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川城鎮,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地處永靖縣西部,東鄰紅泉鎮,南接小嶺鄉,西與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新寺鄉毗鄰。區域面積64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7095人。
清代,屬北鄉十七會。民國十八年(1929年)—1949年,屬博愛鄉。1949年12月—1957年,先後屬川城區、新寺區、第五區。1958年,屬新寺公社。1961年,成立川城公社。1983年,改為川城鄉。2001年,撤鄉建鎮。2019年10月,川城鎮下轄6個行政村。
2018年,川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1]
中文名: 川城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
地理位置: 永靖縣西部
面 積: 64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川城村
電話區號: 0930
郵政區碼: 731608
車牌代碼: 甘N
戶籍人口: 7095人(2018年)
目錄
歷史沿革
清代,屬北鄉十七會。
民國十八年(1929年)—1949年,屬博愛鄉。
1949年12月—1957年,先後屬川城區、新寺區、第五區。
1958年,屬新寺公社。
1961年,成立川城公社。1983年,改為川城鄉。
2001年,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川城鎮轄川城、地泉、上王、下嶺馮山、汪家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2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川城鎮下轄6個行政村:地泉村、川城村、上王村、馮山村、汪家村、下嶺村,鎮人民政府駐川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川城鎮地處永靖縣西部,東鄰紅泉鎮,南接小嶺鄉,西與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新寺鄉毗鄰。區域面積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川城鎮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為山嶺、溝壑。地勢呈西高東低走向,最高峰本康山,海拔2634米;最低點位於和新寺鄉交界處的溝灘海拔2204米。
氣候
川城鎮生長期年平均190天,無霜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34.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
人口
2011年末,川城鎮轄區總人口7568人。
2017年,川城鎮常住人口4816人。
2018年,川城鎮戶籍人口7095人。
經濟
2011年,川城鎮有耕地面積2.3萬畝,農業總產值1942萬元,比上年增長13.4%。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馬鈴薯為主,生產糧食8500噸,其中小麥1100噸、玉米3600噸、馬鈴薯3100噸。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豆類等為主,油料作物290噸,豆類作物600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家禽為主,牛飼養量4110頭,年末存欄2978頭;羊飼養量8751隻,年末存欄6525隻;家禽飼養量8500羽,農民人均純收入1741元。
2011年,川城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0萬元,比上年增長5.2%。有工業企業1家,職工50人,商業網點50個,職工20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569萬元,比上年增長13.8%,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2200萬元。
2018年,川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川城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各類圖書室6個,建築面積144平方米;藏書1萬餘冊。體育場地7處,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常住人口的45%,1230戶安裝「村村通」等衛星廣播電視設施,信號覆蓋率73%。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川城鎮有小學6所,在校生630人;九年制學校1所,初中在校生292人,專任教師6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川城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病床23張。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985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7223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川城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9戶,人數215人,支出54.8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212.4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5戶,人數2749人,支出224.4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68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人,支出2.63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81人次,共支出92.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83人,參保率95.9%。
交通
2011年,川城鎮有縣鄉級公路1條,全長5千米。有公路站4個,日均發送50輛客車,日客運量0.6萬人次,年貨運吞吐量40萬噸。
視頻
「冬日暖陽」 活動走進永靖縣川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