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州市工商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广州市工商联追随党的旗帜,紧跟时代的步伐,乘风破浪,奋勇前行,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 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和工商业人士的“会员之家”,广州市工商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团结、帮助、引导、服务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1]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时至今日,广州市工商联已凝聚了一大批广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带领广大会员企业以蓬勃的活力和出色的业绩,赢得发展良机,积极回馈社会。让我们回顾一下广州市工商联所走过的七十多年的历程。

解放初期的广州市工商联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广大工商业者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投身各种爱国主义运动,广州市爱国工商者强烈要求建立一个属于工商界自己的团体。 1950年6月,在广州市召开有55名工商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成立了“广州市工商社团整理工作临时委员会”,即席推选17人为委员,开始了筹组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工作。1950年9月,整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协商产生了广州市工商联筹委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名单,成立了广州市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林志澄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筹委会成员均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发证聘任。195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同年8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广州市工商界第二届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广州市工商联正式成立。黄长水任第一、二届执行委员会主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广州市工商联积极配合政府宣传政策,沟通政府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在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抗美援朝、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51年,为配合政府扩展内外物资交流、活跃城乡经济,成立了“广州市工商联物资交流促进委员会”,在各行业组建分会,并组织会员参加各地的物资交流活动,时年10月,组织全市工商界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盛大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会”,成为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物资交流会。同时,市工商联成立抗美援朝总会广州分会工商界支会,组织200多人的演讲队宣传抗美援朝的意义,举行抗美援朝祝捷大游行,发动全市工商界捐献飞机大炮(捐款入库金额526亿元,折合可购战斗机35架),组织工商界欢迎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等。1955年,广州市工商联把协助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中心任务,推动工商业者参加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召开公私合营大会,工商界人士在申请书上签名,并组织规模盛大集会和游行,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与此同时,一批工商业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公私合营公司,黄长水会同邓文钊、蚁美厚、陈祖沛等十多位知名爱国人士筹办全国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助人民政府组织进出口贸易。广州市工商联刚成立时聚集了一批工商界名流,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筹委会主委林志澄曾作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赴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他还主持中南军区海军部队的多次多项国防项目,为平定海疆及军事现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第一届执委会主委黄长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邀请,以华侨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光荣地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他曾任全国工商联筹委会副主委等重要职务,还直接参与了暨南大学、广州东山华侨小学的复办和创办工作。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广州市工商联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家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市工商联协助政府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其中包括:协助政府完成清产核资和定股定息;协助政府进行人事安排,辅导私方人员接受公方领导,守职尽责,踊跃购买公债;组织和推动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

市工商联把加强对私方人员守职尽责的思想教育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协助开办工商界讲习班、举办时事政治讲座等;市工商联响应国家鼓励民办学校的号召,与民建市委联合开办建联中学、广英小学等学校,至1964年底,工商界认捐办学基金达54万元;市工商联推动会员加强思想教育,组织会员参加劳动锻炼,下车间,上柜台,到工厂、农村脱产劳动有12000人,工商界人士在广州市郊筲基窝兴建工商界农场(后称龙洞水库),1965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视察龙洞水库时,欣然作诗并题字赞曰:“畜牧场中黄犊壮,凤凰山水白云悬”。此外,还响应国家大炼钢铁的号召,在芳村兴建山村钢铁厂;从1961年开始,市工商联比较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2]、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定期分批选送会员参加省、市政治学校学习,继续加强自我改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改革开放后的广州市工商联

文革”期间,工商联会务活动被迫停止。自1977年12月恢复会务活动后,广州市工商联以“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工作方针为行动纲领,开展经济咨询、智力支边、联络引进、协办企业、办学培训等多项会务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从1979年开始,市工商联推动会员积极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并于1983年成立广州市经济工作咨询服务中心。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历史上省、港、澳工商界有悠久密切的经贸关系等人文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联络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工商社团及经济界人士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市工商联协助政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做好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工作。1978年,经市工商联大力引介,由香港知名人士邓焜、刘浩青创办,在广州市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械化养鸡场,成为广州市引进外资的重要成果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不懈努力协助引介成功的项目共有177项,金额达数十亿美元,其中包括广深高速公路、中国大酒店、深圳火车站联检大楼、沙角发电厂B厂等项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工商联协助政府落实政策,至1984年初,会员中冤假错案和错划右派问题基本得到平反和纠正,当事人恢复了工作和得到适当安排。

广州市工商联从1985年开始发展新会员,至1990年已有新会员3052个,企业会员涵盖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大批新会员入会,为工商联组织添注了新鲜血液,为开拓会务打下良好基础。1987年工商联筹组了全国第一个行业组织——广州市纺织业同业会,并先后组建了18个社会团体。1989年10月,市工商联成立了两个跨行业的民间商会,其一是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是由广州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中外方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自愿组成的民间商会;其二是广州市民间企业商会(此后,先后改名为“广州市私营工商业商会”、“广州市民营企业商会”),是由广州市的民营企业及其经营人员共同组成的跨行业的民间性商会。1989年起,广州市工商联同时称为广州市总商会。至1990年底,广州市工商联共建立商会、同业会27个。在此期间,为搞活经济服务,广州市工商联发挥工商界老行尊的优势,先后兴办了广州工商建设服务公司、广州新联实业公司、广州工商翻译公司、广州工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批自办企业。工商联在为会员企业做好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开拓了会属实体经营新路,此举在当时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

新时期的广州市工商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工商联工作也迎来新的发展时期。1991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简称“15号文”),赋予新时期工商联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为工商联增添了新的工作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工商联是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新的历史使命推动下,工商联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随着工商联工作职能的转变,广州市工商联的会员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新会员主要是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部分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和人士。1995年,海珠区工商联在宝岗街成立工商联分会,成为广州市第一个街道工商联分会。从此,街镇工商联分会(商会)在广州蓬勃发展,使工商联(商会)组织结构在基层得到壮大发展。到2016年3月,广州市工商联、市总商会会员已达55100个,基层组织(含团体会员、区的街镇分会)329个。从2002年换届产生的第十二届执委会开始,市工商联、总商会经选举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任主席。此举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工商联系统中尚属首例,成为广州市工商联事业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一大标志。

在此期间,工商联发动会员投入参政议政及光彩事业的工作得到大力发展。作为广州市政协的组成单位,广州市工商联把参政议政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推举了一大批会员成为全国、省、市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市工商联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扬致富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在非公经济人士中大力开展“感恩行动”,发动民营企业家参与广东省、广州市扶贫开发“双到”工程,取得丰硕成果。1995年,市工商联组织非公企业和港澳工商界人士为新疆和田地区打井工程捐资200万元,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北京会见了市工商联赴京汇报团。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中央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的颁发,为工商联工作指明新的方向。按照《意见》提出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广州市工商联、广州市总商会秉承和谐、务实、创新、有为的理念,全力为广大会员做好沟通政企、参政议政、组织发展、外引内联、招商引介、教育培训、法律维权、光彩事业等各项服务,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