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原图链接来自 一起扣扣网 的图片

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又名高要市华侨中学,创建于1987年,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高要一中位于高要市城区内,与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历史名城肇庆市一江相望,二桥相通,是目前本地区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1]。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校内草木繁茂,校道宽阔笔直,教学区内教学楼,办公楼,科学楼,图书馆等设施,有接入ADSL宽带网的1000兆光纤校园网和多个电脑教室,教室专用电子备课室等现代教学设施,运动区有多功能体育馆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生活区有教工宿舍,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生活设施。

办学规模

注重硬件建设的投入。学校建有自己的校园网站,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60%的教室已经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学生每10人拥有l台计算机,供学生上网和阅读电子读物的电脑有300多台;图书馆藏书达88134册,电子图书平均每生20册,每生图书25册。建立和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图书,报纸杂志的管理,合理安排学生的借阅时间,使这些图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更加注重更新校图书室的藏书和增加校阅览室的报刊杂志。调动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积级性,方便学生全天借阅,使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精神财富”。学校充分利用文学社宣传栏、班级板报以及广播站、学校网站、校长信箱等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各种社团,活跃校园文化。“南燕文学社”定期出版报刊,邀请专家讲学,培养了大批写作人才[2]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学班78个,在校生4500多人,教职工300人。现有政治专任教师15人,本科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6人,肇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肇庆市政治学科带头人2名,师资力量雄厚,教研教学水平高。该科组坚持“以生为本,与时具进,开放实践,导向成才”的学科教学理念,创新教法,面向全体学生。近年政治高考成绩均位居肇庆市,高要市前列。近年政治科组大力开展“青蓝”工程,培养大批青年教师,建立备课组长工作责任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形成:“勤、实、细、巧”的政治学科组特色。学科组制度健全,以备课小组为基础,以教研组龙头,积极开展“说议听译”教研系列活动。科研出成果,政治科组近年开展了12项课题研究,其中省级6项,校本课题6项。有40多篇论文在肇庆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获奖。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陈果奖捷报频传,其中有:省级奖项11个,团委奖项16个,其中有: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广东省优秀教学设计交流展示三等奖、全国教育多媒体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省德育创新奖二等奖等。教学出成绩,科研出成果。政治科组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科组。

高要一中英语科组是一支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优秀教师队伍,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特点。全科组教师38人,本科学历达97% ,有高级教师12人。建校以来组内涌现出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南粤优秀校长、广东省优秀科研人员、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英语学科带头人、高要市优秀教师等多人;有6名教师曾前往英、美国家或国内名牌大学学习进修。近三年有96名学生在各项英语竞赛中获奖,尤其是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成绩特别辉煌。

所授荣誉

我校是“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2008—2009学年度组织学生参加省集邮协会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青少年邮集制作大赛,有6位同学获奖,其中苏晓梅同学的《中国杭天之路》获省三等奖,其余获纪念奖,我校荣获“组织奖”,苏学玲老师获“优秀辅导员”奖。并于2009年1月举行巡回展,师生踊跃参观,师生从方寸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每年一届的“高要一中体艺节”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课外活动多姿多彩,有书画音乐兴趣小组、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等。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丰富了我校教育资源的内涵。

视频

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 相关视频

2019年高要一中高考加油视频《追梦》
高要一中2019届高三照片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