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平安川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安川镇1993年9月30日设立,2005年2月5日废止的地名。

地名含义

“平安”指无灾无难,百姓生活太平,“川”既有平原之解,又有米粮川之意。

历史沿革

平安川古时就有劳动人民在此耕耘。清代初期,这里被封禁为盛京围场。1879年(光绪五年),设置海龙厅时,归海龙厅的海远社管辖。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盛京围场全部开禁,逐渐形成居落,海龙厅升为府。1909年(宣统元年),海龙府划出东南8社,设立辉南直属厅,归辉南厅海远社管辖。1913年(中华民国2年),废厅改县,改为辉南县,本镇属之。1919年(中华民国8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8个区,归第七区管辖。1923年(中华民国12年),辉南县将8个区改为8个社,原冠于社首的“海”字改为“辉”字,归辉远社管辖。1925年辉南县将8个社改为4个区,归第二区管辖,区公所设在平安川。1928年(中华民国17年),废除区制。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伪大同元年),伪满洲国建立保甲制,平安川属楼街保。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伪康德三年),废保建立街村制,为平安川村。1945年11月,辉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后,把全县划为8个区,为四区(平安川区),辖兴德、永胜、转通、三岔口、龙泉、茂盛、马道梁、四合、太清、髙集岗、林家沟、楼街12个村。1949年,四区除划给三区2个村外其余未变,驻地先在转通,后迁至朱家屯。1951年,四区辖茂盛、楼街、四合、龙泉、三岔口、兴德、永胜、林家沟髙集岗、太清、转通11个村。1956年3月,改区村制为乡镇制,原四区分为平安川乡、髙集岗乡、龙泉乡、楼街乡,平安川乡由原四区的转通村、三岔口村、兴德村、永胜村组成,辖转通、朱家屯、长胜、新立、三岔口、德胜、西安堡、兴安堡、向阳堡、马家屯、陈家屯、刘船口、龙安堡、薛家街、罗家屯、胡迷山16个屯。1958年3月,全县乡镇调整,平安川乡辖永胜、日光、长胜、兴德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驻地朱家屯。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中,由原平安川乡、高集岗乡、楼街乡、板石河乡的14个高级社组成东风人民公社,辖楼街、板石河、长虫哨、姜家街、鞠家街、龙泉、龙光、平安川、日光、永胜、髙集岗、郭船口12个管理区,111个生产队。1961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东风人民公社改为平安川人民公社和楼街人民公社,平安川人民公社辖郭船口、长胜、平安、新胜、兴德、永胜、日光、髙集岗、太清9个生产大队。1962年,全县人民公社调整,原平安川人民公社分为平安川人民公社和髙集岗人民公社,平安川人民公社辖郭船口、长胜、金山、团结、平安、新胜、兴德、向阳8个生产大队。1982年,全县调整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平安川人民公社辖平安、郭船口、向阳、新胜、兴德、长胜、团结、金山8个大队,85个生产队。1983年,全县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改革,平安川人民公社改为平安川乡,辖长胜、金山、团结、平安、新胜、兴德、向阳、郭船口8个村,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93年9月30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根据吉民行〔1993〕4号文件,撤消平安川乡,设立平安川镇。2005年2月5日,全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撤销平安川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楼街朝鲜族乡。[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