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帝王」修訂間的差異

(创建页面,内容为“帝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8 次修訂)
行 1: 行 1:
 帝王
+
[[File:帝王.jpg|280px|缩略图|右|<big>古代皇帝</big>[http://img00.hc360.com/water/201301/201301161823543434.jpg 原图链接][http://info.water.hc360.com/2013/01/161824397102.shtml 来自 慧聪网 的图片]]]
 +
 
 +
'''帝王'''(Emperor):是[[皇帝]]和各种君王的总称。即“其时的当权者”。帝(Emperor)和王(King),严格说,不是同一级的。周之前,字义相近。[[秦始皇]]之后,藩国或附属国的[[君主]]称王。如[[齐王]]、[[晋王]]、[[朝鲜王]]、[[越南王]]、泰王等。天无二日,理论上天下只能有一个皇帝(自称为‘朕’),而有多个王。对华夏所谓天朝正统而言,不承认世上任何其他皇帝。但天朝正统衰落时,[[中国]]本土会出现多个皇帝并存的情况<ref>[https://ting35.com/book/3723.html 话说天下帝王篇下],三五听书网</ref>。
 +
 
 +
==分类==
 +
 
 +
===创业为帝王者===
 +
 
 +
为帝王有多种方法,愚见最艰苦和最值得尊敬的无非是[[创业者]]。诚如某些看似得虎狼之狠然内里却具大儒之风者所论,这种帝王,便似建园者,废尽心力的为众人辟造了一处美所,其间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且外人们对这建园的辛苦欲得知的想法亦欠奉,帝王,称帝前,曾励精图治,[[运筹帷幄]],挥斥万军,决胜沙场,其所历种种非有大韬略,大韧性,大志向者不能当之。
 +
 
 +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曾总结凡经此大历练而得成功者的三个阶段性境界:(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地,前两个境界是不为人所了解的,众人所见的大多还是第三个境界,似乎成功者,称帝者本就有那份命在,是天数,与人为没太大干系,于是,你看,开头所说的种种情绪便蓬勃地宣泄了开来。忠从,艳羡,觊觎,妒忌,都来了,一股脑地演变为表面的一些示君以警的大义凛然的行为,似乎是不要命也要让“帝”了解一下“民”的作用吧,然又不是,在自己不是“帝”时,你看他们就是以“民”的身份来勇气可佳的说说“民”的作用,倘他们做了“帝”,实不知其能如何待“民”。
 +
 
 +
===守业为帝王者===
 +
 
 +
创业为帝王者有伟大的勋绩在前,后便有过失,足以互为消融一下,起码也是落得个“无功无过”。即使是独具慧眼的罢,也总会百年之
 +
后,那么就会有世袭的后辈来作这守业者。中国流行一句俗话:守业更比创业难。创业的艰难与险阻是可以想见的了,而守业的难度在哪里呢?[[创业]]的先帝、先王是晓得“民”的重要性的,所以于分辨能力上比着后辈们可能算是稍有那么一点先机罢!于是,在先帝的眼中清晰的“民”与“非民”在后辈的[[守业]]者眼里便茫然了起来。而这种分辨上能力上的退化所造成的结果就是为了防止被愚弄,为了艰巨的守业大业,只好错杀一千莫纵一民了,你看,这就更加荒唐了,盛世看似确是盛世了,然盛在其表,朽在其里。这民终还不是能轻易的扼住的,你觉“我是当权者,我能决定一切,民算什么,没你们这群民,我自然还能拥有一群更好的民”,果真如此么?未必别国的政事没有触及这个[[社会]]的和历史的敏感末梢,而别国之民仍安居,此国却竟为守业开始逐民了,逐民为守业?贻笑大方乎?!本末倒置乎?!于此,守业即使勉强是守业了,但是没了创业的那大功绩的烘衬,已开始功不抵过了罢?
 +
 
 +
===虚位为帝王者===
 +
 
 +
这里的虚位并非指史上的某些被大宦所挟号令诸侯的傀儡。而是说虽然坐的是帝王位,然谋的并非是帝王事。守业者纵然是功不抵过了,
 +
总也算勉强守住的了。留下给这些帝者的就是那么些个的庭台楼宇,那么些个的珠光宝气,那么些个的红粉佳人,这也许都是些个需要穷
 +
一生来掘其真趣的实在事物罢?!那么,逐走的民又算是什么呢,是早该忘却的……但是,“民”不见了,空有那庭台,那[[珠宝]],那美人又怎能算“帝王”<ref>[http://mooc.chaoxing.com/course/51348.html 中国的 帝王 和宰相],超星网,2019-7-24</ref>?
 +
 
 +
==视频==
 +
 
 +
===<center> 帝王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李治不愧是帝王,九岁就要带兵打仗了</center>
 +
 
 +
<center>{{#iDisplay:x0914c5qnv4|560|390|qq}}</center>
 +
 
 +
<center>大明朝十六帝王像</center>
 +
 
 +
<center>{{#iDisplay:v3050c0iexz|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於 2020年4月8日 (三) 20:45 的最新修訂

帝王(Emperor):是皇帝和各種君王的總稱。即「其時的當權者」。帝(Emperor)和王(King),嚴格說,不是同一級的。周之前,字義相近。秦始皇之後,藩國或附屬國的君主稱王。如齊王晉王朝鮮王越南王、泰王等。天無二日,理論上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自稱為『朕』),而有多個王。對華夏所謂天朝正統而言,不承認世上任何其他皇帝。但天朝正統衰落時,中國本土會出現多個皇帝並存的情況[1]

目錄

分類

創業為帝王者

為帝王有多種方法,愚見最艱苦和最值得尊敬的無非是創業者。誠如某些看似得虎狼之狠然內里卻具大儒之風者所論,這種帝王,便似建園者,廢盡心力的為眾人辟造了一處美所,其間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而且外人們對這建園的辛苦欲得知的想法亦欠奉,帝王,稱帝前,曾勵精圖治,運籌帷幄,揮斥萬軍,決勝沙場,其所歷種種非有大韜略,大韌性,大志向者不能當之。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曾總結凡經此大曆練而得成功者的三個階段性境界:(一)「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般地,前兩個境界是不為人所了解的,眾人所見的大多還是第三個境界,似乎成功者,稱帝者本就有那份命在,是天數,與人為沒太大幹系,於是,你看,開頭所說的種種情緒便蓬勃地宣洩了開來。忠從,艷羨,覬覦,妒忌,都來了,一股腦地演變為表面的一些示君以警的大義凜然的行為,似乎是不要命也要讓「帝」了解一下「民」的作用吧,然又不是,在自己不是「帝」時,你看他們就是以「民」的身份來勇氣可佳的說說「民」的作用,倘他們做了「帝」,實不知其能如何待「民」。

守業為帝王者

創業為帝王者有偉大的勳績在前,後便有過失,足以互為消融一下,起碼也是落得個「無功無過」。即使是獨具慧眼的罷,也總會百年之 後,那麼就會有世襲的後輩來作這守業者。中國流行一句俗話:守業更比創業難。創業的艱難與險阻是可以想見的了,而守業的難度在哪裡呢?創業的先帝、先王是曉得「民」的重要性的,所以於分辨能力上比着後輩們可能算是稍有那麼一點先機罷!於是,在先帝的眼中清晰的「民」與「非民」在後輩的守業者眼裡便茫然了起來。而這種分辨上能力上的退化所造成的結果就是為了防止被愚弄,為了艱巨的守業大業,只好錯殺一千莫縱一民了,你看,這就更加荒唐了,盛世看似確是盛世了,然盛在其表,朽在其里。這民終還不是能輕易的扼住的,你覺「我是當權者,我能決定一切,民算什麼,沒你們這群民,我自然還能擁有一群更好的民」,果真如此麼?未必別國的政事沒有觸及這個社會的和歷史的敏感末梢,而別國之民仍安居,此國卻竟為守業開始逐民了,逐民為守業?貽笑大方乎?!本末倒置乎?!於此,守業即使勉強是守業了,但是沒了創業的那大功績的烘襯,已開始功不抵過了罷?

虛位為帝王者

這裡的虛位並非指史上的某些被大宦所挾號令諸侯的傀儡。而是說雖然坐的是帝王位,然謀的並非是帝王事。守業者縱然是功不抵過了, 總也算勉強守住的了。留下給這些帝者的就是那麼些個的庭台樓宇,那麼些個的珠光寶氣,那麼些個的紅粉佳人,這也許都是些個需要窮 一生來掘其真趣的實在事物罷?!那麼,逐走的民又算是什麼呢,是早該忘卻的……但是,「民」不見了,空有那庭台,那珠寶,那美人又怎能算「帝王」[2]

視頻

帝王 相關視頻

李治不愧是帝王,九歲就要帶兵打仗了
大明朝十六帝王像

參考文獻

  1. 話說天下帝王篇下,三五聽書網
  2. 中國的帝王和宰相,超星網,201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