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巩乃斯的“海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巩乃斯的“海洋”》是中国当代作家杨绛写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赏

十万朵?百万朵?千万朵?其实,又何止呢!目力所及的,全是花!一朵又一朵密密匝匝紧挨着争相在阳光下绽着笑脸。风轻轻拂过,一片连一片的花便波浪似的荡漾开去。

一朵紧挨一朵,放眼看去,就像一张硕大无边的彩毯沿着巩乃斯河畔的缓坡从容、无边无际地铺排开去。地毯的边缘一直延伸到了远远的天际,最终和淡绿色的天山融为一体。

由于山顶笼着一抹薄纱般的飘拂的云,这张彩毯又融进了云里,而且随着云的节拍飘来荡去。云的那边还有花的踪影吗?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这里的花儿到底有多少种颜色?任你绞尽脑汁也难以说清,或紫,或蓝,或红,或白,或浅紫、浅蓝、浅红、浅白,或是一朵花中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杂陈。不过,不管是什么颜色的花,一律开得自然,清亮,就像一个洗净了铅华的邻家小妹。

花儿的形状也千姿百态:有的怒放如盏,有的团拱似榴,有的倒挂似钟,也有的,似把一串大小不等的玛瑙层层叠叠摞在了一起。最奇特的那种,顶层似球,下端却如嵌满珍珠的玉盘,球体嫣红似霞,玉盘晶莹如雪。一棵花,能包容这么丰富的内容,让人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奇妙!再一想,这么多种颜色,这么多样形态的花,全攒集在一张毯子上,那是何等的壮观!

在这里,最忙碌、最幸福的要属蜜蜂和蝴蝶了。按理说,置身花海,怎么着也能吃个肚儿溜圆,可它们仍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奔波着,沿途一朵花儿也不放过。也许它们生存的目的,本就不仅仅是为了吃饱喝足。

尽管这里花闹蝶闹蜂闹,四野却静得出奇。因为静,你能感觉出蝴蝶振翼的声音,你能觉察出蜜蜂对花朵的私语。都说环境能改造人,环境也能改造昆虫。在这里,连蚂蚱也学乖了,屏息静气跳上花瓣,又蹑手蹑脚遁去影迹,腾挪之迅即、来去之无形,活脱脱就是个得了高人秘传的侠士。

在这里停留久了,随着四野的静,自己也静了下来,满脑子只有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那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继而,你又从静中有了另一种憬悟:幸福是不分等级的!高车驷马、豪宅宴宾、华堂嬉游固然是一种幸福;而箪食瓢饮居陋巷,同样有花开花落可闲看,有云卷云舒可静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1]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