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巴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图巴根,蒙古族,曾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1]。
建国前
1942年在内蒙古乌兰浩特育成学院学习。
1945年任乌兰浩特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执委会委员,兴安盟喜扎嘎旗群众工作团副团长,内蒙古团委部长。
1947年任解放军驻扎兰屯第五师政治部副主任,驻呼伦贝尔盟独立九团政委。
建国后
1949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团委书记,中共呼伦贝尔盟委宣传部副部长,盟委秘书长、盟委宣传部部长。
1954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甘肃省蒙古族自治州工委第2书记。
1956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委第一书记、书记,中共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市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3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委书记、中共伊克昭盟委第1书记。
1979年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区农委副主任。1982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1983年3月-1989年12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
1983年4月-1993年5月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委员会副主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一心为民
1956年4月3日,国务院决定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额济纳旗合并,组成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1月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委员会正式成立,年仅33岁的巴图巴根被任命为巴盟盟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7年,阿拉善出现解放后的首次大旱灾,巴图巴根深入灾区考察灾情,与基层干部和老牧民座谈,研究抗灾保畜办法。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灾保畜工作的全面胜利。他不遗余力地抓牧区饲草料基地建设,组织风沙育草和人工飞播,坚持以牧为主多种经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增加牧民收入。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呼吁,加大投入改善阿拉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引黄河水开发孪井滩、引黄河水入巴彦浩特、开发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等问题,并一直关心和支持阿拉善的发展[2]。
视频
巴图巴根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共138人),中国报刊设计网,2011-06-13
- ↑ 难忘的岁月------巴图巴根五十年代中期在阿拉善,天涯社区,200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