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常州词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常州词派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以常州文人张惠言(1761-1802)为首。张惠言编辑《词选》,认为词继承了《诗经》的风雅比兴传统,强调词“深美闳约”、“意内言外”等审美特征,推尊词体,大大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其后,周济(1781—1839)继承发扬了张惠言的词论,编辑《宋四家词选》等,提出“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浑化”等理论。谭献(1832—1901)、陈廷焯(1853—1892)、况周颐(1859—1926)算是常州词派的第三代,其代表作品《复堂词话》《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等,进一步丰富了品词、作词的方法。常州词派的最大贡献是在理论上阐发了词所具有的载道、言志之价值,使其成为与经典诗文并列的文体。

引例1

词之为技小矣。然考之于昔,南北分宗,征之于今,江浙别派, 是亦有故焉。吾郡自皋文、子居两先生开辟榛莽,以《国风》《离骚》之恉(zhǐ)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一时作者竞出,晋卿集其成。 (周济《存审轩词·自序》) 词作为一种技艺,不算重要。然而考察词史,有以北宋词为宗的,有以南宋词为宗的,用今日情形验证,常州(江苏)、浙江发展出两大流派,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同乡人张惠言、恽敬两位先生开辟词学新路以来,用《诗经•国风》《离骚》的意旨趣味,重现温庭筠、韦庄、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艺术风貌,一时之间词人竞相出现,其中董士锡集合了各家优点。)

引例2

金针度,《词辨》止庵精。截断众流穷正变,一灯乐苑此长明,推演四家评。 (朱祖谋《望江南》) (教给别人方法,周济的《词辨》很精当。把众多杂乱的观点一并截断,穷究词体的正源和变化,犹如一盏明灯永久照亮了词苑,这应该归功于周济《宋四家词选》的词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