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婆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巫婆鸟花莲现踪,花莲林管处接获民众报案,发现强大外来物种“埃及圣鹮”出现在花莲境内,让当局不敢轻忽,因为如果数量过于庞大,将会危害本土物种生存空间,出动部落猎人前往捕捉。
花莲林管处110年8月16日下午接获民众通报,称寿丰乡出现外来种,俗称“巫婆鸟”的埃及圣鹮踪迹,引起林管处高度重视,因为这可是头一回在花莲境内出现,林管处立即邀请部落猎人共同成立专案小组,想以最短时间内达到清零的目标。
目录
花莲林区管理处处长黄群策
埃及圣鹮以后如果族群增加之后,它会占据本土鹭科的一个生存习性,另外,在外国研究它群聚后它会占据很大的一个空间,然后也会对当地的这些相关鹭科产生攻击的行为。
死神镰刀
黑白色为主的埃及圣鹮,长长的喙嘴弯曲程度有如镰刀,也被称为“死神镰刀”,此种鸟类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良好,没有什么天敌,所以这回在花莲出现踪迹才会让当局提心吊胆,必须出动大批人马以地毯式在附近搜索,并加强安全巡逻,避免民众闯入意外误伤。 [1]
原生于非洲的埃及圣鹮,是近年来影响国内生态与农业的外来物种,其特点是粗黑下弯的鸟喙。由于其形象特殊,原先作为观赏鸟类,由私人动物园引入台湾;不过在三十多年前,却首度在关渡湿地发现野外个体踪迹。多年下来,因无天敌且适应状况良好,已逐渐发展成庞大的野外族群。为避免埃及圣鹮持续与原生物种产生竞争,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林务局自2013年度起,积极投入埃及圣鹮的移除工作,庆幸目前已达显著成效。林务局保育组组长罗尤娟说,相较于2019年度全台埃及圣鹮族群数量高达1万4,000只,2020年度则下降至2,000只左右,希望未来能完全根除。[2]
样貌与原生地
埃及圣鹮是台湾越来越普遍的外来鸟种,每年3~8月是它们的繁殖季,且一次会生2~3颗蛋。许多台湾鹭科鸟类原本的营巢地被埃及圣鹮抢夺,目前政府部门与学术单位也正积极减少它们的族群量,将数量控制到可容忍的范围,让台湾的生态系可与之共存。从埃及圣鹮出现在台湾野外至今,带给我们许多教训,与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虽然埃及圣鹮的故乡在埃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东非、衣索匹亚至南非,以及伊拉克东南方等地区,但由于许多国家的动物园或宠物业者管理疏失,很多不是它们故乡的国家,却有著它们的身影,例如法国、西班牙及荷兰等,欧盟更将它列为百大入侵种。
落地生根拓展族群
台湾于1984年首次在关渡记录到野外的埃及圣鹮,推测可能是来自私人动物园中不慎逃出的个体,因为有些饲养个体并未剪羽,且在动物园的疏于管理下逃逸到野外,原先可能只有几只“落跑鸟”,但在它们适应台湾环境后,便开始繁殖拓展数量。
袁孝维教授
由台湾大学教授袁孝维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9~2011年展开埃及圣鹮的调查,即发现它们由关渡往南扩散,在新竹南寮及台中高美湿地皆有繁殖巢区,粗估当时它们在全台湾的数量约有500~600只。 2016年,中华鸟会与林务局的共同调查中,其族群量已达1523只。 2017年最大数量更攀升至3046只。 从2009年政府单位与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埃及圣鹮,至今数量已增加至少5倍,显示埃及圣鹮已经适应台湾环境,并迅速繁衍。
不论是泥滩、红树林、沼泽地、埤塘、农田或废弃鱼塭等,皆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对环境的耐受度高,可生存于高污染与高人为干扰的区域,是一个不挑选住宅区,随遇而安、适应力又强的租屋客。
两次繁殖高峰期
对环境的高适应力强,在4~5月与6~7月有两次繁殖高峰期,不挑食!软体动物、甲壳类、两栖类、昆虫及鱼类,它们会用长而弯曲的镰刀嘴,深入烂泥中找寻食物,它们的嘴喙长达15~20公分,因此可摄食到更多躲藏于烂泥里的动物。更会以小群体(2~20只)的方式共同觅食,有著与同伴分享佳肴的不藏私精神。广泛的食性、厉害的镰刀嘴,与共同分享资源的精神,这些特性也让埃及圣鹮族群能在台湾迅速扩张。[3]
生态特性
食性以昆虫为主,亦捕食甲壳动物、蠕虫、软体动物、鱼、青蛙、蜥蜴及小型哺乳类。筑巢于乔木、灌木树上或裸露地上,通常与其他鹳形目鸟类群聚繁殖,每窝2-3颗蛋,繁殖成功率低,通常每窝仅一雏鸟成功离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