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应收账款周转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608/fecf8ee325e04dc4b9b2eaedaab97d20.jpeg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是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与收入比三种表示形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1年中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每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为应收账款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收回现金所需要的平均天数。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则表明每1元营业收入所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在计算和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时应注意的问题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从理论上讲,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是营业收入中的赊销部分,而非全部。因此,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在财务报表内取得公司的赊销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作为替代进行计算。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销是收现时间等于0的应收账款。只要现销与赊销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妨碍与上期数据的可比性,只是一贯高估了周转次数。但问题是与其他公司比较时,如不了解可比公司的赊销比例,将无从判断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应收账款是特定时点的存量,容易受李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影响。在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问题。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应收账款是已经计提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营业收入并未相应减少。其结果是,计提的坏账准备越多,计算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天数越少。这种周转次数增加、天数减少不是业绩改善的结果,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如果坏账准备的金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或者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进行计算。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信息,可作为调整的依据。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销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是越少越好。此外,收现时间的长短与公司的信用政策有关。例如,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18天,信用期是20天;乙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15天,信用期是10天。前者的收款业绩优于后者,尽管其周转天数较多。改变信用政策,通常会引起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信用政策的评价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周转天数的缩短。

(5)应收账款分析应与赊销分析、现金分析相联系。应收账款的起点是赊销,终点是现金。正常情况是赊销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存量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公司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赊销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大为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未能收回现金。

总之,应当深入应收账款内部进行分析,并且要注意应收账款与其他指标的联系,才能正确使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于有关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