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鞏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鞏(Gǒng 鞏)姓得姓於鞏簡公,鞏姓是一個由封地名稱而來的姓氏,其血統淵源與春秋時期周敬王之大臣簡公有關。歷史有鞏國安、鞏獻田、鞏朔、鞏湘、鞏永固等名人。

鞏姓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二位,人口約四十五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8%左右。鞏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鞏(Gǒng 鞏)姓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個同族卿士簡公受封於鞏邑(今河南省鞏縣),稱為鞏簡公。鞏簡公一度執掌朝政,他鑑於周王室的歷次內亂,大多因為貴族掌權而引起的。於是他便錄用從各諸侯來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為官。這項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滿。後來王子朝作亂,將他殺害了。他的子孫便原封邑名"鞏"命姓,稱鞏氏。

源流二

出自古代羌族姓氏中有鞏姓。源於古羌族,出自秦、漢時期羌族鞏唐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東漢末期,西北地區的燒當羌部落的族人姓氏中有鞏氏,在生羌部落中亦有鞏氏,多為秦朝時期古羌族中的鞏唐部族人,主要分布在隴西(今甘肅臨洮)、金城(今甘肅永清惶水南岸)二郡及其塞外地區。

在西漢時期,燒當羌鞏氏族人有以部落名稱漢化為姓氏者,稱鞏氏,典型的代表人物有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生羌酋長鞏廉玉、鞏廉至等。

源流三

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鞏朔的後代。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崆克禮氏,亦稱崆格哩斯氏,源出元太祖第十六世孫鄂齊爾博羅特家族的克什克騰部,屬於蒙古"黃金家族"世系的一個分支,曾一度服屬於察哈爾蒙古部,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Kongke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崆克禮氏所冠漢姓多為鞏氏。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崆果囉氏,亦稱孔果洛氏,滿語為Konggolo Hala,漢義"黃馬",世居黑龍江沿岸。清朝中葉以後,滿族崆果囉氏多冠漢姓為鞏氏、孔氏、廣氏等。

源流六

源於錫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錫伯族孔果爾氏,世居黑龍江北岸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Konggor Hala。清朝中葉以後,錫伯族、滿族孔果爾氏多冠漢姓為鞏氏、孔氏等。 [1]

得姓始祖

鞏簡公。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左傳上說,周天子的卿士鞏簡公,是甸內的侯爵。晉國有鞏朔,而漢代有侍中鞏攸。根據《姓氏考略》上說,鞏姓是以地為氏的姓氏。而《潛夫論》上說,鞏姓是周之世家公卿,又有晉大夫鞏朔,望出于山陽,少數民族的生羌亦有鞏姓,有一位叫鞏廉至的名人。根據歷來姓氏學古籍的考證,鞏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發祥於現在河南省的鞏縣地方。鞏縣位於洛水的東岸,本是周朝時的諸侯之一,叫鞏伯國,秦漢統一,便把鞏伯國的原址,置為鞏縣。望族居于山陽郡,就是現在的山東省金鄉縣西北。鞏氏後人奉鞏簡公為鞏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記載:鞏氏望出山陽郡。其詳地有二處:

① 漢景帝中元六年(約公元前144年)將梁國分置為山陰國,不久以後,於建元年間(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將其改為山陽郡。它所處的位置就相當於今山東省獨山湖周圍的地區。

② 東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將廣陵郡分置山陽郡,治理山陽附近的地區。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蘇省懷安縣。

堂號

厚齋堂:宋代鞏榮,官至大理寺卿,先作過嚴州知州,而後又直秘閣,升遷為司諫郎。他為人沉靜、處事公平、剛正不阿、學識廣博,從來沒有因人謀事,並且推行用辦文化教育和對待知識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執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的人們都對他稱讚不已。著有《厚齋集》。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