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坦坦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坦坦研究所位于巴西圣保罗州西郊大学区BUTANTA,是专门从事毒蛇、毒蜘蛛、毒蜈蚣和毒蝎子等各种毒性动物的研究、生产疫苗和抗毒血清的研究所[1]

中文名:布坦坦研究所

外文名:Butan टैन संस्थान(印地语) Butan Tan Instituto(葡萄牙语) Butan Tan Institute(英语)

拼 音:bu tan tan yan jiu suo

地 址:巴西圣保罗州西郊大学区BUTANTA

介绍

印地语:Butan टैन संस्थान

地址:巴西圣保罗州西郊大学区BUTANTA

专门从事毒蛇、毒蜘蛛、毒蜈蚣和毒蝎子等各种毒性动物的研究、生产疫苗和抗毒血清的研究所。它是全球收藏毒性动物标本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这里最多时曾存有8.5万个毒蛇标本,其中也包括巴西和泰国独有的剧毒毒蛇金刚王眼镜蛇。研究所的生物博物馆面积为150平方米。研究所常见的有响尾蛇蝮蛇珊瑚蛇等。珊瑚蛇由于身体的花斑有如珊瑚而得名。珊瑚蛇尽管有“毒蛇”的恶名,但只有把它惹火了,它才会张口咬人,释放毒液。巴西蝮蛇毒性较大,个体也较大,最长达到4.5米。巴西人最害怕的是一种俗称“雅拉拉卡”的毒蛇。巴西85%被蛇咬伤的人都是这种毒蛇的受害者。雅拉拉卡毒蛇长约1米。雅拉拉卡毒蛇也被译成“南美蝮蛇”或是“矛头蝮蛇”。

史记

1889年,沿海城市桑托斯港爆发了腺鼠疫情,州政府邀请以研究“抗蛇毒血清”著称的医生维塔尔组织一个工作小组,研究提炼能够预防腺鼠疫的疫苗,并买下一个名叫“布坦坦”的庄园,作为生产抗鼠疫血清的实验室。

1901年2月23日,巴西总统阿尔维斯签署法令,正式组建了“巴西血清疗法研究所”,后改名为“布坦坦研究所”。维塔尔医生和助手们在抗毒血清研究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1989年该所研制成功抗胸腺细胞血清,可用于抑制人体器官移植后产生的严重排异反应。现在,布坦坦研究所每年生产近2亿剂疫苗和100万支抗蛇毒血清,占巴西全国所需疫苗和抗毒血清的大约80%。

布坦坦研究所的毒蛇、毒蜘蛛、毒蝎子既有科研人员野外采集的,也有民众主动送上门的。布坦坦研究所建所以来,大约有100多万人次曾经为该所收集研究毒性动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研究所85%的毒蛇、毒蜘蛛、毒蝎子和毒蜈蚣是由民众主动送来的。  布坦坦研究所在100多年内整理和收藏了大约50万个毒蜘蛛、毒蝎子和毒蜈蚣标本,8.5万个毒蛇标本以及大量的研究卷宗,作为南美蛇类信息的一部分,泡在装满福尔马林液的大罐子里。

“阿尔玛德依拉”蜘蛛是最常见的伤人蜘蛛。这种毒蜘蛛的身体为铅灰色或是深棕色,肢体长着短毛,成年蜘蛛肢体长17厘米。除去足长,身体部分也有4厘米左右。毒性最大的是“玛隆”蜘蛛。玛隆蜘蛛肢体长3厘米左右,除去足长,身体部分只有1厘米左右。此外,还有腹部有红点的“黑寡妇”蜘蛛,生活在草原上的“草蜘蛛”,个体粗壮、足上有花斑、腹部有长毛的“蟹蜘蛛”等。这些蜘蛛毒性不大,人被咬伤后,虽然有疼痛感觉,但不会危及生命,也不必用抗毒血清治疗。

布坦坦研究所由此成为全球收藏毒性动物标本最多的科研机构之一,大量的资料记录着毒性动物的学名和俗名、发现时间和地点等情况,这为研究和绘制巴西毒性动物的地理分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样本。

在布坦坦研究所的微生物博物馆游客可以了解研究人员如何从毒蛇、毒蜘蛛等动物身上提取毒液或毒素进行研究,也能了解到制作抗毒血清和生物疫苗的过程以及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可惜的是,2010年5月15日,布坦坦研究所生物标本库房发生了一场大火,8.5万个毒蛇标本几乎烧毁殆尽。所幸记录毒蛇资料的研究卷宗没有受损。

视频

巴西卫生监督局2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授权圣保罗布坦坦研究所进口600万剂中国新冠疫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