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应村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应村乡位于遂昌县西北部,驻地应村,距县城40公里,距浙赣线50公里。东邻新路湾镇,西南连金竹镇、三仁乡大柘镇,西毗高坪乡,北接龙游县,东北与北界镇相邻。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7公顷,林地7920公顷,平均海拔355米。[1]

乡情简介

现辖15个行政村(原17个行政村,2003年原张家、周家、白岩三村合并为高棠村),79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7718人(2017年)。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602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03万元,农业产值24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72元。

2010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98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278万元,其中毛竹加工业产值达5630万元,占全乡工业总产值的68%,农业产值3710万元。高山蔬菜1918亩。农民人均收入6175元。应村乡是全县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竹林面积4.3万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33%,人均竹林5亩,到目前全乡总立竹量达570万株,年原竹采伐量达72万支,竹产业已成为应村乡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

发展历史

县境行政区划自唐始有记载,称乡、里。应村现有地域在 明洪武十四年(1381)属桃源乡十一都;民国十七年推行村里制,应村分属内桃源、外桃源二区,民国二十三年,推行保甲制,称第二区桃溪乡,至1949年一直沿称桃溪乡;1950年里高乡的里村、洋溪、双溪口、梭溪乡的小金竹、北界乡的白水、上坪、周村等7个村划入后,分设应村、白水两乡;1956年撤销白水乡,将白水乡的南塘、东源、西山头3个村仍划归应村乡,白水乡的其他村仍划归北界乡;1958年11月称建设公社应村生产大队,1959年2月称新路湾公社应村管理区,1961年7月称应村公社,1983年11月称应村乡,1992年梭溪乡的汀溪、张家、周家、白岩、定村、田铺等6村划入,为现今地域。

所辖行政村是:洋溪村 小金竹村 周家村 双溪口村 白岩村 里村村 东源村 西山头村 半岭村 天师玄村 花峦村 应村村 定村村 张家村 田铺村 汀溪村 南塘村 。

经济发展

应村乡农业主产稻谷、豆麦、薯类、油菜籽。

主要特产有木材、毛竹、竹笋、油茶、香菇等,境内工业主要有遂昌县东源纸业有限公司、遂昌开泰造纸厂、应村造纸厂、金田寺浮选厂、山珍笋厂等大小工业企业138家。

随着2000年应村电站建设以来,应村乡服务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全乡有个体、私营服务企业100余家,涉及餐饮、商品零售、机电修理、美容理发、汽车维修等行业,从业人数300余人。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602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03万元,农业产值24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672元。

北宋嘉佑八年(1603年),遂昌文人龚原(今云峰镇马头人,遂昌县第一位进士,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官至工部、兵部侍郎)在应村妙精院(寺庙名)的法堂之西设院讲学,是为遂昌县最早的书院。

现应村乡中心小学,有教师三十二人,具小教中级职称6人,初级26人。现在校生有12个班级,474人,另有幼儿班一个,30余人,2004年投资174万元建造学生宿舍和餐厅。2003年初中部并入北界中学。 其它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0年全乡实现了工业总产值8278万元,农业总产值37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75元,获得县勤廉乡镇、洁净乡镇等称号;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方面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县里下达各项指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突出特色产业培育,三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打造特色的原生态农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着力打造西山头"桃西红"小辣椒品牌。今年来我们全力推进该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营销,以品牌为带动全面提升我乡原生态产品品质。目前该品牌产品已全面进入我县各大超市销售。重视高山蔬菜营销。我乡高山蔬菜发展坚持走多元化种植、合作化经营、产供销一体发展的路子。2010年,我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1780亩,总产值53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积极发展竹制品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依托我乡4.3万亩竹林资源,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展竹制品加工,促进"应村北界竹制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目前,全乡毛竹加工户经过重组已达36户,各类毛竹加工企业已达15家,共19套生产线,毛竹产品从过去单一的拉丝、竹帘产品延伸到拉丝、竹帘、折蔑、碳化蔑、羊毛丝、卫生筷、竹地板等多种经营产品,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毛竹的进一步深加工,有力的提高毛竹加工业的附加值。2010年全乡毛竹加工业产值达4216万元,占全乡工业总产值的50.93%。同时,使全乡的每百斤原竹价格平均达到38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使竹产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做大做强来料加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多元化。我乡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和发展来料加工业和优秀经纪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动缝纫、工艺花环加工为主要特色,以拉链头、羊绒服装、玩具、手链等项目为重点的来料加工产业。目前我乡从事来料加工的人数有1110余人。从事来料加工的经纪人17人,其中年发放加工费50万元以上的有5人。今年共完成加工费发放675万元,来料加工不但鼓了农民的钱袋子,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重休闲旅游发展,促进农家乐项目发展。2010年5月,我们举办了"信合杯动感桃溪"全市自行车爬坡赛和"桃溪之韵"摄影抓拍赛。来自6个县(市、区)的9支代表队共132名运动员参加了自行车比赛,50余名摄影爱好者参加了摄影抓拍赛,丽水电视台、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丽水网等一大批市县媒体直接参与报道,新浪网、人民网、新民网、浙江日报等许多国内著名媒体相继进行转载报道,整个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时,应村乡小金竹村"桃溪问花"农家乐经过一年多的全面投资提升,于比赛当天重新开张营业,迎接四方来客。我们把休闲运动和农家乐旅游有机结合,以实现农家乐旅游业和体育事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从而更好的带动应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农民增收,着力形成我们自己的山水特色,加快新山区建设步伐。真正把应村美丽的山水和运动文化推销出去,努力实现运动休闲与百姓增收的双赢。

自然风光

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沿应村乡田铺村往新路湾山井方向可至白马山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应村乡与新路湾镇交接处,此地林木葱翠,山雾缭绕,景色宜人,气候凉爽(6月-8月平均气温20.4℃),主峰海拔1621米,在主峰可望及遂昌、龙游、松阳县城和衢州市区,是盛夏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主要景点有白马天庭、白马山顶、水帘洞、木鱼石、神龟探月、百丈瀑、县委老地址等。

白马山庄坐落在主峰山脚太平殿,可接待县内外会务和贵宾在此休闲旅游。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中共遂昌地下党组织先后在县委书记曾友席(曾铁民)、殷铁飞带领下,以白马山为据点,开展地下活动。

1965年,县林业部门在应村乡、新路湾镇和三仁乡建立白马山造林队,后改为国有林场。内有林地795.6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4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4.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6%。

周村源百瀑农家乐---应村乡田铺村周村源村坐落于白马山北麓,海拨9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距县城45公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胜地。周村源村风景旖旎,环境清幽,气候宜人,四季风景如画,古人云:春,彩云翻腾似海浪,云海日出好风光;夏,乘凉爽快无处觅,胜过仙人在天堂;秋,气爽围观千里景,名人佛灵万里扬;冬,林海雪原添景色,千奇百景难描画,是休闲旅游、避暑度假、修身养性的绝佳去处。全村现有农户23户,135人口。瀑布资源:周村源村主要包括4条山溪,头坑、二坑、三坑、龙王坑,其中头坑的瀑布有两级二得名为二泄飞流,最高落差大约80米,常年流水量较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二坑因一条瀑布有如白练往下飞泄,取名为深山白练;龙王坑的瀑布由两侧山崖夹击而成,落差大约100米,瀑布湍急,瀑布飞泄而下,蔚为壮观,因其瀑布顶部有块方石,如猿猴一般蹲在瀑布上方,因此得名猿守泉;除此之外,周村源周边还有百丈瀑、沙坑瀑布等多条瀑布资源,也是遂昌县瀑布最集中的乡村。山茶花观赏:周村源村有1000余亩的山茶花,每年3月份是开花期,期间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山茶花,景观蔚为壮观,煞是好看,其景观较婺源油菜花、高坪万亩杜鹃林更为美观。古树群资源:周村源村具有约10亩地的古树群,包括南方红豆杉、金钱松、杉树、水杉等,其中多棵古树直径需2位成年人合抱方可环绕,古树群目前保护完整。[3]

参考文献