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巩留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巩留县地处伊犁河谷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北麓,位居伊犁河谷中部,四周分别与新源、尼勒克伊宁察布查尔、特克斯及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相邻。东经81°34′—83°35′、北纬42°54′—43°38′。全县总面积4528平方公里。现辖6镇2乡5个农牧场,生活着汉、哈、维、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20.8万人(含兵团8060人)。

“巩留”是建县时拟取的名称,似因巩乃斯河而得名。据民国年间《巩留县志》手抄本所载,巩留县当时辖地广阔,故取“巩吉斯、特克斯塔留”前后二字而命“巩留”,有“巩固长留”之意。哈萨克语作“托古斯塔绕”(意为“九条支流”,寓意众多的河支流),蒙古语、维吾尔语则作“托古斯塔拉”。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余年的先秦时代,巩留一带就居住着古老的伊犁塞种人。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

先秦为伊犁塞人地,自两汉迄晋为大月氏、乌孙国地。

隋唐为西突厥地。

元明为察合台汗国及蒙兀尔斯坦游牧地。

明末清初为西蒙古准噶尔部牧地。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巩留置为厄鲁特营牧地。

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巩留划为宁远县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塔什图毕地方置为新满营屯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城堡,史称特克斯塔柳庄,直隶伊犁将军府。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建旧满营屯地,史称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

民国十九年(1930年)经伊犁公署呈报将“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升设为县治,命名为巩留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巩留正式建县,其辖区为伊犁河以南,喀什河以东,阿布热勒山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巩留全境,昭苏县,特克斯县、察布查尔县东部,新源县西部,尼勒克县、伊宁县部分地区,是伊犁东部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置巩留镇,是伊犁东五县中较早兴建的一座城镇。

1950年5月,在原三区革命县政府的基础上,经改组、调整和充实,成立代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新政权巩留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地区。

1955年年底,撤伊犁地区建制,成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划为州直属县。

1957年伊犁地区再次撤消,巩留县又复归伊犁州直辖。

1985年伊犁地区建制复设,巩留县隶属伊犁行署。

2001年,撤消伊犁地区行署,巩留县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012年,撤销阿克吐别克乡,设立阿克吐别克镇。2013年1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19号)批准同意撤销莫乎尔乡,设立库尔德宁镇。2013年,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79号)批准同意撤销阿尕尔森乡,设立阿尕尔森镇。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185号)同意撤销东买里乡,设立东买里镇。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3个乡:巩留镇、阿克吐别克镇、库尔德宁镇、阿尕尔森镇、东买里镇、吉尔格郎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巩留县辖1个镇、7个乡:巩留镇、莫乎尔乡、吉尔格郎乡、阿尕尔森乡、东买里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乡。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巩留县总人口19.64万人,有汉族哈族维吾尔族回族等23个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巩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1°34′—83°35′、北纬42°54′—43°38′,东南与和静县接壤,东北与新源县毗邻,北部同尼勒克县和伊宁县隔河相望,西部与察布查尔县相邻,南部与特克斯县相依,辖元面积4528平方公里。

地貌

巩留县由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所组成,三者分别占巩留县总土地面积的67.05%、9.46%和21.93%。山地主要由伊什格力克和那拉提两大山系构成,其总面积为3100平方公里。那拉提山位于县境东南部,属天山南脉,东西走向,东起新源市,西至特克斯县,境内长达84公里。此山高大雄伟,海拔3500—4200米,最高峰喀班巴依峰海拔4257米,也是巩留县最高峰。

气候

巩留县在气候上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均气温7.4℃,最高气温37—39℃,无霜期约145天,昼夜温差平均在13—16℃。春迟秋早,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31.7小时,年降水量270—280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巩留县有耕地55.96万亩,林地面积达7.5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6.69%。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巩留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石灰石石棉石英水晶石石膏凝灰岩页岩花岗岩绿柱石云母等多种矿产。现已开发利用的有石灰石凝灰岩石膏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资源资源主要有野生核桃林、雪岭云杉、野山杏、野苹果、山杨、桦树、山柳、花楸等。

动物资源

截至2013年,巩留县动物资源计100余种,其中属国家二、三级保护的动物就有马鹿雪豹雪兔雪鸡盘羊金雕等12种。

水资源

巩留县年降水量200—780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4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80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100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能46千瓦,开发利用率为0.7%。

经济概述

综合

2012年,巩留县完成生产总值27.5亿元,较2011年增长14.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亿元,较2011年增长2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较2011年增长31.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亿元,较2011年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62亿元,较2011年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9元,较2011年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年净增1350元,达到9055元。

第一产业

2012年,巩留县完成黄牛改良7.69万头、冷配2.52万头,绵羊改良24.02万只,育肥牛2.32万头、育肥羊12.75万只。高标准完成定居兴牧520户,新建改造标准化养殖小区9个。巩留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09.33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58.8万头(只),出栏50.53万头(只)。修剪果树5.5万亩,补栽补种特色林果6.1万亩。新建林果科技示范园11个。举办培训班67场(次),培训果农12000人(次)。发展农民经纪人100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总数达到113家,入社农户3128户,辐射带动农户16200户。申报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地理标志认证2个,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0万亩。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6.23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1.9亿元。

第二产业

2012年,巩留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加大,投入2359.2万元对16个矿产资源项目实施了风险勘探,勘查面积278.2平方公里。

第三产业

2012年,巩留县全年接待游客62.5万人(次),较2011年增长25%;旅游收入1亿元,较2011年增长54%。

历史文化

古迹

斯木塔斯古石:位于雅玛渡以南布尔汗套山原草场中。有三根古石桩,东面两根,西面一根,两处相距100米。西边石桩出地面约1米,东侧刻有不规划图形。东面两根相距10米出土部分0.5米,均有刻蚀痕迹。

卡拉萨依石碑:位于萨尔布群峡谷支沟卡拉萨依沟山顶。共有两块沙岗岩石碑,相距8米,出土部分0.8米,两碑两面均刻有文字,无人识别,系何种民族遗迹,缺乏考证。

铁力木图岩文:位于塔斯托别乡铁力木图沟内。铁力木图为蒙古语,系磨坊之意,传说该地曾建有磨坊。进主沟8公里沿右支沟行500米,右坡之上有两块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块,相距约5米,其上刻有数行文字,竖行排列,状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图形部分字迹因风雨侵蚀,已不清晰,其余保存尚好。

萨尔布群岩画:位于萨尔布群以南,路西岩石上.刻有鹿,羊,各种符号,古朴简洁,生动不远处。路西一块石头上刻有状似马掌印的图案,传说为藏宝方位标记。

古墓

萨尔布群古墓群:为巩留县古墓数量最多的一处古墓群,总数达600余座,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乌孙古墓。

伊力格代古墓群: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阿克塔木古墓群: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

巩额尔墩喀比尔古墓群:位于阿尔森乡二道湾东部,头道湾南部,共15座,大小不等一般就约2—3米,围长100—200米,为巩留乌孙古墓中比较典型的墓群。

阔克加孜古墓群:位于吉尔格朗乡,有100余座石封顶墓和土堆墓。

莫乎尔古墓群:分布于整个莫乎尔山沟中,计有大小100余座,南部5个最大,为卵石封顶墓。曾出土青铜器,陶瓷等文物。

出土文物

巩留地域历史上为古代西域诸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文物存量大,已知比较珍贵的出土 文物有以下诸种:

青铜盘:共两面,分别出土于莫乎尔乡和提克阿热克乡,均为80厘米见方,工艺高超为战国时期文物.一面存地区博物馆。

青铜腹:共两个,出土于恰西及塔斯托别乡。园口鼓腹,高50厘米左右,外表饰以花纹及鸟兽图案,铸造工艺高超,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文物,存地区博物馆。

石人及手石器:1984年出土于阿尕森乡,系牧民打墙时从地下挖出。石人在高80厘米,腹围30厘米的长棒状卵石上雕凿而成,脑后三辫,腹有系腰,造型古朴,生动。石器为一扇园形卵石,长约25厘米,宽约18厘米,厚6厘米。石人存县文化馆,石器存地区博物馆。

石羊:出土于库尔德宁江布峡谷,为一卧姿公羊,长15厘米,厚6—7厘米,高4—5厘米,栩栩如生,油润光滑,极为珍贵,存地区博物馆。

锍金铜人像:出地于江布峡谷,为下有底座,头顶尖帽,高约20厘米,站姿锍金铜人像,仅追回残片,鉴定为锍金铜像,残片存地区博物馆。

铜佛:1996年出土于塔斯托别乡,为牧民打墙时从地下挖出,为半身铜佛,高约20厘米,存地区博物馆。

青铜戟:1984年春,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云哲在塔斯托别乡植树时,从地下挖出长约17厘米,中间一横叉长约4—5厘米,下有可安长杆的铜窟,为既可刺,又可挑的古代兵器,存地区博物馆。

风俗

文体娱乐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

禁忌

哈萨克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骑着快马直冲主人家门,因为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做客时,不能坐在主人放有食物的箱子或其它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上天赐予的,是圣洁的;在毡房内不要坐床,应盘坐在地毯上,最好不要把两腿伸直,也不要脱掉鞋子;在交谈和吃饭时,不要剪指甲和打哈欠,否则就是对主人的极不尊重;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主人割给客人吃的肉或是送给客人晚上住宿用的被褥一定不能拒绝,要愉快的接受,否则主人会认为你瞧不起他;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后不要乱甩手,而应直接用毛巾把手上的水迹擦干;还有不能当面夸主人家的孩子尤其不能说他的孩子“胖”,也不能当面赞美主人家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追打主人家猎犬和看门狗,也不要当面清点主人家的牲畜数量;不能跨越拴牲畜的绳子;走路时遇到羊群应绕道而行,更不能骑马直冲羊群;不能用手或棍棒指点人数,否则会认为你在把人当作牲畜清点;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不要超过两天;借用的马在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认为是不礼貌的。

毡房

哈萨克族长期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很早就发明创造了适合游牧生活便于搬迁近似于蒙古包式的流动房屋——毡房。

葬礼

在哈萨克民族中,存在着灵魂不灭的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所以特别注重死后的葬礼。

宗教

哈萨克族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佛教、景教等,后来才信奉了伊斯兰教。

传统节日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那吾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礼仪

哈萨克族的人生礼仪独具一格,别有特色。他们主要有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割礼、婚礼和葬礼等。与汉族人的满月礼有所不同,哈萨克族的满月礼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四十天举行。在这一天,要专门给洗净后的婴儿全身擦上羊油并剃发。

婚俗

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属明显的买卖婚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的多少,在过去的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即大地主、大富豪)”。

风景名胜

核桃自然保护区

被誉为“野生植物博物馆”的核桃沟风景区由主沟、中沟、东沟、西沟四部分组成。

喀班巴依峰

在库尔德宁阔谷向南方眺望,晴空丽之下,一座白雪皑皑,势如剑挺,雄居群山之上的高大山峰就是喀班巴依峰,喀班巴依峰海拔4257米,是那拉提山脉最高峰,也是伊犁著名的山峰之一。

库尔德宁景区

库尔德宁位于巩留县东部山区,距县城86公里,是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长约14公里宽处达1公里。谷底平均海拨1500米。[1]

乌鸦岭仙人壁

乌鸦岭仙人壁位于恰甫其海以东的河滩地。公路两侧是枝繁叶茂,或疏或密,由野杏,沙棘,刺黄柏等交织而成的河滩次生林。

提克喀拉尕依林海

位于阔谷南侧的提克喀拉尕依林海也是库尔德宁的胜景之一。提克喀拉尕依在哈萨克语中是挺拨壁立的白云杉树之意。

城市荣誉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9年11月14日,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视频

新疆伊犁巩留日夜交替实在太美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