片研究管理组成员

国防科工委"未来20年国防科技前沿技术领域和发展对策研究"咨询专家

863计划航天航空技术领域专题专家组成员

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兼月球探测技术组组长

中俄月球与深空探测联合工作组成员

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重大专项论证组成员、总体论证组成员

国防基础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题专家组成员;

The Japan Society for Aeronautical and Space Sciences会员

1998 年入选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

2005 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1986-1990 哈尔滨工业大学获一般力学专业 博士

1996-1997 日本名古屋大学进修

1988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讲师

199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199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199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飞行器设计学科 博士生导师

2002年 北京工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 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兼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博士生导师

2009年 北京理工大学 飞行器设计学科 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深空探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机械与运载学部学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

曾获荣誉

1994 年获黑龙江省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1996 年获黑龙江省第二届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8 年入选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

2005 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秘书长

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宇航学报》编委

《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

《飞行力学》编委

《深空探测研究》主编

863 计划 703 主题专家组成员

国防科工委空间碎片研究管理组成员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

中俄月球与深空探测联合工作组成员[3]

月球探测工程(二、三期)重大专项论证组成员

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总体论证组成员

近年来主要发表论文

[1] Yu Zhengshi, Cui Pingyuan*, Zhu Shengying. Observability based Beacon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for Mars Entry Navigation.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doi: 10.2514/1.G000014.

[2] Yu Zhengshi, Cui Pingyuan*, Zhu Shengying. On the Observability of Mars Entry Navigation Using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4(8): 1513-1524.

[3] 崔平远,胡海静,朱圣英,火星精确着陆制导问题分析与展望,宇航学报,2014,35(3): 245-253.

[4] 崔平远,窦强,高艾,火星大气进入段通信"黑障"问题研究综述,宇航学报,2014,35(1): 1-12.

[5] 崔平远, 徐瑞, 朱圣英,赵凡宇. 深空探测器自主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航空学报. 2014, 35(1): 13-28.

[6] Wang Yamin, Cui Pingyuan*, Qiaodong. Opportunities search of transfer between interplanetary halo orbits in ephemeris model.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3, 56(1): 188-193.

[7] Cui Pingyuan, Qiao Dong, Cui Hutao, Luan Enjie. Target selection and transfer trajectories design for exploring asteroid mission.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53(4): 1150-1158.

解密深空探测

崔平远教授是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兼月球探测技术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轨道设计与优化。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3本。

崔教授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向我校送达了喜报。感谢我校多年来为其输送大量优秀学子。2019年高考,我校共有十二名同学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崔教授首先向师生介绍深空探测的概念。多远的距离才能定义为深空呢?世界主流对深空定义主要有两种定义:其一是以月球为分界线;其二是1988年无线电会议规定距离地球200千米为深空分界线。而深空探测则定义为不以地球为引力场的活动。广义的深空探测是天文观测,即“远观”。狭义的深空探测是发射探测器,即“近瞧”。崔教授讲到在深空探测活动中,主要的天体对象主要涉及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小行星与彗星探测,水星与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深空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象征,深空探测的意义有什么呢?崔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第一,深空探测对科学牵引的作用,特别是对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有着重要的研究作用。第二,深空探测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推进器、材料、导航等都因为深空探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新技术也推进新型深空探测任务实施,进一步产生和推动空间技术突破和空间应用创新。

深空探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众多科学技术领域,崔教授结合探月工程中工作经历,向师生们介绍了深空探测中的技术。深空探测的技术简单来说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我走什么路?我现在在哪里?我该怎么去?

“我走什么路”,对应的深空探测技术则是轨道设计。轨道设计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是探测器到达天体目标的路线。在轨道设计时则需涉及目标选择、出发点优选、借力飞行、低能量转移、小推力优化等五个方面。

“我现在在哪里”,对应的则是深空探测中的测控导航。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从导航(探测器空间状态确定)、制导(探测器运行轨迹制导)、控制(探测器运动状态控制)三个方面指明探测器的循迹方向。其中空间状态确定是运行轨迹制导、运动状态控制的基础。当然测控导航也存在不足方面,例如在与火星探测器进行测控时,信息单程传输的时间则最长需要22分钟。进而自主导航技术则对远距离探测则尤为关键,当前自主导航主要有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光学导航等三类。

“我该怎么去”,则对应探测器的自主管理。当前传统对自主管理还存在通信延时、控制的实时性、数据传输速率等问题。崔教授鼓励在场的同学们能够积极投身于宇宙与航天研究中。

最后,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深空探测的趋势。未来的深空探测从探测方式来说,主要遵循从飞越、环绕、着陆、采样返回、载人登陆等步骤来进行开展。从目标区域来说,遵循由远及近、由易到难。从近地小行星、主带小行星、木星特洛伊群阿伊伯带小行星逐步实施探测。当前我国深空探测已经对月球已经多次开展探测活动,对小行星探测也有成功经验,近两年对火星的探测活动也会逐步实施。崔教授鼓励大家加入航天队伍,弘扬航天精神、探索深空奥秘、建设航天强国。

随后,崔教授和在场的同学对未来深空探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从事航空事业作为学生需要准备什么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视频

新中国的第一 第一个探月工程——嫦娥工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