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南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1] 。地处东经 104°31′至105°39′,北纬23°29′至24°28′之间[2] 。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8.1℃,≥10℃积温4651.7~6823℃,河谷最低海拔积温7337℃。广南县总面积7983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代码:532627[3] 。拼音:Guangnan xian。

中文名称	
广南县
所属地区	
中国云南省
政府驻地	
县人民政府驻莲城镇
邮政区码	
663300
面积	
7983平方千米	
行政区类别	
县
下辖地区	
莲城镇、八宝镇、南屏镇
电话区号	
0876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东南部,邻接 广西
人口	
75万人

县情概况

  云贵高原向桂东延伸的斜坡地段,属滇东南岩溶高原的一部分,是一个山地高原的丘陵地区。从整体上看,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东西长105公里,南北相距103公里。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邱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

壤并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的交通要道之一。北部多为构造侵蚀低山、低中山、中山及侵蚀低中山,中小河流、溪沟星罗棋布,多为小坝

子;南部为可溶岩性地区,广布岩溶,以碳酸岩为主,发育成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全县自然风光优美,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有历史文化名城—莲城、八

宝省级风景名胜区、 “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世外桃源” —坝美村、“万山鼻祖”—九龙山等景点。

广南

历史沿革

  广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已发现,出土鉴定的文物、古迹、化石、墓葬、生产生活用具等证明,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广南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公元 前三世纪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西汉元鼎六年置牂牁郡,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三国蜀汉至东晋随属兴古郡; 唐初隶南宁州都督府,唐中叶, 隶岭南西部邕州为僚子部,自立200余年;宋为特磨道; 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宣慰司,明朝洪武十五年设广南府;清代仍然设广南府;民国2年废府改为广南县,隶

蒙自道, 民国10年废道改为云南省直隶厅,民国31年隶文山专区,1958年4月l 日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随属至今。

  广南境域古属“西南夷”的一部分,居住着濮人、侬人、山僚、沙人等少数民族。宋仁宗五年,宋朝将领枢密副使狄青和杨文广率部征讨“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大批宋朝军队尾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 富宁和滇东南)。公元1055年,侬智高败走大理国后, 大部宋军在此地领命从俗,逐步变为封建领主,宗支

繁衍。明朝初期在云南建立二十二卫,三衔十八所,广南为二十二卫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就这样逐渐落籍下来。

  汉族军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开荒垦田,兴修水利,戍边卫民。洪武十六年,沐英到南宁征招了大批工匠到云南,分配到二 十二卫,调集江西、浙江、湖南、河南等四个都司兵到云南各地守边置屯。汉族军民屯田戍边,对开发广南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朝后期,军屯制度渐废,诸多军户落籍云南州县为民,明清时代,朝廷在广南实行土司和流官并存制,朝廷官员的到任,加强了对广南的开发和治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

  清宣统三年之前,广南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随着改土归流的变革更是吸引了很多籍少地无地或生产、生活无着的汉族移民源源而来,或殖垦,或用工,或做小买卖。内地汉族不断涌入广南,传入先进的文化、技术和铁农具、工具,促进了农业、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的发展。

  民国期间,广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边纵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广南的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行政区划

  广南县辖7个镇、11个乡:莲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坝美镇、董堡乡、旧莫乡、杨柳井乡、板蚌乡、曙光乡、黑支果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堂上农场、石山农场。

  2000年,广南县辖6个镇、14个乡:莲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那伦乡、董堡乡、旧莫乡、杨柳井乡、板蚌乡、曙光乡、黑支果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阿科乡、八达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3037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莲城镇 67134、 八宝镇 66749、 南屏镇 40198 、珠街镇 35241、 那洒镇 48010、 珠琳镇 61121 、那伦乡 15147 、董堡乡 19993 、旧莫乡 55681 、杨柳井乡 35725、 板蚌乡 14033 、曙光乡 28485 、黑支果乡 46183、 篆角乡 23509 、五珠乡 26787 、者兔乡 35167 、者太乡 18585 、底圩乡 30073、 坝美镇 6255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10年,广南县行政区划:

  莲城镇 辖: 北宁社区、莲湖社区、南秀社区、永安社区、龙井社区、北坛社区、菜园社区、莲花村、那们村、小广南村、董那孟村、平山村、岜夺村、坝汪村、细掌村、端讽村、坡孟村、赛京村、端鸠村、老龙村、那朵村。

  八宝镇 辖: 八宝村、坝龙村、八甲村、河野村、板幕村、百乐村、杨柳树村、甲坝村、交播村、坝哈村、甘蔗园村、老寨村、平邑村、乐共村、俄色村、沙斗村。

  南屏镇 辖: 马街村、小阿幕村、干沟村、花榜村、老街村、大牙扫村、冉家屋基村、坝聋村、安王村。

  珠街镇 辖: 珠街村、树科村、老卧村、小阿章村、里吉村、尼录村、放羊村。

  那洒镇 辖: 那洒村、维莫村、董德村、岜皓村、贵马村、长箐村、魁母甲村、龙汪洞村、麻巫村、石丫口村、松树脚村。

  珠琳镇 辖:珠琳村委、以兔村、白泥塘村、吊井村、西吉村、西基德村、新寨村、羊街村、阿卡黑村、中寨村、阿哈村。

  那伦乡 辖:

  董堡乡 辖: 董堡村、董仕基村、老路村、老井村、罗瓦村、牡路村、董弄村。

  旧莫乡 辖: 旧莫村、威龙村、猫街村、里卡村、底基村、龙瓜村、里洋村、昔扳村、板茂村、西洛村、板榔村。

  杨柳井乡 辖:杨柳井村、西洋村、普弄村、骂然村、宝月关村、海子村、扣来村、石笋村、龙哈村、阿用村。

  板蚌乡 辖: 板蚌村、木艾村、永怀村、平老村、麻栗村。

  曙光乡 辖: 空山村、鸡街村、田新寨村、田房村、牛泥塘村、马堡村。

  黑支果乡 辖: 黑支果村、阿章村、牡宜村、木浪村、新街村、夷郎村、天生桥村、脚木塘村、龙潭村、鼠街村、马稍村、平寨村。

  篆角乡 辖: 阿渺村、大坪村、布标村、干坝村、坝熬村、下寨村、红岩村。

  五珠乡 辖: 五珠村、九克村、老厂村、红石岩村、石盆村、六良箐村。

  者兔乡 辖: 者兔村、者街村、木乍村、革佣村、斗月村、者妈村、那耐村、者莫村。

  者太乡 辖: 者太村、未昔村、大田村、三卡村。

  底圩乡 辖: 底圩村、普盆村、普龙村、叮当村、者嘎村、石尧村、同剪村、坝庄村。

  坝美镇 辖: 阿科村、者烈村、董幕村、革乍村、那洞村、者卡村、青石村、普南村 八达村、堂上村、同应村、洛里村、者歪村、者孟村、底先村。

  2006年,撤销那伦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莲城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阿科乡和八达乡,设立坝美镇,新设立的坝美镇管辖原阿科乡和八达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阿科乡政府驻地。

经济状况

  云南连接泛珠经济区大通道广南经济区土地面积781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在云南省129个区(县)中位居第三。2006年末,广南经济区总人口76.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实现生产总值223812万元,排全省(区)第46位,人均生产总值293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2.8%,排全省(区)第120位;一二三产比例为48:18:34,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完成财政收入7688万元,排全省区(县)第70位;人均财政收入101元,排全省(区)第118位。总体而言,广南经济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前两年的建设和调整,广南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发生较大的转变。

  “十五”至2006年间,广南县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2.2亿公斤左右,优质米、烤烟、茶叶、甘蔗、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9%。矿业、电力、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骨干产业得到培育和较快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1.6%。以坝美“世外桃源”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宾馆酒店、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6%。以这些优势产业为基础,使广南在市场竟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规划以经济区的资源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区域状况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和省、州经济功能区定位和产业政策为指导,提出发展广南通道经济的构想、布局和重点。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7%,坝区占5.3%,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有耕地面积62.4万亩(其中田22.2万亩,地37.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4亩。有园地6.9万亩,有林地536.78万亩,牧草地360万亩,水域面积2.2万亩,宜林荒山90多万亩,未利用土地279万亩。红壤883.48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8.62%,分布于全县各地;其次是石灰土147.7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3.15%。从广南县土地利用现状看,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面积较少,人地供需矛盾突出。半山区面积大,坝子比例小,低产田地比重大,约为2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尤其是瘠薄地,比重高达40%。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垦殖率普遍较低,肥料施用结构不合理,导致生产力还较为低下。因此,必须大力治理中低产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和山区土地资源,对沙化和水毁等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对农业用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从而促进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森林资源

  广南属国家天然林保护县。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3.66万公顷, 占全县土地面积77.48万公顷的56.35%,宜林荒山419.2万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773.077万立方米,主要以云南松、栎类、杉木为主。森林覆盖率43.6%,较五年前的42.01%增1.59个百分点。全县经济林面积10万余公顷,其中集中连片面积4.1万公顷。在经济林面积中,以油桐面积最大1.35万公顷,其次油茶1.29万公顷。有竹林面积142.1公顷。县域共有木本种子植物91科、272属、400多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植物有桫椤、观音连坐蕨、长蕊木兰、蒜头果、拟单性木莲、香木莲等10余种。

水能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8.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518.3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90.96亿立方米,地表年径流量38.05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41.8%,地下水年径流量为10.73亿立方米,占总径流量的28.5%。水能资源蕴藏量51.3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4.17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西洋江干流及清水江流域上,沿西洋江流域可建设8个梯级电站,可开发量为15.62万千瓦,占全县开发量的64.63%;沿清水江流域可建设3个梯级电站。

矿产资源

  广南县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地带西段与滇越凹型旋钮复合部位,一级构造极为发育,形成良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锑、金、水晶、重晶石、冰州石等3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共165个矿床(点)。其中,锑矿探明储量24万金属吨,居全国第二位,年产精锑3000吨。金矿探明地质储量5369.47千克,预计远景储量大于1万千克。

气候特点

  广南县距北回归线及太平洋、印度洋较近,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亚热带高原立体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6.7℃,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5.5℃,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气温8.6℃),最热月在7月(月平均22.5℃),无霜期305天,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1042.1毫米,降水量最多年达1391.2毫米,最少年为768.9毫米,最多月为402.6毫米,最少月为0.1毫米,干(11一4月)雨(5一10月)季节明显。历年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651.2时,平均相对湿度79%。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和低温冷害、干旱、洪涝、冰雹、大风和雷暴等,冬春干旱常见,夏旱和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霜冻、倒春寒、低温冷害隔年不一,有顺次出现、交替出现、连续出现的特点,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损失大的有很多

人口民族

  据统计资料显示,广南县2008年年末总户数167124户,总人口770971人,其中:农业人口726776人,占94.3%,少数民族人口478005人,占62%,在总人口中,其中男性404581人,女性366390人。

  分民族看,全县共有11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78005人,占总人口62%,在民族人口中,壮族329729人,占42.77%;汉族292966人,占38%;苗族91240人,占11.83%;彝族38212人,占4.96%;瑶族16621人,占2.16%;回族1333人,占0.17%;蒙古族612人,占0.08%;傣族、布依族等其他民族258人,占0.03%。

  分行业看,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4355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326959人,占75.1%;从事第二产业的有9653人,占2.2%;从事第三产业的有98936人,占22.7%。

  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半年以上劳务输出的人有833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9.1%。

名胜古迹

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雁塔,位于广南县城南13公里的坝洒东侧三台坡之颠,与莲城遥相对望。建于清道光末年。塔共有11层,高36.8m,系六角空心檐式塔,塔呈笔形。台基呈六方,条石砌筑,高1.8m,每方宽4.8m;塔体青砖砌筑,底层内空直径4.8m,壁厚1.48m,塔的每层前后有圆拱装饰假窗,唯七、十两层前窗内较深。该塔结构严谨挺拔,曾被称“迤南第一高塔”。199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昊天阁

  昊天阁——又称玉皇阁,位于县城一小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坐东向西,底层后墙及两侧皆为青砖砌筑,厚0.6m,阁内共26柱,内金柱4棵全系整木,直通阁顶,通面阔12.2m,通进深11.6m,通高18.6m。整个阁雕刻工艺造型生动,刻工精美。登此楼阁,视野开阔,莲城风光尽收眼底,是城中通览莲城风光的唯一古阁。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天阁——位于广南县人民医院内,因阁内原供奉有“都天太子”坐像而得名。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阁高9m,占地面积60 m2。共有内、外柱24棵,内柱6棵通顶。台基为条石砌筑,呈等边三角形,台阶上雕刻有“云龙水纹”图案,桅枋上雕刻有琴、棋、书、画等图案。结构精巧,造型古朴典雅。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侬氏土司衙署

  侬氏土司衙署——位于县城北街一小校园内。建于元初,曾设有大小衙门,占地面积11000m2。自元朝至民国的近七百年间,土司制度世袭27代,掌管广南政治、军事、民刑、钱粮等大权。广南土司府是中国壮族土司中建筑规模最大、权力较为集中、管辖范围最宽、世袭时间最长的土司府。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莫王氏宅院

  旧莫王氏宅院——位于广南县旧莫乡,距县城29公里。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800 m2,属硬山顶抬梁式建筑,双重院落,前有炮楼,后设暗堡。整幢楼房建筑有数不清的方眼榫头,却没有一个楔子,如今榫头严丝合缝,屋架完好,工艺堪称一绝,称为无楔房。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莲城

  莲城,广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莲城,因“四周山势开敞,具有川原之象,然岗坡绵延,平壤无多,近治诸山布列,形类莲花,故曰莲城”(道光《广南府志·城池》)。城位于55.48平方公里的广南大坝之中部,地势东北高,西北低,海拔1240米,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069毫米,无霜期301天。

  莲城,唐为侬氏据地,宋为特磨道治所—福州。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为广南西路宣抚司治所。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府署,十九年(1386年)开始建城池,府城建在平关坡上,建排栅,周四里,设西南二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后,开始兴建学宫,创书院,倡文教,关心农稼,兴修水利。雍正十年(1732年),广南巡抚张允随委员改建砖城,城墙周四里,长八百五丈八尺,高一丈六尺八寸,设垛口1603个,炮台8座;东西南北四门各设城楼,另设小南门,便民取水出入。城依山地无池。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为“蓄水以备缓急,引流以资灌溉”,在城西北隅挖掘一池塘,名承恩塘(今之莲湖)。道光十三年(1833年),府城遭地震,城墙数段坍塌。1842年,知府施道生、知县沈炳倡捐率士民重新修复城池。

  莲城,仅明清之间就建有六阁、二十四座庙宇、五座学宫、书院。早在明清时期,商贾云集,手工业兴盛,城市建筑业高速发展。市区规划严谨,民居形式复杂多样,房屋排列整齐,东西南北及小南街五条主街道贯穿全城,50条巷道纵横交错。五条主街道均为三道青石板铺面。民房栉比鳞次。富商住宅及官邸均为四合院、三间两耳、五间六耳或三进深大院。檐、枋、门,窗雕龙画风,石雕木雕比比皆是,古香古色,富丽堂皇,各具特色。城周东南西北各设城楼共四座,皆为两层阁楼,雄伟壮观。如今,保存下来的有吴天阁,都天阁,侬氏土司衙署部分,文笔塔,孔庙,贞节石牌坊,皇姑坟,万寿寺等。

  近年来,广南县加大对文物的抢救和维修力度,城内部分文物古迹修葺一新,新建或扩建了莲湖公园、文化广场、铜鼓广场等一批文化休闲设施,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得到和谐统一发展。1999年,莲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庙

  文庙——位于莲城南街县一中内。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雍正五年(1727)、乾隆六年(1741)增建,乾隆二十八年(1773)、道光六年(1826)重修。全庙占地约9000 m2,分为五进院落,现有泮池、棂星门石牌坊、大成殿。是早期祭祀教育家孔子的活动场所,也是历代兴办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1985年被列为文山州文物保护单位。

火树银花夜莲湖

  莲湖公园是广南主要的休闲娱乐中心,它是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莲湖公园总面积约23'平方米,莲湖中心有湖心楼。湖心楼是一座三重檐四角卷棚式歇山顶方形亭楼。南有四十米长的九曲一亭桥,北有可喷8种花式的彩色喷泉,东北、西南沿岸分别建有方亭、圆亭四座,西岸是大门及茶室。公园内的亭台楼榭风格古朴、典雅,漫步其间,湖水清澈、垂柳拂波、红亭倒映、草绿花红,给人几分诗情画意般的宁静与安详。它与东边的昊天阁,北边的都天阁,西边柯仲平纪念馆等古香古色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闲及游览的重要地方。莲湖公园原名承恩塘,俗称北门大塘子,于清朝嘉庆年间人工挖掘而成,用来蓄水以供城中市民饮用、灌溉良田。旧莲湖公园于民国25年(1936年)开始修建,由驻开广警备司令龙奎垣部队与莲城民众共建,在湖中修建东西跨中埂长堤,在堤上中心建亭楼。亭楼为四角卷棚式歇山顶,筒瓦覆面,穿斗抬梁式全木结构,四周有围栏,可作靠椅坐赏湖景。亭楼建筑形式古朴、具有壮族吊脚木楼的特点,长堤两端各建有一座单孔青石圆拱桥,以贯通两岸。湖内种植莲藕茭瓜,湖边栽竹种树。整个莲湖布局精巧,环境清幽秀丽,清朝秀才向溶撰写对联赞美道:“莲笔着烟妙染出梨影梅魂花姿柳态,湖波漾月喜荡开诗怀剑胆琴心”,又有人称赞:“莲湖倒影增亭秀,湖水澄清映月华”。莲湖公园在80年代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点。莲湖公园建国后曾于1964年、1975年、1982年三次重修湖心亭、湖堤,并且在长堤西段石拱桥头两棵石雕龙盘柱,增建古式圆拱门,门前放一对石狮子。后来由于人口剧增,道路狭窄,湖水严重污染。1997年在县人民政府的倡议下,在全县各界人士和外乡友人的支持下,集资近千万元,历时两年把莲湖公园改造成现在全新的景色。

文物保护工作

  在悠悠5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广南县各族先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现有珍贵的文物藏品1008件(枚),社会流散文物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3件,居全州八县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广南还是世界铜鼓文化发源地之一,在全球出土的8种古老铜鼓基本类型中,广南就有5种41面。其中一面进入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十八面铜鼓之列,一面被称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厚重的铜鼓文化于2005年6月拍成电视专题片《铜鼓的回响》,亮相央视《走遍中国》栏目。2002年10月,广南县在处于县城黄金地段的莲湖之滨让地2460平方米,启动兴建了总投285万元(不含用地费)、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的花园类框架仿古式民族博物馆,并于2005年11月4日竣工投入使用。

  2006年春节近1000件文物首次在规范的展厅亮相后,深受世人青睐。美国福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誉社强等观后激动不已,连声称赞“广南文物真棒,真了不起!”。

  广南县素有“铜鼓故乡”的美称,在世界上已有八种古老铜鼓基本类型中,广南就有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尊义型等5种40余面。1983年、1985年五珠乡出土的沙果Ⅰ、Ⅱ号万家坝鼓系春秋战国时期遗物,进入世界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十八面铜鼓之列。1919年阿章出土的石寨山型竞渡鼓,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和繁褥的纹饰,被称为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1959年隆重庆祝建国10周年之际,被送往首都参展的一面广南铜鼓,现仍荣耀地展示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因为广南铜鼓的存在,2004年在文山召开的国际铜鼓文化研讨会上,我州被中外专家不可辩驳地公认世界铜鼓文化发源地之一。为展示深厚的铜鼓文化底蕴,该县已筹资10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140亩的铜鼓广场,塑了9面不同类型的铜鼓,每年引来数万人围观。2005年6月中央电视台将广南独特的铜鼓文化习俗拍成电视专题片《铜鼓的回响》闪亮上映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广南厚重而神秘的铜鼓文化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是外界认识广南、仰慕壮乡、提高广南知名度的重要窗口。

历史文化名人

  柯仲平,著名革命诗人,云南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广南县城小南街人。柯仲平纪念馆于1994年4月建成,是广南各族人民为了纪念柯仲平这位为革命战斗一生、歌唱一生的著名诗人而捐资兴建的。纪念馆坐落在莲湖西畔,紧靠环湖西路,属中国传统式的四合院结构。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平方米,分一幢主馆和两幢附设展厅,一个碑廊。大院的地势呈阶梯状,从环湖路拾级而上,分三个平台。第一台为大门和门内左右两侧的两幢附设展厅。大门系古式琉璃瓦覆面,朱红大铁门,门两侧墙体上是画家陆锡九先生创作绘制的粉彩山水画。门面正上方藏青色底板上是书法家陆铸先生书写的“北苑”草书二字。大门内是平台天井,左右两端各建附属展厅,展厅同属琉璃瓦覆面朱红墙体。第二平台是大院绿化区,设有两个花池、两块樱花园和两个花台,其中有一个花台围护着一棵百年金桂,桂树苍老而枝叶茂盛,给纪念馆平添了一种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碑廊居于右花园外沿。主馆居于顶台,属整个院落最显著的位置。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主馆分上下两层,底层为纪念馆展厅,门外悬有柯仲平夫人等撰的“冲出莲城奔四海,刮起狂飘震九洲”(陆铸书)、“壮怀弹唱英雄史,诗苑高标革命花”(彭惠民书)、“笔风吹醒迷径草,墨雨润开含笑花”(李华甫书)等联。正面底层与楼层交接处置陆铸先生书写的“柯仲平纪念馆”六个金色楷书大字。楼层分三部分,中间同属展厅,琉璃瓦覆面,左右两端平台上分别建有“莲花”、“毓秀”两座亭阁。纪念馆主楼结构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纪念馆陈列着大量翔实的反映柯仲平生平事迹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和他的著作,其中图片178帧,实物82件和《柯仲平诗文集》等12种18个版本的著作,共21册。这些图片和实物资料,充分展示了柯仲平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柯仲平纪念馆于1998年被定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诗人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广南人民奋发向上。

自然景观

“世外桃源”坝美   “世外桃源”坝美——位于广南北部的阿科和八达两乡交界处。海拔约800m,四面环山,陆路交通不便,外人进出村子主要通过村前村后两大天然的石灰岩水洞,坝美村山青水绿,屋舍农田、男耕女织、鸡鸣犬吠、一草一木、一情一景,形神皆似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   省级风景名胜区八宝——八宝镇位于广南县东部,323国道贯通全境,是滇东南通往两广和沿海地区的必经之地。重要景点有碧波荡漾的八宝河、神奇的双锁鳌鱼山、绝壁崖峭青龙山、气势磅礴的三腊瀑布、威武雄壮的犀牛山、扑朔迷离的三腊溶洞、安乐溶洞、牙方溶洞、对河水景、夺目生辉的五马山天池、充满人性的孤儿井、长年风流不息的河野风洞、纪念悲剧传奇的夫妻石和虎啸龙吟的戈峰瀑布等。

峰岩洞

  峰岩洞——位于南屏镇安王村的崇山峻岭之中,距323国道15公里。全村59户285人穴居于一个高50m、宽200m的山洞里,全村六姓和睦相处,互敬互让,农忙时节,家中即使不上锁,也不会发生盗窃事件,真正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有“共用一片瓦,同进一道门,鸡鸣全村应,相处一家人”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2001年7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九龙神山

  九龙神山——亦称者鹞山,位于者兔、者太、底圩三乡结合部,距县城52公里。海拔1933.7米。清道光《广南府志》赞誉九龙山为“万山鼻祖,江河之源”,有七条山脉九条河流发源于九龙山。因山似九条苍龙含缚九天而得名。山高寒冷多雾,有“一山分两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山上有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的云豹、猿猴、蟒蛇、穿山甲、獐子等珍稀动物,有古树名木、花鸟、药材等名贵植物

七星湖

  七星湖——位于广南县五珠乡驻地以北2公里处,距323国道10公里。海拔1650m,蓄水300多万立方米。因宽旷的湖面上凸现着的七座岛屿错落有致,如北斗七星撒落于上而得名。

底先

  底先——位于广南县八达乡东南部,距坝美景区10公里。村前有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经过,村内古树参天,壮族杆栏式房屋栉次鳞比,四周青山翠绕,飞禽走兽出没其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是理想的河谷游览胜地。

石笋小石林   石笋小石林——位于广南县杨柳井乡石笋村,距县城30公里。海拔1360m。石笋山高叠翠,鸟道崎岖,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在1平方公里的山坡上有数千根石笋拔地而起,形成一片形如竹笋的小石林,石林区内石芽、石碓、宝塔、石龟、石象、石猪、石狮、石狗等幻象罗列,溶沟、溶槽、小径互相交错,步入其间烟云缥缈,笋林幽深,犹入仙山梦境。

汤纳溶洞

  汤纳溶洞,又称云仙宫,位于董堡乡汤纳村,距县城30公里。是一个罕见的大型喀斯特水晶式溶洞。溶洞贯穿数座山腹,分上下层和若干分洞,洞内厅连厅,洞套洞,空旷地带约30000多平方米,有长1千米的钟乳石长廊,闪烁着迷人的银光,令人眼花缭乱。.

太极泉

  太极泉——或称阴阳泉、冷热泉,位于阿科乡驻地南1公里处,广阿(广南—阿科)公路左侧。在约40m2地段分别有两口泉水,一冷一热,热泉水温适中,四季皆可沐浴。

间歇泉

  间歇泉——位于广阿公路旁分水岭处,距县城7公里。泉水时而大,时而小,每次大小交替间隔10分钟,常年不息。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词条标签: 地理 行政区划 云南省 地名 中国国家级贫困县 中国地名 云南县区 云南地名 云南城市 云南市区县 云南行政区划 云南诸自治县 国家级贫困县

视频

广南县壮族山歌罗瓦第八集新编上传于 2021-03-18

广南壮族婚庆木那龚伟业第4集A上传于 2021-03-1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