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工作量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工作量法是一个专有名词术语。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工作量法是指按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额。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工作量法适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间负担程度差异很大,提供的经济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其中:

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通常对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对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工作量法的优点和缺点

工作量法的优点:按照实际使用过程磨损程度计算,能正确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旧费用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工作量法的缺点:

(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

(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工作量法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之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其中:

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最后两年每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净残值-以前年度累计折旧)÷2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期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术语解释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按此计算方法所计算的每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