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左任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左任侠
 
出生 1907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 教育家医生 心理学家

左任侠(1907年--1997)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博士、教授、华东师大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轨C1理科学通讯》主编。

人物简介

左任侠先生又名左承恩,1901年1月7日生于湖北武昌。1923年毕业于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5年赴法国留学,在蒙伯利埃大学M.富科教授指导下学习实验心理学。[1]1927年回国,同年再次赴法进修,1931年获蒙伯利埃大学博士学位,是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留法心理学博士,是中国现代心理(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先驱,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曾任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第三、四、五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最终职称与职位)和《心理科学通讯》(现更名为《心理科学》)期刊主编。其对心理测验、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和研究方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当代研究皮亚杰心理学理论,结合心理实验检验,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左任侠,又名左承恩,1901年1月7日生于湖北武昌。1923年毕业于原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5年赴法国留学,在蒙彼利埃(Montpellier)大学学习实验心理学,师承福柯(M.Foucault)教授。1927年春归国,同年秋再赴法国深造,并于1931获得蒙彼利埃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巴黎大学、伦敦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校从事短期博士后研究工作,受到皮耶隆(H.Pieron)等著名心理学家的深刻影响。1932年回国,在河南大学任教,期间写作了《法国心理侧验史略》和《中国教育中的测量方法》(法文),并于1934年起在《侧脸》(二卷一期、二期)连载了其影响深远的文章《智力是什么》。1936—1937年,赴印度尼西亚教学,在雅加达著名华侨文化中心——巴华学校担任校长职务。在珠海暨南大学分校、复旦大学、原沪江大学、原光华大学、上海医学院等高校都留有左任侠先生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左任侠先生受著名简化论心理学家郭任远先生之邀,到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任教。因院系重组,随原复旦大学心理学院并入原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工作。1956年9月,左任侠同心理学家谢循初、胡寄南一起被评定为三级教授,在其后开办的研究生班担任导师职务。当时,作为新兴科学的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误解,认为其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尤其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本土心理学家的许多努力化为乌有,左任侠先生和同事们一起在恶劣的环境下始终坚持心理学研究,与他的研究生李其维一起编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对皮亚杰学说作了系统、完整的评价。1978年,心理学开始复苏,高考制度恢复,左任侠承担了华东师大心理系首批发展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后国家在该专业设立博士点,左任侠教授经评定,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1981年1月《心理科学通讯》复刊,递王亚朴主编,左任侠先生担任了该杂志复刊后的第二任主编(1983)。 左任侠教授对培养心理学研究生的工作很认真,为使研究生能掌握前沿知识,他毅然放弃用了十几年的现成教材,重新备课。他还研修了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课程,编写了《遗传与生化基础》等教材。当时己七十八岁高龄的左任侠教授不顾心脏病、哮喘等疾,坚持每天到校工作,常常上课时服药,即便如此,他对学生的每篇文章还要逐字逐句过目。1997年3月1日,左任侠先生在上海东华医院病逝,走完了人生九十六个春秋。

主要著作

《中国教育中的测量方法》(1932,法文)

《智力是什么?》(1934)

《小学儿童的因果推理》(1957)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1982)

《略论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983)

主要思想

交替反应观

左任侠先生深受现代实验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影响:心理活动都有其生理学基础,而且在立论前必须要找到确切的医学研究成果支持,以便计量研究和有章可循,然而他对于心理测验诸问题的见解又不是机械唯物的。早在河南大学任教时,左先生就撰写了诸多文章关于智力和心理测验,对儿童心理发展上其他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左先生丰富了当时“在常态环境中能力发展是渐进的,于环境变动之中则呈现不规则(可能跳跃)发展”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一些)简单能力之突然呈现,是生理和神经逐渐成熟的表现”。而随身体成长逐渐成熟的智力,是在新的环境中对早年环境中成型的行为模式的激活,隐含着身心发育与环境影响的交替反应观。其引用实证研究证明,成长环境好的人处理问题时“行为武器”更丰富。在论及智商是否是恒定值时,左任侠批评了使用智力量表机械测量智力商数是否变化的做法,主张通过“受试者的工作程度”测量“智力的明度”,即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编撰衡量阶段行为水平的“行为量表”,据此测评儿童智力的发展。

“行为样品说”

左先生进一步提出了“行为样品说”,该学说并非凭空立说,而是参照了大量实验设计和解剖学研究的结晶。其认为“行为量表”的编撰要参考几种同水平的“行为武器”,通过“动境”(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来测量,测量的结果应该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动境”的平均值。该观点结合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行为能力起到相互补偿作用”的观点,并把关注于单一行为能力的“补偿说”扩展到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衡量上。 教学方法的改良和考核制度的改进 左任侠先生为学界同行系统介绍了皮亚杰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方法的改良和考核制度的改进上。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活动法(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自动作始,断智慧与动作之间发生的联系,那么智慧的发端是不可能的);自我发现法(积极发现想学的内容,而不是被动灌输);冲突法(在新情境中,教师避免主观引导,而让孩子产生新颖感和兴趣);以及,同伴影响法(儿童之间的互动比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更加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考试制度改进

在考试制度改进上,左先生提出了口试与笔试并重的基本出发点,并详细论述了口试考试方式的误区和改进办法,其一些观点,比如“问一个理论性的问题、一个记忆性的问题、一个应用性的问题”,又比如“口试考试不能要求涉及教学大纲规定下所有章节的知识要点”现在看来也极具启发意义。 [2]

教学方法的改良和考核制度的改进

左任侠先生为学界同行系统介绍了皮亚杰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方法的改良和考核制度的改进上。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活动法(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自动作始,断智慧与动作之间发生的联系,那么智慧的发端是不可能的 [5] );自我发现法(积极发现想学的内容,而不是被动灌输);冲突法(在新情境中,教师避免主观引导,而让孩子产生新颖感和兴趣);以及,同伴影响法(儿童之间的互动比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更加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思想。)

参考资料

  1. 左任侠 ,中国大百科网
  2. 左任侠,有道网,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