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之滨,北与驻马店市相邻,西与豫西南重镇南阳市交界,是宜居城市信阳市中心城区,也是信阳市新兴城区。
平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淮上文明”和“古楚文化”的发源地,城阳城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县区级楚文化主题博物馆,成为对外展示信阳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县域经济发展论坛暨市委书记话发展”论坛上,平桥区被评为“新中国60年县域经济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城市”。下辖卫星城国家级小城镇试点明港镇(现建成面积26平方千米)等乡镇街道。平桥区面积1889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2017年)。[1]
目录
地理环境
平桥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有南北气候之长,享有北国之江南。江南之北国的美誉。南北动植物资源在此汇集,有高等植物150多科,2000多种,森林覆盖率20.2%。全区林深树密,奇石林立,山溪、瀑布随处可见。
资源山地、垄岗、平原多种地形在这里交错聚集,区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淮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平桥区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流长122公里,有一级支流10余条。
自然资源
境内上天梯非金属矿为亚洲第一大非金属矿,总储量达7.3亿吨,其中珍珠岩储量占全国50%以上。境内的华豫、平桥两大电厂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万亩精品石榴名播中原,优质米、淡水鱼、板栗、花生、百合等多种农副产品享有盛名。
平桥区享有“北国之江南,江南之北国”的美誉。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形在这里交错聚集,境内河流、水库众多,水资源丰富,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76座。这里盛产茶叶、石榴、板栗、银杏、百合、花生、鱼、龙虾等。已探明可采矿藏38种,珍珠岩、萤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平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盛产花生、石榴、扳粟、茶叶、银杏、百合等;探明可采矿藏38种,珍珠岩、莹石等非金矿产资源丰富。
平桥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冷暖适中,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20.2%。青山绿水间,桐柏山逶迤西来,大别山蜿蜒东去,淮河浉水缠绵环绕。境内有震雷山风景名胜区、天目山省级森林公园、龙飞山生态观光林带,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
人口
2000年,平桥区辖1个街道、6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94088人,其中:羊山街道29024人、平桥镇79617人、明港镇97778人、五里店镇33609人、邢集镇31491人、甘岸镇21135人、平昌镇51097人、九店乡19738人、肖王乡27616人、龙井乡20692人、胡店乡35895人、洋河乡32599人、彭家湾乡27824人、长台乡32999人、肖店乡20214人、兰店乡14948人、王岗乡23639人、高粱店乡19381人、查山乡24737人、前进乡19989人、楚王城开发区未批镇19459人、上天梯管理区虚拟镇10607人。
交通
区位: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穿越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西(安)合(肥)高速公路、省道335线横贯东西,北距省会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交通便利。
航空:正在修建的明港机场,预计2010年全面通航。
京广铁路、宁西铁路在此交汇,京港澳高速、沪陕高速辐射四方,107国道、312国道纵横全境。在2小时车程内,南有武汉天河机场,北有郑州新郑机场。
平桥区交通便利,南距武汉200公里,北距郑州300公里,东到合肥300公里,西至西安300公里。由武汉天河机场而至,2个小时可到达。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信正公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312国道、信叶高速公路、明桐公路横穿东西,是河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连接东西部的主要通道。
经济
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4.9亿元,增长9.6%,总量和增速分居全市第二和第三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5.4亿元,较上年增加6200万元,税收占比81.5%,收入总量全市第三,收入质量全市第二;粮食生产克服连续旱灾,总产量5.73亿公斤,实现了“十连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4.3%,总量和增速分居全市第三和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77元,实际分别增长11%和14.4%;出口创汇3709万美元,增长52%,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增长24%;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3亿元和75亿元,新增存贷比74.6%,高于全市17.6个百分点。
2017年,平桥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07.3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增长18.4%,增速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达到7.1亿元,总量全市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106.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0元,增长10.3%,增速全市第一。
农业
全区打造石榴、花生、珍珠黑香瓜子、家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依托大户带动、市场驱动、项目支持,新发展茶园1.4万亩。抓好明港生猪养殖示范园建设工程,争取成为省级生猪调出大县。要重点扶持、积极申报,争创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水产、畜产等农产品标准化检测,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3年,新建成高标准粮田9.3万亩。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现代牧业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向阳、兴和、圣新等7个项目,年出栏生猪达40万头。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5家,新培育500亩以上流转大户5个,成立家庭农场52家,提高了规模经营水平。持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完成10个扶贫开发村整村推进任务,5000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五里店郝堂村为试点,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尊重群众、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以群众为主体筹资与政府奖补相结合、民居改造与村庄修复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郝堂村被住建部纳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新典范。
工业
2013年工业发展质态良好,舜宇光学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厂房、职工宿舍及配套工程全部启用,年产值达1.7亿元;瑞孚实业新增投资1亿元,4栋生产车间、3栋职工住宿楼建成使用,月产值达1200万元;中联制管200万吨钢材深加工项目二期总投资3亿元,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年产值突破28亿元;大营微粉二期6个月即完成投资1.2亿元,年加工矿渣微粉达60万吨。百威英博、万富油脂、鸡公山酒业、宏润冷冻等传统优势企业得到巩固提升,为全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61.3亿元和204.6亿元,总量均居全市第一,两项指标分别增长19.8%和27.6%,分居全市第一和第三位。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造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4.6万平方米,区实验小学成功加盟北京实验二小教育集团,市一中、市六职高完成整体搬迁,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被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高考再创佳绩,普通高招一本进线率达8.8%。
文化
2013年,区公共图书馆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首届“全国汉字输入大赛”总决赛在公共实训基地成功举办。城阳城址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入围国家第二批立项名单。“郝堂民俗文化周”打造了豫南民俗文化的新亮点,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首批特色文化基地。
科技=
2013年,天意节能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58.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二,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健康服务进家庭”项目累计受益群众12万人次。
医疗卫生
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第三人民医院病房楼正式启用。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 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化人口计生依法行政,人口计生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务实推进信访稳定工作,信访总量及来区访、越级访、重复访持续下降。
民生保障
201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79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2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50万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被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河南省促进全民创业先进单位”。
2013年,全区参加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70.3万人次,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3.8亿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8206万元,惠及4.7万低收入群众。共为7734人次进行网上救助结算,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322万元。完成1800户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开工2810套,主体完工1500套。
风景名胜
震雷山风景名胜区、天目山省级森林公园、龙飞山生态观光林带。而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国故部——城阳城遗址。吴家尖山鄂豫边省委革命旧址、红军桥等人文历史景点。
其前身信阳县有2600多年的历史,境内的楚国故都城阳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过精美绝伦的战国编钟,奏响的《东方红》乐曲伴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这里还曾诞生过“亡羊补牢”、“闻鸡起舞”等流传千古的经典寓言,哺育了文坛领袖何景明等众多历史名人,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儿女。
民风习俗
饮茶
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为商、为官为民。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主人就会手足无措。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则表示略坐片刻即走。 饮茶是一种信阳文化,每年一度的信阳茶叶节,海内外客商、各界社会名流、文化雅士齐聚信阳,以茶为媒,洽谈引进了一大批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创作了千百篇诗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