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崖山海战」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3: 行 23: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也加入战事。相传起初宋军兵力约有20万,战船千多艘;元军只有2万人,战船五十余艘,北方人不习海战,多晕眩不支。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口干舌躁,许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脸部浮肿,大量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随后,攻占广州不久的西夏后裔元军将领李恒也带领军队也加入战事。相传起初宋军兵力约有20万,战船千多艘;元军只有2万人,战船五十余艘,北方人不习海战,多晕眩不支。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口干舌躁,许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脸部浮肿,大量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遣小舟至赵昺处,希望赵昺来张世杰船上,准备一同逃走,陆秀夫恐赵昺被人所卖,或被元军俘辱,不肯赴张世杰船。赵昺舟大,且诸舟相连,陆秀夫眼见无法脱逃,对赵昺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1] 。《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只好和苏刘义带领余部三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着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遣小舟至赵昺处,希望赵昺来张世杰船上,准备一同逃走,陆秀夫恐赵昺被人所卖,或被元军俘辱,不肯赴张世杰船。赵昺舟大,且诸舟相连,陆秀夫眼见无法脱逃,对赵昺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只好和苏刘义带领余部三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丰被俘,被拘禁在元军船舰上目睹了宋军大败;曾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悼念。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丰被俘,被拘禁在元军船舰上目睹了宋军大败;曾作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曰》悼念。
行 33: 行 33:
 
<center> 崖山海战(南宋最后一战) </center>
 
<center> 崖山海战(南宋最后一战) </center>
 
<center>{{#iDisplay:c030486fizt|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c030486fizt|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於 2020年2月19日 (三) 17:32 的修訂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海戰、厓門戰役、厓門之役等,是南宋末年宋軍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牽涉到南宋的存亡。宋元雙方投入軍隊號稱30餘萬,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此戰之後,南宋正式滅亡,原有領土成為元朝的一部分。

崖門在廣東新會。因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名崖門。

起因

宋帝南逃

元軍在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臨安陷落。

宋度宗的楊淑妃在國舅楊亮節的護衛下,帶着自己的兒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出逃,在金華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進封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元軍統帥伯顏繼續對二王窮追不捨,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剛滿7歲的趙昰登基成為皇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

元軍追殺宋帝

宋端宗趙昰登基以後,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行朝直奔泉州,張世傑要求借船,卻遭到泉州城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壽庚拒絕。張蒲二人不和,導致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傑搶奪船隻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颱風,帝舟傾覆,端宗差點溺死,也因此得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自己並先驅前往,但後來二王數次召其回朝,陳卻都不返;他最後逃到暹羅(今泰國),直至死在那裡。端宗病死後,由弟弟7歲的衛王趙昺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嶼山梅窩鄉)登基,年號祥興,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師)張世傑護衛著趙昺逃到崖山,在當地成立據點,準備繼續抗元。

至元十五年(1278年),丞相文天祥被張弘范部將王惟義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生擒,文天祥作詩——《過零丁洋》。

海戰經過

祥興二年(1279年),元將張弘范大舉進攻趙昺朝廷。隨後,攻占廣州不久的西夏後裔元軍將領李恆也帶領軍隊也加入戰事。相傳起初宋軍兵力約有20萬,戰船千多艘;元軍只有2萬人,戰船五十餘艘,北方人不習海戰,多暈眩不支。這時宋軍中有建議認為應該先占領海灣出口,保護向西方的撤退路線。張世傑為防止士兵逃亡,否決建議,並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將下令千多艘宋軍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並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元軍以小船載茅草和膏脂,乘風縱火沖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以水師封鎖海灣,又以陸軍斷絕宋軍汲水、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口乾舌躁,許多士兵以海水解渴,臉部浮腫,大量嘔泄。張世傑率蘇劉義、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范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張弘范預備猛攻,元軍中有建議先用火炮,弘范認為火炮打亂宋軍的一字陣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張弘范將其軍分成四份,宋軍的東、南、北三面皆駐一軍;弘范自領一軍與宋軍相去里余,並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首先北軍乘潮進攻宋軍北邊失敗,李恆等順潮而退。元軍假裝奏樂,宋軍聽後以為元軍正在宴會,稍微鬆懈了。正午時段,張弘范的水師於是正面進攻,接着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見大勢已去,抽調精兵,並遣小舟至趙昺處,希望趙昺來張世傑船上,準備一同逃走,陸秀夫恐趙昺被人所賣,或被元軍俘辱,不肯赴張世傑船。趙昺舟大,且諸舟相連,陸秀夫眼見無法脫逃,對趙昺曰:「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着8歲的趙昺跳海自殺。不少後宮和大臣亦相繼跳海自殺。《宋史》記載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只好和蘇劉義帶領餘部三十餘只船艦斬斷大索突圍而去。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約今廣東省陽江市西南的海陵島對開海面)。

文天祥因早前已在海豐被俘,被拘禁在元軍船艦上目睹了宋軍大敗;曾作詩《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曰》悼念。

視頻

崖山海戰 相關視頻

紀錄大片—宋元崖山海戰
崖山海戰(南宋最後一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