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慶全庵桃花 謝枋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慶全庵桃花
圖片來自搜狐網

慶全庵桃花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沒有直接描繪庵中桃花盛開的景色,而是借景抒情,把幽靜的慶全庵,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這裡隱居避難,從此不與世人交往。詩人身處亂世,眼見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憂心如焚,詩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這種憂憤心情。

原文

謝枋得〔宋代〕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譯文

當年的桃源人找到桃花源躲避秦末亂世,每次看到桃花盛開才知新的一年來到了。

倘若我在那裡定不讓桃花花瓣隨水流出,為的是怕再有打漁人找到入口進來啊!

簡析

  《慶全庵桃花》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沒有直接描繪庵中桃花盛開的景色,而是借景抒情,把幽靜的慶全庵,比作逃避秦王朝暴政的世外桃源,希望在這裡隱居避難,從此不與世人交往。詩人身處亂世,眼見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憂心如焚,詩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他的這種憂憤心情。

創作背景

  南宋滅亡後,謝枋得在浙贛交界一帶抗擊元兵,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不久,信州失守,他變易姓名,躲藏在武夷山區,賣卜論學於建陽市中,一住十二年。這首小詩即是此時而作。

賞析

  詩題的是自己門前的桃花,但詩直接由題宕開,從桃花聯想到桃花源。桃花源是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理想世界,文中說武陵有個漁夫,見到一條小溪,溪邊長滿桃花,落英繽紛,他順溪水找到了一個地方,人民男耕女織,安居樂業,自稱是避秦亂而遷移至此,遂與世隔絕,不知外面的世界已幾經變更。漁夫回家後,告訴了當地太守,再去找那地方,卻再也找不到了。詩首句就是借桃花源,說自己找了塊與世隔絕的地方隱居,目的是為了躲避新朝。詩人在感情上已經把自己等同於桃花源中躲避秦末暴政的人物,萬事不關心,因此第二句說自己自從避世後,連時間概念都沒有了,只是見到眼前桃花盛開,方才知道,又是一年春天到來。這兩句雖然讀來覺得平易自然,實際上隱含着詩人無數的傷心血淚在內;他的避居,完全是不得已,他何嘗不是天天在祈禱有人起來推翻元蒙統治,恢復宋朝河山呢?

  三、四句,把基調更降下一層。桃花源中的人,因為桃花隨着流水而出,被漁夫所追逐而發現了隱避之所。詩人當時變姓埋名,更怕被人知道,因此他擔心地提出,門前的桃花凋謝時千萬不要隨流水淌出,怕有人見到,跟尋而至,發現自己隱居的地方。詩人這樣說,不僅僅是表示不願讓人知,更多地是宣言自己絕不與新朝合作。全詩隨手設譬,既符合自己身世與當時社會現實,又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自然熨帖。

  不過,詩人最終還是被人發現了,程文海、留夢炎等人交相薦舉他出仕,他都嚴詞拒絕,最後元世祖也下令他到京城大都去,在福建參政魏天祐的強逼下,他到了大都,不肯做官,絕食而死,實現了自己與新朝不兩立的誓言。

謝枋得

謝枋得(枋:一說讀fāng,一說讀bǐng)(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