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巢尚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巢尚之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本名;巢尚之

所处时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鲁郡(山东省曲阜市)

逝世日期;471年

主要成就;官至中书通事舍人、前军将军、黄门侍郎

巢尚之(?—471年),鲁郡(山东省曲阜市)人,寒门出身,南朝刘宋著名大臣

巢尚之出身寒微,为人士之末,但颇有学识和才能。早在元嘉年间,巢尚之就因十分通晓文史,为宋孝武帝刘骏知晓和赏识。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巢尚之得以破格出任朝官。孝建元年(454年),巢尚之被孝武帝任命为东海国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孝武帝推行官制改革后,逐渐形成了中书通事舍人掌控中枢机要事务的局面,巢尚之为孝武帝重用,参与中枢机要事务的处理和商议,执权日久,威行内外,殿省甚赖之,朝廷内外都佩服他办事机速。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病逝,宋前废帝即位。巢尚之被调为新安王刘子鸾的抚军中兵参军、淮陵太守。不久,前废帝赐死戴法兴,同时也解除巢尚之的中书通事舍人之职,把他转为抚军谘议参军、淮陵太守。

泰始初年(465年),宋明帝即位后,巢尚之重新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泰始二年(466年),迁中书侍郎,太守如故。未拜,改除前军将军,太守如故,侍太子于东宫。晋安王刘子勋被平后,以军守管内,封邵陵县男,食邑四百户,固辞不受。转为黄门侍郎,外出担任新安太守。泰始七年(471年),离任回京,不久病卒。[1]

人物生平

巢尚之,鲁郡(山东省曲阜市)人,出身极其寒微。元嘉年间,可能是以门客或者普通书生之类的身份,进入始兴王府,侍奉始兴王刘浚读书。因为他十分通晓文史知识,被孝武帝刘骏知晓和赏识。

孝建初年(454年),孝武帝任命巢尚之担任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当时,孝武帝为巩固和加强皇权,抑制士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开始以中书通事舍人处理中枢机要事务,凡是对官吏的选拔、调动、诛罚、赏赐等重大处置,孝武帝都要和包括巢尚之在内的中书通事舍人商议再作决定。由高门士族担任的中书令、尚书令等高级职位只剩下在公文上签名认可的权力,大权被完全架空。当时,孝武帝对臣下十分严厉苛刻,且容易发火,有时因臣子没做好一点事,就会严厉怒斥和怪罪,甚至一时气急败坏,想要杀没把事办好的官员。而巢尚之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及时在孝武帝面前止火,进行劝谏,给那些获罪的官员们开脱,而且往往最后都能被孝武帝接受,使他们大多都得以幸免,很多官员都多亏了他(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孝武帝和巢尚之两人一唱一和的政治表演,以达到威服朝堂的目的)。

大明六年(462年),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次年,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祖冲之遭到了以戴法兴为代表的大臣反对,当时朝中很多人畏惧戴法兴的权势,几乎都站在戴法兴的一边反对施行新历。只有巢尚之力挺祖冲之,坚持认为应该施行祖冲之新编的《大明历》,加上祖冲之本人的据理力争,孝武帝最终支持祖冲之,决定于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但是还未等到施用,孝武帝便驾崩。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病逝,宋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巢尚之和戴法兴等因掌权日久,威势风行朝廷内外。

当时百姓想为孝武帝立寺,但寺名定不下来。巢尚之应声回答说:“应该叫‘天保’。《诗经》上说:‘天保,下报上也。’”时人都很佩服他的机敏。

之后,巢尚之先被调为新安王刘子鸾的抚军中兵参军、淮陵太守。不久,前废帝赐死戴法兴,给巢尚之的敕书说:“我继承大业,君统万国,对功臣推心置腹,远近人都知道,没想到戴法兴倚仗宠待,背负皇恩,作威作福,犯法贪污,生杀予夺,恶贯满盈,到这步田地。你们对于本职工作忠诚勤勉,我都知道,但是道听途说,纷纷纭纭,不只人心恐惧,而且天象反常,我委托的本意大大的违背了,我如今亲自掌管大权,留心杂事。你们应该竭心尽智,以让我满意。”

不久,前废帝也解除了巢尚之的中书通事舍人之职,把他转为抚军谘议参军、淮陵太守。

泰始初年(465年),宋明帝即位,宋明帝再以巢尚之重新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泰始二年(466年),迁中书侍郎,太守如故。还未拜官,就改任他为前军将军,太守照旧,在东宫侍候太子。晋安王刘子勋之乱被平定后,巢尚之又作为军人守卫辖地,封爵邵陵县男,食邑四百户,他坚决辞退不接收。曾于泰始三年(467年),奉诏与淮南太守孙奉伯等编次二王法书。不久,明帝再转任他为黄门侍郎,外出当新安太守。泰始七年(471年),巢尚之期满离任回京城述职,面见皇帝,不久病逝。

轶事典故

起初,孝武帝以当时并不出名的寒门人士巢尚之为中书通事舍人,江夏王刘义恭认为选用不当。于是孝武帝便派巢尚之给尚书呈上了四十多份文牒,并宣布敕令让他们论辩,刘义恭于是叹息说:“皇上果然是很了解人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