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俄文:Адмирал фло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Кузнецов,英文:Aircraft Carrier Admiral Kuznetsov,舷號:063),是蘇聯/俄羅斯海軍隸下的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1]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是蘇聯/俄羅斯第三代1143.5型航空母艦的首艦,是蘇聯和俄羅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時擁有斜直兩段飛行甲板和滑躍式飛行甲板的航母,也是俄羅斯海軍最新的唯一一艘在役的航母,是俄羅斯海軍主力艦艇。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於1982年4月1日在蘇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工建造,1985年12月4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服役,命名源自二戰蘇聯海軍總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現部署於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2]

艦型結構

艦型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主要的特徵就是全通型飛行甲板以及艦艏巨大的滑躍起飛甲板,除此之外還包括舷側升降機、降落攔阻裝置等許多首次使用的設備。該艦艏部水上部分有較大的外飄,甲板舷角圓弧連接。艏端水下部分設球鼻首,用於安裝聲吶換能器。艉部採用方尾,艉板較寬,舭部為圓形。主艦體從飛行甲板往下有7層甲板、2層平台和雙層底,共10層甲板。島式上層建築位于飛行甲板右側,首尾端仍保持着圓形,上層建築底部尺寸為64×8.5米,高32米,布置有指揮部位、高級住艙、電子設備和工作艙室等。

結構

庫茲涅佐夫號艦體由11個防水艙壁分開,整個艦體均採用雙重底結構。全艦共劃分為3857個區域,2500個床位,其中有400個為空降兵預留床位,士官居住室387個,洗浴室50個,食堂6個,通道總長達6000米。舷側防雷區域寬4.5米-5米,內部為空腔、燃料艙或淡水艙,能夠吸收爆炸的能量。因此,即使5個區域進水艦體仍能維持浮力。水上部分艦體的防禦方面,基本採用了鋼-玻璃纖維-鋼的夾層結構。[3]

甲板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飛行甲板總面積約為14800平方米,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停機區,與眾不同的是它的飛行甲板是一個奇妙的「混合體」。從外形來看,它既有大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傾斜角7度),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鬥機。實際上蘇聯將英國設計創新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的蘇-27戰鬥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建成了這艘「大型航空母艦」,世界海軍中也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加攔阻降落這一航母起降方式。[4]然而滑躍式起飛方式存在一些缺點,艦載機是依靠自身動力通過甲板滑行起飛,要求飛機必須逆風起飛,而且滑跑距離很長,天氣情況稍差,就不能正常起飛。另外艦載機在滑跳起飛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燃料,導致滯空時間縮短和攜帶武器的減少,嚴重影響戰鬥力發揮以及無法起飛固定翼預警機。[5]

熱點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於12月12號在俄海軍北方艦隊摩爾曼斯克軍港的第35造船廠維修時發生大火。大火從艦體內的第一輪機艙開始的,據分析表明,火災原因應該是由於維護工人的不規範焊接,導致焊接火花引燃了艙內柴油,最後導致火災發生,且據俄媒的報道,過火面積達120平方米。

由於過火點在飛行甲板以下,且柴油等點然後產生濃烈的煙霧,因此對消防員的撲救工作造成了不小困難,大火燃燒了近一天的時間。但火勢終於在莫斯科時間12月13號被摩爾曼斯克的消防隊控制,並於當天早上8點撲滅。據當地的醫療機構的報道,大火導致1人傷重不治死亡,14人受傷。

庫茲涅佐夫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了,此次在第35造船廠中所進行的維修,就是因為在去年的10月份,原本容納庫茲涅佐夫號進行現代化改修作業的PD-50號船塢因停電進水沉沒,導致其飛行甲板被浮動船塢上的起重機砸開了一個約20平方米的洞。且此次事故讓俄羅斯國內僅有的幾個能夠容納大型航空母艦的船塢變少,而剩下的一個可以容納庫茲涅佐夫的船塢PD-41,卻在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手裡。

而庫茲涅佐夫號在2018年時對艦體內部鍋爐以及推進系統進行更換時,先拆除了推進系統,因此庫艦這一年以來是完全沒有動力的,這更不可能將其轉移到太平洋艦隊的基地進行維護了。俄羅斯本身也毫無能力打撈PD-50船塢,而不得已才將其拖到第35造船廠,且開始對第35造船廠的兩個中型船塢進行合併,以容納庫茲涅佐夫號。但是了,俄羅斯本來就財力不足,但是出了奇的為了庫茲涅佐夫號這樣一艘破船,又換鍋爐又擴建船塢,哪怕是艦體結構都被損傷,可見其對庫茲涅佐夫號的重視。[6]

總體評價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是蘇聯海軍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每十年發展一個級別的航母,可謂歷盡滄桑,在經過「莫斯科」和「基輔」兩代「准航母」之後,蘇聯動用了36個工業部、800多個行業的專家和7000多個工廠、製造廠參與研製和建造,從開工建造到建成下水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到1991年建成服役也只有8年時間就圓了蘇聯幾代人擁有大型航母的長久夢想。毫無疑問,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蘇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巔峰之作,它繼承了莫斯科級和基輔級航母的技術特徵,同時也吸納了美國重型航空母艦的一些技術特長。它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該航母實現了眾多技術上的飛躍,是蘇聯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研製適合蘇聯特點和技術特長航空母艦的一個成功範例。

庫茲涅佐夫號從長期的作戰使用來看,雖然在艦艇噸位、載機數量、外形特徵等方面與美國同類型航母差不多,但作戰效果相差懸殊,其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常規起降飛機的問題。蘇聯雖然解決了常規起降飛機在航母上自主起飛、攔阻着艦的問題,但僅僅解決了有無問題,對於提升航母的作戰能力沒有太大的幫助。蘇-33雖然性能優異,但艦上起降性能不穩定。滑躍甲板是英國海軍專用於搭載海鷂式戰鬥機在輕型航空母艦上使用的,用在該艦上用來起降重型陸基常規起降飛機,過於牽強。此外,與艦載機配套的預警機(蘇聯改用了直升機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無法在該艦飛行甲板上起降,也就無法聯合作戰,在信息化戰爭中沒有作戰支援飛機的配合,只依靠戰鬥機強大的性能,將是非常不利的。[7]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發生火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