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的图片

幽(拼音:yōu)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指物体的色度,又表黑色。由此两义引申出昏暗等义,又引申出隐蔽的意义,后由隐蔽义引申出囚禁等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幽

拼音; yōu

注音; ㄧㄡ

部首; 幺

笔画数; 9

部外笔画; 6

平水韵; 平声十一尤

统一码; 5E7D

五笔; XXMK

仓颉; XXMK

郑码; ZZZL

四角; 22770

笔顺; 丨フフ丶フフ丶フ丨

字级; 次常用字,一级字

字源演变

"↶"之同源分化字。本作↶,像两束丝相并之形,可用表物体之色度。为了区别词义,卜辞又追加火旁孳乳出"幽"字。金文袭之。字1、字2中上面是"丝"字,下面是"火"字。因古文字山形与火形易混,后世火旁讹作山形,所以《说文》中"从山、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汉隶字形与金文相同。楷书则将两束丝变成两个"幺"字,成为"幽"字。从《金文大字典》以为'幽"字本义指微火,并谓"今杭县人犹谓火微为幽"。甲骨文中"幽"或用于表物体之色度,这种颜色近于微火之色。古文献中,"幽"字或指黑色,假为"黝"。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幽,皮借为黝。"由上述意义,"幽"字可引申为昏暗、微弱义,还可引申为幽静、幽雅义。墙盘:"青(静幽高且(祖)才(在)微灵处。"(内心幽静的高祖安好地居住在微国)由幽静义又可引申为隐蔽义。《说文》:"幽,隐也。"由隐蔽义亦可引申为囚禁义。

古文解释

说文解字 隐也。从山中↶,↶亦声。于虬切。

说文解字注 隐也。

【踏部】曰:"隐,蔽也。"小雅。桑叶有幽。毛曰:"幽,黑色也。"此谓"幽"为"黝"之假借。玉藻幽衡。郑云:"幽,读为'黝'。"毛不易字。郑则易之周礼牧人阴祀用幽牲。守祧幽垩之。郑司农皆幽读为黝。引尔雅地谓之黝。今本幽黝字互讹。

从山↶。

幽从山犹隐从踏。取遮蔽之意。从↶者、微则隐也。

↶亦声。于虬切。

三部。

康熙

《唐韵》、《集韵》:于虬切,《韵会》:幺虬切,《正韵》:于尤切,并音呦。《说文》:幽隐也。《易·履卦》:幽人贞吉。疏:幽隐之人,守道贞吉。《礼·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虽复隐处,常自修整不倾邪也。《后汉·章帝章和元年诏》:光照六幽。注:谓六合幽隐之处也。

又《尔雅·释诂》: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记·乐书》:极幽而不隐。

又《玉篇》:幽,深远也。《易·系辞》:无有远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问远之与近,及幽邃深远之处,皆告之也。《诗·小雅》:幽幽南山。注:幽幽,深远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韵》:幽,暗也。《书·舜典》:黜陟幽明。注: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礼·檀弓》: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注:鬼神处幽暗。

又《正韵》:幽,囚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幽于缧绁。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幽北阙。

又州名。《书·舜典》:肇十有二州。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幷州。《尔雅·释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气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左传·庄十六年》:同盟于幽。注:幽,宋地。

又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国,思士不妻,思女不夫。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

又姓。《广韵》:出《姓苑》。

又与"黝"通。《集韵》:黝,或作"幽"。《礼·玉藻》:一命缊绂幽衡,再命赤绂幽衡。注:幽,读为"黝黑"之"黝"。

又叶于交切,音窔。《道藏歌》:回舞太空岭,六气运重幽。我际岂能穷,使尔终不雕。

又《诗·小雅》: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传:幽,黑色。[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