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布莉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莉欧
图片来自cookidoo-thermomix

布莉欧[1] [2] ,(法语:brioche),[3][4][5]),又称为布里欧鞋垫面包法国奶油面包奶油蛋卷面包,为法国甜点(或面包,亦有称“甜点包”[6]者)。

简介

布莉欧,其质外酥内软、由丰富的高、中筋面粉奶油鸡蛋牛奶制作烘培而成;其味甜而不腻,具有深色、金色和片状的面包皮,通常在打样后洗蛋液突出色泽。

布莉欧像是面包又像饰蛋糕 让许多人爱不释手,咸香滋味实在是很适合冬天享用。它的经典造型,半圆形的头,下半身是扇形的纹路,小小一颗非常可爱!布里欧面包是法式面包的经典,可是它背后的故事大有来头,甚至是造成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

不但可为茶点,亦可与鹅肝香肠一同品尝[7]

种类

布里欧面包口感非常柔软、香甜、有空气感,利用迷你吐司模一次变化四种口味:原味、义式大蒜肉桂葡萄干核桃坚果,口味混搭,要吃甜吃咸都有,口味任意搭配,绝不吃腻,满足每个人的味蕾。

常见的布莉欧略分两种:

  • 第一种为面包型(Pain Brioche,亦称Brioche Nanterre),外型为吐司状,鸡蛋、面粉比例较高,口感扎实,有时可加入葡萄干(后者称Brioche aux raisinsPanettone)。
  • 第二种为尖型(Brioche à tête),上有一尖头(tête),奶油比例较高,口感绵密。[8]

布莉欧有时会被认为是维也纳甜酥面包(Viennoiserie)的一种,其基本配方和材料布莉欧相同,但加了更多蛋、奶油、牛奶、水和鲜奶油,所以布莉欧具有更丰富的外观。

食材

富人食用的奶油比例较高,面粉:奶油约3:2,一般人食用的该比例则约为4:1。[9]

今日一般制作布莉欧的食材比例为:面粉250g、牛乳65g、砂糖35g、鸡蛋120g、奶油125g、盐5g与10g面粉。[10]

字源-由来

  • 布莉欧一词在1404年在法国已有使用[11]
  • 1611年英国学者科特格雷夫(Cotgrave)的英法词典(Dictionarie)即包含Brioche一字,然只记载为圆形、有调味的面包。[12]科特格雷夫考其起源地为上诺曼地
  • 今通说亦以其最晚起源于16世纪的诺曼第,惟不排除源于中世纪之可能性。[13]但一直到路易十四时期(18世纪初),奶油开始在法国北部普及后,现代型态的布莉欧才真正出现。[14]
  • 19世纪起,布莉欧在法国大行其道,
  • Brioche一字之来源,众说纷纭。
    • 一本1873年的字典写道,布莉欧可能是由布列塔尼圣布里厄(Saint-Brieuc)地区的人开始制作,故取其“布里”之音(Briochins)。
    • 另根据大仲马的推测,其可能最开始是起司口味,多以布利乳酪(法语Brie)为底,故取其音。[15]
    • 今日多认为Brioche来自古上诺曼地方言的动词brier,即今日法语的broyer(捣碎),意为捣碎小麦以制面包;至于-oche词尾即使该动词名词化。[16]

传闻轶事

卢梭在其回忆录《忏悔录》中写道:“我想起了一位尊贵的公主的蠢话:有人告诉她说农民没有面包吃了,她回答道:那就叫他们吃蛋糕吧!(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17],由于布莉欧由牛奶、奶油等烘培而成,远较仅以粗面粉制成的面包高档,故此语与晋惠帝之言“何不食肉糜?”意境相仿。[18]

法国大革命前夕,民不聊生;后有以路易十六之妻玛丽·安东娃妮特不知民间疾苦,而作此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卢梭并未言明该“尊贵的公主”究竟为何人;据法国史学家考证,此语甚至未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革命党用来控诉玛丽·安东娃妮特,而仅系作家卡赫(Alphonse Karr)于1843年的一篇文章中穿凿附会而成。[19]

故此段话的真假有三种可能性。

  • 首先,《忏悔录》的研究者保罗·约翰逊指出,该传记虽然不排除指涉真人真事,但也有许多据现代考证过后偏颇不确之处;他认为此话既不见于时人记载,应纯系卢梭杜撰。[20]
  • 第二,此话实为玛丽·安东娃妮特所讲;但玛丽·安东娃妮特的传记作者安东尼亚·弗雷瑟Antonia Fraser认为不可能,原因有二:
    • 其一,史实显示,她不仅长期实质救助贫者,根据解密后的通信档案,她与奥地利娘家通信时亦显现出对贫者的关怀,与此言内容大相迳庭。[21]
    • 其次,考诸时序,《忏悔录》虽出版于1782年,但全文早于1769年即定稿;1769年的玛丽·安东娃妮特年仅十四,默默无名,尚未成为王妃。
  • 最后一种可能性,根据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八的回忆录,皇室中多以路易十四第一任妻子西班牙的玛丽-泰蕾兹为做此言者。

参考文献

  1. 超柔软绵密布里欧(Brioche)面包: 四种口味一次满足,巧儿灶咖 ,2018-01-14
  2. 浓香布莉欧许餐包,爱料理
  3. brioche. 美国传统英语字典. 霍滕·米夫林·夏悫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9-07-20] (英语). 
  4. Brioche. 柯林斯英语词典. 哈珀柯林斯. [2019-07-20] (英语). 
  5. Brioche. 韦氏词典. 梅里厄姆-韦伯斯特. 2019-07-18 [2019-07-20] (英语). 
  6. 独角仙,《无包不欢》,页34。
  7. Robuchon, Joel, ed. (2007). Le Grand Larousse Gastronomique. Paris: Larousse. 页 134.
  8. Glenn Rinsky; Laura Halpin Rinsky. The Pastry Chef's Companion: 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Guide for the Baking and Pastry Professional. Wiley. February 28, 2008: 384 pages [2008]. ISBN 978-047-000-955-0 (英语).  页39。
  9. Carême, Marie-Antoine. Le pâtissier royal parisien ou Traité élémentaire et pratique de la pâtisserie ancienne et moderne, Paris: J.-G. Dentu, 1815.
  10. 成美堂出版编集部《パンの辞典》,2006年,页18。
  11. Brioche. Le Tréso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informatisé. Analyse et Traitement Informat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19 June 2011]. 
  12. Cotgrave's 1611 French/English Dictionary. [2016-01-01]. 
  13. Colette Guillemard, Les Mots d’origine gourmande, Paris Belin, 1986, 页 51.
  14. Maguelonne Toussaint-Samat, "History of Food",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2, 页243。
  15. Grand Dictionnaire de cuisine, Paris, Alphonse Lemerre, 1873, 1179 p., p. 304
  16. -OCHE : Définition de -OCHE. [2016-01-01]. 
  17. 《忏悔录》黎星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六章。
  18. 《资治通鉴》晋记五,孝惠皇帝上之下元康九年。
  19. Campion-Vincent, Véronique & Shojaei Kawan, Christine, "Marie-Antoinette et son célèbre dire : deux scénographies et deux siècles de désordres, trois niveaux de communication et trois modes accusatoires", Annales historique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2002.
  20. ポール・ジョンソン‘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ズ’别宫贞徳訳,共同通信社,1990年,页32-5;原文见Paul Johnson, Intellectuals, Harper & Row, 1988, 页14以下。
  21. Fraser, Antonia (2002). Marie Antoinette: The Journey,页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