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紫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東紫珠 |
中文名稱:廣東紫珠 拉丁學名: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 科:馬鞭草科 屬:紫珠屬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涼。歸肝、肺 |
廣東紫珠,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廣東紫珠Callicarpakwangtun-gensisChun的乾燥莖枝和葉。夏,秋二季採收,切成10~20cm的段,乾燥。[1]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亞科:牡荊亞科
亞屬:紫珠亞屬
族:紫珠族
分布區域:中國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越南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2米;幼枝略被星狀毛,常帶紫色,老枝黃灰色,無毛。
葉片狹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26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通常無毛,背面密生顯著的細小黃色腺點,側脈12-15對,邊緣上半部有細齒;葉柄長5-8毫米。
聚傘花序寬2-3厘米,3-4次分歧,具稀疏的星狀毛,花序梗長5-8毫米,花萼在花時稍有星狀毛,結果時可無毛,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白色或帶紫紅色,長約4毫米,可稍有星狀毛;花絲約與花冠等長或稍短,花葯長橢圓形,藥室孔裂;子房無毛,而有黃色腺點。
果實球形,徑約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和窄葉紫珠C.japonicaThunb.var.angustataRehd.相似,但後者葉片較小,倒卵狀披針形,背面腺點不顯著。花序分歧較少可以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生於300-1600米的山坡林中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北江地區。
生長習性
喜溫、喜濕,怕風、怕早。生長要求年平均溫度15-25℃,12月平均溫度2-10℃,極端最低溫度-1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在有霜期2-3個月的地區是廣東紫珠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沙質黃壤為好。
藥用價值
功能
收斂止血,散瘀,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熱毒瘡瘍,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適量,研粉敷患處。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分枝少,長10~20cm,直徑0.2~1.5cm;表面灰綠色或灰褐色,有的具灰白色花斑,有細縱皺紋及多數長橢圓形稍突起的黃白色皮孔;嫩枝可見對生的類三角形葉柄痕,腋芽明顯。質硬,切麵皮部呈纖維狀,中部具較大類白色髓。葉片多已脫落或皺縮、破碎,完整者呈狹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下表面有黃色腺點;葉柄長0.5~1.2cm。氣微,味微苦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