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川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芎,又称为山鞠穷、芎䓖、香果、胡䓖、马衔、芎䓖、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复伞形花序,羽状复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收,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全株有浓烈香气。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埠,下端有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茎下部的节膨大成盘状(俗称苓子),中部以上的节不膨大。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cm,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15cm,宽10-15cm,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cm,宽5-6cm,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5mm,宽1-2mm,顶端有小尖头,仅脉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茎上部叶渐简化。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cm;伞辐7-20,不等长,长2-4cm;小伞形花序有花10-24;小总苞片2-7,线形,略带紫色,被柔毛,长3-5mm;萼齿不发育;花瓣白以,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有短尖状突起,内曲;雄蕊5,花药淡绿色;花柱2,长2-3mm,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3mm,宽约1mm;背棱槽内有油管1-5,侧棱槽内有油管2-3,合生面有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1]

川芎的由来

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带著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荆斩棘采集药材,一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在混无顶的青松林内歇脚,忽见林中山洞边一只大雌鹤,正带著几只小鹤嬉戏,药王正看得出神,猛然听见几只小鹤惊叫,只见那只大雌鹤头颈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地哀鸣。药王当即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到青松林。在离鹤巢不远的地方,巢内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药王师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鹤巢里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了。抬头仰望,几只白鹤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还有几片叶子,很像红萝卜的叶子。药王让徒弟捡起来保存好。

几天过去了,雌鹤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复,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药王观察到,白鹤爱去混无顶峭壁的古洞,那儿长著一片绿茵,花、叶都与往日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药王本能地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药有关。经过实验,他发现这种植物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便让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去为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药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2]

产地

四川(彭县,今彭州市,现道地产区有所转移),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均有栽培。[3]

性状

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性味

辛,温。

归经

、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简易食疗:天麻川芎白芷炖鱼头(专治头痛、头晕、去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